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迷人的三道茶 2019-11-05

“奴”:被迫工作,不自由

奴性不是天生的,它是暴力恐吓、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产物。主要特征是缺乏独立思想、缺乏平等精神、对权力顶礼膜拜。

'奴'属于'不得不做'的人。比如那些不想炒菜,不愿意炒菜,却又“不得不做”的烹调师。

这类烹调师从来不主动做事,“能躲则躲”,被指派任务会觉得自己“很倒霉”。这类人觉得活着就像坐牢,不自由,很痛苦。

心态决定状态。被“摊”上做,叫“挨做”;被“派”去做,叫“让做”;被“挑”中做,叫“得做”。三种心态,自然会有三种状态、三种结果、三种命运。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奴”,有时并不是一种工作态度,而是一种心态。

心态积极的人,即使每天被“困”在厨房,他们也愿意学习,从枯燥乏味的厨事里看到乐趣,收获成长。一点一滴,每天都在不停进步。

徒”:能力不足,但愿意学习

'徒'是学徒,这类烹调师能力不足,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学习和成长。

在后厨,学徒通常不会炒菜,甚至不懂基本的厨师规则,要师傅带着,学着干。

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不妨收敛锋芒,踏踏实实从最底层开始,静下心来好好学。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人非生而知之者”,但如果没有主动学习的觉悟,那就不是“徒”,依然是“奴”。餐厅允许这种人的存在,但是不会允许一个人长期处在这种状态。

“工”:规规矩矩做事

'工'是后厨大部分人的层次,他们有能力按规矩把事情做好,能够养家糊口,可以凭自己的能力立足于天地间,但也仅限于此。

他们可以按照配方炒出可口的菜肴,但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缺乏创新、灵动的思维。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中国两千多万烹调师,这样类型的烹调师最多,他们兢兢业业,但没有亮点。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下,竞争越来越大,让这类烹调师的工资难有突破。要想拿到高工资,就应该脱离这个层次。

“匠”:厨界精英,勇于创新

'匠',有手艺,行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是厨界精英。

有一个词叫“匠心”,也有一个热词叫做“工匠精神”这类烹调师懂得用既有的配方,改良创新,把“别人的菜”变成自己的菜。这类烹调师已经不会担心养家糊口的问题了,更多时候他们在乎心灵上的充实。

说通俗一点,“匠”是专业的,“工”是打杂的。当心社会心浮气躁,因此才更需要工匠精神去赋予双手灵魂。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如果说普通烹调师是用手做菜,那么,具有“匠心”的烹调师就是用心做菜。

“师”:精于厨艺,传道授业

中餐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规定的动作中,又有变化之道无穷无尽。

正所谓“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上千年的中餐体系究竟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中餐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有三种:师父带徒弟、徒弟拜师学艺、师父言传身教。

在'匠'以前几个层次的烹调师,焦点都在事上,从'师'开始,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厨艺,而且重点关注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不光自己有能力,而且还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不仅教人做事,更要唤醒人们的内在优良品德以及智慧。品德高尚又对厨艺十分精通的人,才能被称为“师”。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还记得当初有记者采访中国烹饪大师刘晓旭时,晓旭大师说:“我常常教育徒弟,做菜先做人。”

所谓“师徒”,正因为有'师'的存在,才有'徒'的成长。

“家”:烹饪艺术家

具有烹饪艺术鉴赏能力和制作能力的厨师既是烹饪艺术家。

这样的烹调师,他们不仅靠自己的努力称霸厨界,还成为了烹调师们敬佩的对象,学习的目标,他们传承美食文化,弘扬美食精髓, 为烹调师们带来精神财富。

视觉:感知食物的形色之美

味觉:感知食物的酸、甜、苦、鲜、咸

嗅觉:感知食物的腥、膻、香、臭

触觉:感知食物的脆、嫩、酥、爽

听觉:感知菜肴的声音和口腔咀嚼的声音

厨师七个层次:奴、徒、工、匠、师、家、圣!你在哪个层次?

点评:

烹饪是一门大艺术,一份精致的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器,能够满足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得多重体验。

“圣”:行业之祖,精神领袖

人生的最高层次。'圣,通也',古代把生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死后尊为'圣人',比如孔子。

在厨界,“厨圣”的说法有很多。主要有彭祖、伊尹、易牙、詹王、灶王……

行业之祖,要有感召作用,自然,首当其冲必然是伊尹。

他是现实中的人,出生年代最早,出身疱人,更重要的是她是中华烹饪理论的构建人。《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用水方面“凡味之本,水最为始”;用火方面“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味方面的“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出品方面的“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最后,伊尹的政治地位极高。一生辅佐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帝王。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之师也不为过。苏东坡曾赞其“以其全才而治天下”。

若无对烹饪理论的深刻研究和长久的烹饪实践体会,他怎么能从烹饪中领悟出治国道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