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凤诰与石韫玉的友谊 (定稿)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19-11-01

刘凤诰与石韫玉的友谊

曾建开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竹堂居士,亦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诗人、藏书家。石韫玉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于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他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补吴县举博士弟子员。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一甲一名进士(俗称“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不久便奉朝廷之命视学湖南。历官四川重庆府知府,山东按察使,后因事被劾革职。清廷念其旧劳,赏予其编修一职。于是他以患疾为由,返归到了故里,后担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二十余年。曾修《苏州府志》,为世所重。著有《独学庐诗文集》、《晚香楼集》、《花韵庵诗余》及《花间九奏乐府》。

石韫玉的挚友有二,其中一位是进士同年张问陶(船山),另一位就是有着“江西大器”之誉的萍乡著名文人刘凤诰。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一号无庐,又号旧史氏。江西萍乡赤山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编修。超擢侍读学士,提督广西学政。历官至吏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在浙江学政任上以监临乡试联号舞弊罪戍齐齐哈尔。释回,给编修。著有《杜工部诗话》、《五代史补注》、《存悔斋集》,参与纂修《高宗实录》。

刘凤诰于清道光十年正月在扬州去世。这年夏,凤诰之子刘元龄等奉归江西,路过苏州时,请其父的生前好友石韫玉为父亲撰写《墓志铭》,并请为其父的诗文集《存悔斋集》一书作序。石韫玉慨然应允。因此,刘元龄等人在苏州耽候有日。石撰《故宫保刘公墓志铭》有序:“道光十年正月初九日,故宫保萍乡刘公没于子舍。其夏,孤子元龄等奉其丧归江西,过吴门,乞幽室之铭。因忆公尝谓予曰:‘我两人缔交五十年,所谓历穷达死生而不变者也。他日君先逝,吾当铭君;吾先逝,君当为我铭。’追思畴昔,言犹在耳,乃今公先归道山。予虽不文,敢忘宿诺……”(见《独学庐五稿·文》)

又《存悔斋集序》:“古今文章之运,有一人振兴,必有一人继乎其后。……高宗朝,南昌彭文勤公以燕、许大手笔供奉内廷者数十年,总持天下文章之柄。维时萍乡刘金门先生,实为彭门弟子。……先生既殁,令子元龄等辑其遗稿,名曰《存悔斋集》,仍先生之所命也。谓余与先生交最深,属为序,因以此应其命。吴县石韫玉。”

我们从以上石韫玉所撰的两段文字可知,刘凤诰一直是将石韫玉视为自己的挚友的。石韫玉也确实没有辜负刘凤诰生前所约、所托,履行了他们二人生前的约定与刘凤诰临终前夕的托付。这是一段发生在距今一百余年前的清代文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那么,刘、石二人的友情最初是在何时何地发端的呢?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石韫玉34岁。这一年中,他辞去了徐州幕府之职,北上京城赴试。可是石韬玉参加会试却下第(落榜)了。落榜之后,石韫玉仍寄居在北京宣武门外的松筠庵。就在这段时间前后,石韫玉结识了同时在京的刘凤诰、张问陶等人,而且相互间交往非常频繁密切。他们经常在一起游玩,一起切磋学问功课,诗酒唱和,闲聊各自的所见所闻。据石韫玉《大涤山房诗录序》载:“往予乾隆己酉之岁,计偕下第,留京夏课,寄居宣武门外松筠精舍,与张子迪民近在比邻,晨夕过从,修苔岑之好。维时江西刘君金门、西蜀张君船山,皆以公车在京,意气相投,无间也。……金门尝谓人曰:‘予测交吴人甚夥,所至死不变者,惟张迪民与石执如两人耳。’”由此可知,张迪民也是刘凤诰的生死至交,他们也是在同一时期在北京结识的。刘凤诰本年29岁,并中了一甲第三名进士(俗称“探花”),可谓少年得志。

张迪民即张吉安。张吉安(1759—1829),字迪民,号莳塘,晚号石塘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与弟弟张吉熙同为举人,官浙江象山知县。卒年七十一。著有《大涤山房诗录》《墨缘小录》《墨林今话》《清画家诗史》,修《余杭县志》。

1790年,因逢乾隆帝八旬大寿,朝廷特举行恩科会试。石韫玉因头一年会试名落孙山,故本年他又参加了恩科会试。这次会试对石韫玉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机遇,连刘凤诰都羡慕得不行。恩科会试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王杰、吏部侍郎朱珪、内阁学士邹奕孝。石韫玉的会试结果是中第十四名进士。殿试时,主考官将其初定为第四名(即二甲第一名)进呈。乾隆阅卷后,亲擢石韫玉为一甲第一名。张问陶也在这次恩科会试中中了进士,被授以馆选庶吉士。

