分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被负面情绪环身怎么办?

 朝华读书 2019-10-31

问题一 

有学员问:孩子学习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类型:亲子育儿

关键词: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事实上,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会出现这个现象。所以咱们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注意两件事:


1、不要因为孩子不专注去责骂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厌烦学习或者其他原本就不感兴趣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而不是责骂;
2、不要总是有意无意打断孩子,哪怕孩子在玩的时候,只要他在专注的做一件事,就不要轻易去打断。

同时,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适当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1、收起那些容易引起孩子走神的物品。

孩子在学习或做事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周围的物品所吸引。比如,孩子写着写着,就玩起了手边的玩具。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与孩子学习或做事无关的刺激,要收起那些容易引起他走神的物品。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与学习有关的书本、文具,把暂时用不到的书本、杂物分别放在书架上、抽屉里。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不容易因周围事物而走神了。

2、引导孩子带着任务去学习或做事。

孩子在学习或做事时没有任务,他就会有一种盲目感,自然就很容易走神。所以,在孩子学习或做事之前,我们要帮助他明确具体的任务,并增强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就拿预习功课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确预习的内容,如语文第十课;大概预习哪几个方面,如熟读课文、画出重点字词和生僻字、标记出重点难点和疑问;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20分钟;要达到什么目标,如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

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孩子完成任务的信心,可以这样对他说:“只要认真预习,明天上课就会很轻松,老师讲到哪里,你都会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也会快速找到答案。”孩子学习或做事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完成任务的信心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自然就不会走神。

3、教给孩子克服走神的方法。

我们可以教孩子通过“自我暗示法”,克服走神的现象。比如,可以运用语言方式提醒自己,当发现自己走神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注意听”“专心做”“集中精力”等;也可以把这些话写在小卡片上,把小卡片放在显眼的地方,如铅笔盒里、课本上、书桌上、墙面上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只要一发现自己要走神,就会马上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也可以教孩子把走神的情况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比如,孩子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想起了下周要去游乐园玩的事情,那就在本子上简单记录:星期一,语文课,游乐园,大约5分钟。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总结,看看自己都是因为什么而走神,并引导他明白“想那些事情是多么无聊,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对走神越来越有控制力了。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你的信任!

问题二

有学员问:我总被负面情绪环身怎么办?

类型:心理健康

关键词:负面情绪

我知道那种被负面情绪困扰的难受,曾经我有很长很长时间都是这样过来的。

我来说一说我是怎么样走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承认:我就是有负面情绪了,我就是这样的状态。这没什么不好的,有负面情绪是作为一个人再正常不过的状态。不要试图去与负面情绪对抗。想想那种无欲无求,没有任何情绪变化的人是不是很恐怖?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体验嘛。

2.弄清楚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这背后隐藏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1)建议你可以试着用文字如实地写下造成自己负面情绪的整个事件或者的几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还有没有更好的改变策略?

2)再就是弄清楚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比如有人跟别人吵架了很生气,这个生气的背后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希望被尊重,希望被理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理清了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就可以想办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一个人失恋了,背后的需求就可能是希望被爱,希望被呵护。失恋了,另一个人不能来呵护我们不能来爱我们,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用心地呵护自己和疼惜自己呢?

3.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推荐你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被讨厌的勇气》《情感勒索》《自卑与超越》,这些基本上都是入门级的。看书的时候对照自己的境遇,对照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不断地去更好地理解自我。慢慢的,你会走出来的!

4.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时的失意真的不代表我们一辈子都是失败的。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这样我们在面对暂时的一些失意也许就能看得开得多。人生短短数十载,想想都把美好的光阴用来浪费在伤春悲秋,顾影自怜,陷在负面情绪里,是不是太可惜啦?这是我自己从以前非常非常沉重的负面情绪里走出来之后最大的感受。

希望你可以尽快走出来!祝福你!

何以解忧,你有朝华!

朝华解忧馆——你的“解忧杂货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