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公冶长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timtxu 2019-11-02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在诗书礼乐方面的道德学问,我们还可以听得到;而老师关于性命与天道的言论,我们就听不到了。”
孔子为什么不言性与天道?天道可言吗?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这种不言之言,子贡还不理解。所以天道难言,孔子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此句之隐语,可以想见子贡是听闻了“性与天道”,子贡说“不可得而闻”,就是感叹真的很难懂,很难真正的理解,子贡还不算是中人以上,或许可以算作中人。孔子之学,注重力行,已经把“性与天道”化入“夫子之文章”里,化入仁义礼乐的教化中,人日用而不知。子贡发出此言,可谓开启了后世探索“性与天道”之门。
特别是到了子思,其作《中庸》,此文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我们演示了性与天道的流转,子曰,下学而上达,孔子就从教开始,从诗书礼乐开始,从“学而”到“为政”,在这种学与习的历练中,逐步上达。作为一个学生,非潜心于学,不到时机,就不多言。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也。这个时机在哪里?对于孔子而言,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有着年龄的隐微边界,孔子尚且五十而知天命,这是时间、学识、人生经验各方面的综合积累,才有机缘明天道。这是一个自明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并非靠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获得。
子贡发此言,可见其对性与天道有一定的理解了,如此才能发此深论。在孔门里,颜回可以说是明性与天道的,故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一种安贫乐道。而曾子也很有可能明性与天道。其对夫子的“一以贯之”理解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是精深之言。其余暂不加以议论。
我们看孔子教育门人,及和人对谈。都在一种鲜活的、生动的、时空交融的境遇里,在这种境遇里,应机发动,在当下就是性与天道的即时发生与开显,而人、弟子多滞于言句,多执着于可对象化的东西。“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天道不是时时刻刻在运转,但人却把握不住,认识不到它,这就是天道之妙。

初心

论语,夫子与弟子教与学的合集,那相与论学之风,千年不息,九州学子闻其风而悦之。一段一个故事,老师有德行有脾性爱音乐,弟子爱学习有个性。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温暖的,光明的。这么一群读书人,实在!妙哉!今九州书院发心培养现代士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新中式雅致生活,《论语》是最好的开端。

2018/8/14       

 ▇▇▇

往期连载

学而第一

▍学而1.1    学而1.2   学而1.3

学而1.4    学而1.5   学而1.6

▍学而1.7    ▍学而1.8     ▍学而1.9

▍学而1.10  ▍学而1.11 ▍学而1.12

▍学而1.13  ▍学而1.14  ▍学而1.15

 ▍学而1.16

为政第二

▍为政2.1    ▍为政2.2    ▍为政2.3

  ▍为政2.4.1   ▍为政2.4.2  ▍为政2.4.3

  ▍为政2.4.4   ▍为政2.4.5  ▍为政2.4.6

  ▍为政2.5  ▍为政2.6 ▍为政2.7 

 ▍为政2.8  ▍为政2.9 ▍为政2.10

 ▍为政2.11  ▍为政2.12  ▍为政2.13 

 ▍为政2.14 ▍为政2.15▍为政2.16

▍为政2.17 ▍为政2.18  ▍为政2.19 

  ▍为政2.20   ▍为政2.21 ▍为政2.22

 ▍为政2.23  ▍为政2.24

八佾第三

 ▍八佾3.1  ▍八佾3.2 ▍八佾3.3

 ▍八佾3.4  ▍八佾3.5  ▍八佾3.6

 ▍八佾3.7  ▍八佾3.8   ▍八佾3.9

 ▍八佾3.10  ▍八佾3.11 ▍八佾3.12

 ▍八佾3.13  ▍八佾3.14 ▍八佾3.15

▍八佾3.16 ▍八佾3.17 ▍八佾3.18

 ▍八佾3.19  ▍八佾3.20   ▍八佾3.21

 ▍八佾3.22  ▍八佾3.23▍八佾3.24

 ▍八佾3.25   ▍八佾3.26  

里仁第四

 ▍里仁4.1  ▍里仁4.2 ▍里仁4.3

 ▍里仁4.4  ▍里仁4.5 ▍里仁4.6

▍里仁4.7 ▍里仁4.8 ▍里仁4.9

▍里仁4.10 ▍里仁4.11 ▍里仁4.12

 ▍里仁4.13  ▍里仁4.14  ▍里仁4.15

▍里仁4.16 ▍里仁4.17 ▍里仁4.18

▍里仁4.19 ▍里仁4.20  ▍里仁4.21

 ▍里仁4.22  ▍里仁4.23  ▍里仁4.24

 ▍里仁4.25  ▍里仁4.26

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5.1 ▍公冶长5.2  ▍公冶长5.3

▍公冶长5.4  ▍公冶长5. ▍公冶长5.6

  ▍公冶长5.7   ▍公冶长5.8   ▍公冶长5.9  

▍公冶长5.10 ▍公冶长5.11 ▍公冶长5.12    

- END- 

立德思辨 修身明道

微信栏目包括:【大师论道】【国学视野】【诗情画意】【古艺国粹】【回归文化】【礼乐中国】【悦读时光】【精彩回顾】等,以及书院最新的游学、讲堂、养生、专题研修、冬夏令营、国艺课程、公益活动、雅集沙龙预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