是年中秋日晚,翁方纲、刘凤诰、石韫玉、谢墉、吴玉纶、彭绍观等人,一同聚集到钱棨家里的环翠书舍赏月赋诗。翁方纲《中秋夕东墅、香亭、镜澜、金门、琢堂集话湘舲殿撰环翠书舍》诗云:“苑树交光写一轮,空庭淡共水粼粼。天教对榻逢佳节,月入疏帘似故人。河汉微云依鹤禁,画图古木半龙鳞。桂枝十载东堂梦,蓉镜重圆记夙因。”(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庚戍])而其余各人是夕所赋之诗,惜尚未得见。

钱棨(1734~1799),字振威,号湘舲,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乾隆四十六年,会试、殿试均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乾隆五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嘉庆四年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湘舲诗稿》。

刘凤诰是在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中中试的,钱棨既然是那一次会试的同考官,刘去钱家拜访,也是人之常情。实际上,他二人在此之前便有过诗词唱和,刘凤诰曾有《寄怀钱湘舲修撰,次赠别元韵》七律二首(见于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六)。

刘凤诰对石韫玉的评价为:“和易博达人也。……生平磊落自喜,不为溪刻之举。……与人交,切切焉以道义相始终。”(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一《石竹堂画像记》)此即是说,石韫玉才学广博,通达事理,为人和平易谦和、光明磊落,从不做对人苛刻、刻薄的事,与人交往中态度非常真诚恳切,谨守道义。而石韫玉对刘凤诰的评价,则散见于他为刘凤诰所撰之《故宫保刘公墓志铭》中:“兄弟三人公最少,生而颖悟绝人,乡党尊宿皆异之。……公感知遇之恩,执礼唯谨。……公于书无所不窥,尤深于史学。……余与公同岁举于乡,因得获交于公,知公最深。”大体上,刘对石的评价主要从石的为人方面着眼,石对刘的评价则主要从刘的天赋、学问方面着眼。

石韫玉在清嘉庆十一年(1806)农历五月被擢升为山东按察使,先赴热河行在谢恩请训,然后于九月抵任。同月,刘凤诰被重任为兵部侍郎,兼任实录馆副总裁,十月转任吏部侍郎。次年三月,由刘凤诰亲自抄写并修改校定的《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书编竣,刘被赏赐加封为太子少保官衔。同年六月,刘凤诰担任江南乡试正考官。八月,刘凤诰被任为浙江学政。就在这一年的五月,石韫玉因得罪左都御史周廷栋和刑部侍郎广兴,遂被借故参劾,部议革职。后来,广兴在嘉庆十四年正月因赃事败露被处斩,并被籍没家产。周廷栋也以徇情事获咎(《清史稿·仁宗本纪》)。石韫玉闻讯,作长篇古风《双旌谣》对其加以讽剌。此是后话。

清嘉庆十三年(1808),石韫玉主讲杭州紫阳书院。此时,刘凤诰正在浙江学政任上。石韫玉的《墓志铭》中载:“浙中当事知公至,延主紫阳书院。”该书院在杭州紫阳山麓。紫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当时,捐资建成该书院的是安徽盐商,而“徽则朱子(朱熹)之故乡,故曰紫阳书院,而为祠以祀朱子。”(孙衣言:《紫阳书院景徽堂记》)“浙中当事”,应是指当时的浙江主政者浙江巡抚阮元。阮元于上年十二月以兵部右侍郎迁浙江巡抚。阮元也是刘凤诰的同年与挚友。石韫玉任紫阳书院主讲,是否系由刘凤诰推荐,目前尚未见相关史料。当时刘、石二人同在杭州,按理应该互有往来或集会酬唱之事,但是笔者尚未见到相关的记载。

