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主题游即将启程,谁与我们同行?| 名单揭晓

 星河岁月 2019-11-01


上周,我们发起了第四届伯鸿书香奖专题文化游活动——《史记》主题游的读者招募,短短一周便有来自祖国各地的百余名读者报名响应。

经过讨论,李智博、尹成名、王箬翾、鲁保均、朱思宇五位读者将与我们同行。他们中有的通读《史记》多遍,有的主持司马迁吧、司马迁话题,我们希望在这次旅行中彼此能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我从小喜欢历史和古代文学,对于《史记》,我有非常深的情结,尤爱读其中的本纪、世家与列传,喜欢司马迁对于人物个性、故事情节的拿捏,喜欢他的叙述方式。另外,我读《史记》,是从太史公自序开始的,孟子说“知人论世”,读自序后,再看内容,更觉得《史记》每篇都有司马迁的精神在,有一种饱经磨难却又屹立不倒的精神在。

之前读的《史记》出自其他出版社,皆为简体横排,一直想买一本繁体竖排的,有三家注的版本,上大学后,正逢“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刚刚出版,恰逢这次生活费花完,下次生活费没到,囊中羞涩,我以前是从来羞于向人借钱的,但是看着网络上的书影,我觉得我一天都等不了了,人生第一次向同学借钱,就是为了买这一套《史记》。现在这套书被我从本科带到研究生学校,放在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我觉得,《史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他还是我的青春。

——李智博

中华书局的简体版史记,买了两本,看了三遍;后又购入繁体版,看了两遍;现在这个书视为最重要的书,经常供奉着。

真爱,看哭了好多次,看笑了好多次。

——尹成名

小学五年级第一次了解了司马迁其人,便被司马迁的才学,品质,以及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深深吸引,小学毕业便求着父亲给自己买了第一套史记——《白话史记,使自己进一步加深对史记的了解,同时开始对司马迁其人其生平的了解,非常喜欢《报任安书》,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并且还看了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成为我对司马迁认识的入门之作。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也是一直致力于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希望能够像很多前辈学者一样能够为史记的传播,能够为更多的人了解司马迁做出自己微末的贡献。

报任安书中有一段“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一个伟大男人面对残酷现实的坦然态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凄凄惨惨戚戚,无愠色,他是我知道的最强大的人,拥有最坚韧的意志,纵观史记,通篇也是恢宏博大,他将苦难留给自己,送给世人的是一座文化山峰。他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想太史祠上大书的“高山仰止”四字已经代表两千年来的人们的看法,告诉九泉之下的他,告诉全世界,他做到了!而他也成为我的一个标杆,因为喜欢他,所以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希望自己能够配得上“喜欢”二字。(简单书写,未能言尽)

——王箬翾

上高中那会儿,历史特别差,当时最痛恨的是历史考试的年份,一个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足以让我捶胸顿足,于是选择了学理科。大学开始,只要有空便往图书馆跑,我一向对中国的所有神话和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古封神、山海经里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等等,然后发现其实很多演义的题材都是从神话、传说再加上史料结合而来。而往往这种时候,总是迫切地想知道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

春秋五伯、战国七雄、礼崩乐坏、赵高乱秦、鸿门宴、贾谊和晁错的政治主张、李广难封、苏武牧羊、外戚干政等等,因为高中学习的史书课文都是节选,单一地从节选中想去了解史书所记载的人物和事件,无异于异想天开。时常又会受到影视作品或演义那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导致很多历史真实的一面往往无法知道。

如鲁迅先生所讲,《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每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选择先读《史记》,我亦如此。断断续续在图书馆看了一部分,诸侯杀伐、策士纵横、金戈铁马、国破家亡……在司马迁笔下栩栩如生呈现出来,于是自己感叹原来如此,更是被太史公精湛的笔法和那种全知视觉的描写深深吸引......

工作后,不断地收集各种需要购买的古籍书,然而所购买的第一部书,就是《史记》,虽然才疏学浅,也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但很值得。纵然《史记》只是我阅读二十四史的开端,迄今,其他史料可能看得较少,唯有《太史公书》,很多篇目已然阅读不下五次。人言史书乃帝王家谱,然而在太史公笔下,三教九流贩夫走卒皆活灵活现。往往能从其笔下一窥当时之社会现象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有时候会想,历史先辈们不断传承我们的文化,使得几千年后的我们还能从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了解历史的车轮,甚至是他们笔下的春风促使一代代的中国人皓首穷经,只为不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脱节或遗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若没有太史公类的历史先辈,我们如今的状况与印第安人何异?又何谈伟大的民族复兴。

有时候看着《史记》,会不自觉地想太史公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这千古史家绝唱。雪夜里那昏暗的灯光下衣衫单薄,偶尔咳嗽几声;抑或是炎热的午后轻摇蒲扇,旁边的粗茶还冒着热气;笔却始终在竹简上不停的写着......每每看《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那种由衷的敬意与怜悯又萦绕心头,怜之敬之又欲友之矣。刀笔挥舞,万世乾坤出笔下;重厄不溃,千秋史魂遗人间。

——鲁保均

这次拍的是今年才买到的新版《史记三家注》,但是说起我和史记的渊源已经很久了,从小时候家里就放了三本装的厚厚的史记,父母总是努力地想让我读懂,后来每次学了什么古人,父母就拉着我在书里查找,对于这本书我最开始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一本词典;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和父母一起翻史记的日子也没有了,他就静静地躺在书柜里,可是那时候初高中也会经常引用到司马迁的故事,每每读到相关的文章,都会拿起来读几页,更多的是想体会司马迁写下史记时候的感受,这时候的史记对我而言可能像是一位偶像的见面会;再长大些一次密集的翻阅史记就是今年初了,一个默默关注了很久的展览《史记中的大西南》,去到重庆、贵阳看了这个展览,每次去看之前之后,都非常兴奋的在书里翻阅“秦灭巴蜀”、“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等故事……结合看到的文物想象那个年代不同凡响的故事,这个时候的史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远方的朋友……

——朱思宇


请以上五位读者近期保持手机畅通,我们将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沟通相关事宜。


未能加入本次旅行的读者也不必灰心,这次的《史记》主题游绝不是终点,未来我们将组织更多好玩的活动来结交书友。同时,为大家准备的2020中华书局纪念手账本也会在新年之前来到您的身边。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