嘉庆十四年八月,刘凤诰以上年监临乡试舞弊事被参劾革职,遣戍黑龙江卜魁(即今齐齐哈尔市),报到之后,又被遣送到距卜魁千里之遥的黑河镇(即今黑龙江南岸的黑河市)。他到达黑河的时间,应在嘉庆十五年春末之前。石韫玉闻讯,赋诗以安慰老友。其诗为《闻刘金门遣戍黑龙江赋诗奉寄兼怀邱芝房六丈二首》,其一是为寄刘凤诰的诗:“叹息人间磊落材,文章声价在鸾台。每因疾恶招蜚语,谁料怜才酿祸胎。士论共明怀璧罪,主恩早卜赐环回。白山黑水穷边地,几辈南冠向此来。”其二为怀邱芝房的诗:“塞外交游更有谁,江南才调忆邱迟。蓬山作赋知名早,瘴海从军奏绩奇。墨吏攫金偏有术,书生毁玉竟无辞。清时频听鸡竿诏,何日恩波及海湄。”(石韫玉:《晚香楼集》)后,刘凤诰亦赋以《石琢堂同年自杭寄诗见慰,次韵奉畣》二首作答:“恩虚造物铸非才,卤莽余生入戍台。物论几曾諠马首,边风一任响弓胎。书传大漠榆关近,律验阳春黍谷回。为语湖壖诸弟子,道场解厄莫轻开。”“孤负心长话向谁,怀人寥落叹栖迟。青山路杳休官好,白草风严出塞奇。少忍待天消宿业,长贫安命泯虚词。那知一角辰韩外,梦到梅花越水湄。”(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九)

巡抚阮元也因在此案中被朝廷认定为替刘凤诰徇情而被革职,但他未受到发配充军的严处,而是降职入京任编修,在文颖馆行走。

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勒保任两江总督,寄书招石韫玉入幕府执掌文案,于是石离杭赴江宁(今南京市)。次年,两江总督换成了百龄,百龄便延请石韫玉掌教江宁尊经书院。

嘉庆十八年(1813),刘凤诰被恩释回籍。本年石韫玉年57岁,刘凤诰也已经五52岁了。

嘉庆二十一年(1816),石韫玉归苏州,主苏州紫阳书院讲席,次年掌教紫阳书院。嘉庆二十三年(1817)六月,嘉庆帝下旨给刘凤诰,以编修起用回京,续修《五代史记注》一书。石韫玉闻得此讯,赋《刘金门以编修奉召入都,寄诗送之》以示祝贺:“三年边塞听鸡竿,一日除书到涧盘。天路再看鸢直上,山人独与菊偕寒。忧欢历劫同年少,出世分途后会难。遥想骖騑方戒道,苦无尊酒饯江干。”(石韫玉:《池上集》)此诗大意为:“三年前你在边塞得到了皇上赦释你返回故乡的喜讯,现在,朝廷重新起用你为编修官的文书,又送到了你那曲折盘旋于山涧中的居所。通天的仕途上,你好像高翔的鸢鸟一样青云直上,而我这个已身处民间的老友,只能独自与菊花一同经受秋凉。忧虑欢乐我们都经过了种种的劫难,同年挚友已是越来越少,我俩自从不问政事之后便天各一方,要想会一次面都已经很少有机会了。我们相距这么遥远,我现在只能遥想你骑着骏马就要启程,十分惋惜的是我却无法带上美酒到江边去与你饯行。”在这首诗中,石韫玉对挚友的重新被朝廷起用表示了衷心的祝愿,对自己与老友很长时期都不能会面、及无法为老友送行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刘凤诰回到北京任编修后不久,他眼疾复发。道光元年(1821),刘凤诰因病告假回籍治疗调理。道光八年(1828),经三次修改补正,刘凤诰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五代史记注》所余五十八卷的编撰工作。此书编竣,前后历时二十年之久。

道光十年(1830)正月初九日,刘凤诰病逝于扬州,归葬于南昌,享年70岁。同年夏,石韫玉为刘凤诰撰写了墓志铭与《存悔斋集序》,完成了好友生前的嘱托。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初五日,石韫玉寿终于苏州城南经史巷里第,享年82岁。

[ 主要参考文献 ]

   [1] 独学庐五稿·文·卷三《故宫保刘公墓志铭》,清石韫玉撰,清道光十一年刻板;

   [2] 存悔斋集三十二卷,清刘凤诰撰,清道光十年至道光十七年(1830—1837)递刻本;

   [3] 阮元传,王章涛著,黄山书社1994年10月1版;

   [4] 中国历代探花,王鸿鹏等编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月1版;

   [5] 石韫玉年谱,眭骏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10月1版;

[6]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钱仲联主编,中华书局1996年10月1版;

[7] 清史编年·第七卷(嘉庆朝),林铁均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8]《嘉庆皇帝为什么坚持将刘凤诰流放黑龙江》,邓庆佑;《边疆文化思辨录》第148页至170页,宋德胤等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1月1版。

(本文初稿撰于2016年10月15日下午至次日傍晚,10月19日下午2:10分修改完第二稿。计4652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