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与水的狂欢——基于儿童经验的生态化课程探索与实践

 五千韧月 2019-11-07


基于儿童经验的游戏化课程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而生态教育则是看重让孩子从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学习,鼓励幼儿多与大自然的东西接触。在最直接的生态环境中,孩子能够获得最深刻的教育印象,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美好的情感。两者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文记述了基于儿童经验来进行生态游戏化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以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嬉水节为例展开研究。

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儿童经验”。“儿童经验”替代了过去的“学科知识”,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概念。经验是情理融合的、情境化的、难以用知识符号表达的。经验只有通过自己做来获得。以儿童的生长为目的的课程,应致力于帮助儿童获得有益于生长的经验。因而儿童已有经验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获得经验的深化和拓展是课程应关注的核心。

在活动的开展中,老师决定利用“水”,这一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物,结合孩子天生对水的兴趣,让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技能的累积。

一、了解儿童已有经验 明确课程方向

在设计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儿童的已有经验。嬉水节作为该园的传统活动,孩子们在小班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过嬉水节的游戏,于是,老师借助《嬉水游戏大调查》,以儿童叙述、家长帮忙记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儿童关于嬉水节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

通过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儿童的话题涉及玩哪些游戏、游戏可以怎么玩、游戏在哪里玩、谁来玩游戏等,这其中所包含的经验涉及各个领域,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发现该主题活动可以实现多领域课程的多个目标,也能对儿童现有能力提出适度的挑战,于是确定了“嬉水节”的主题活动。

二、拓展深化儿童经验 有效开展课程

如果课程仅仅停留于重复儿童的生活经验,无疑会造成浪费。虽然我们说儿童的生活经验是生动的、丰富的,但与人类的总体经验相比,儿童作为一个成长和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经验是狭窄和单薄的,需要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因此,我们围绕着这些话题,和儿童开始了讨论。

游戏前的讨论环节

话题一:玩什么?

大家都喜欢玩什么呢?为了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我们开了一个小小推荐会,请每位儿童都来介绍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水游戏。桐桐说:我最喜欢玩水枪游戏。欢欢说:我喜欢在水池里玩捞鱼的游戏。此时,乐乐说:我喜欢在气球里装水后挂起来,戳破后,水就从头顶留下来,很舒服。大家听完乐乐的介绍,都欢呼起来,这样带有游戏性、趣味性的游戏最受幼儿的欢迎。最后通过大家的投票,乐乐的游戏获得了最多的票数。随后,我们又一起商量了要给这个游戏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孩子们又商量开了,晓桐说叫:水球,蛋蛋说叫:炫酷水球,小吉说叫:雨淋水球,孩子们的名字五花八门,创意无限。

话题二:在哪里玩?

那这个游戏适合在哪里玩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在幼儿园里寻找了起来。大家围在水池边,乐乐说:要不把气球放在水池里?子涵马上反对:这样不行,气球应该挂在高的地方。此时,小谢发现了水池边的紫藤架,他马上说:我们可以把气球挂在紫藤架上,这样水就可以从头顶上流下来了。明轩说:这么高,我们怎么挂呀?小谢说:拿个梯子呗。子涵说:这样太危险了吧。看到孩子们讨论不休,我说:不如,我们请胡师傅来帮忙吧。经过孩子们一番讨论和寻找,我们游戏的场地定了下来——紫藤架。为了让其他班级的幼儿都能清楚地明白游戏内容和场地,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师幼一起绘制场地示意图。经过一个年级的交流,最终形成一张活动的总示意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水中寻宝、雨淋水球、水枪达人、小小运水工、捉泥鳅和水炸弹。

话题三:怎么玩?

游戏材料需要气球,于是,大家开始收集气球,此时,大家又遇到了新问题:怎样往气球里注水呢?

第一次尝试装水:一手拿着气球,然后将气球浸在水里,过一会拿起来一看,气球还是扁扁的,没有水进去,CC说:气球自己又不会喝水,我们要喂它喝。听了cc的话,孩子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灌水:一手拿着气球,用碗装水将水倒进气球口上,欢欢说:好多水都流出来了,琪琪你帮我把气球的嘴巴张大点吧。他们两人合作,气球的肚子才慢慢大了一点。可是,瑶瑶说:这么点水,一会就流光了,不好玩。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立刻围绕游戏的材料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觉得在气球里灌水太难了,耗费的时间太长,气球里的水太少,那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呢?彤彤马上说:可以用塑料袋,能装水,也能戳破。她的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解决了游戏的一个大难题,我们的游戏也从雨淋水球变成了雨淋水袋。这一过程中, 教师尊重儿童,放手让儿童去做,儿童在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中不断获得新经验,到达新的经验生长点。

游戏到底怎么玩呢?小孙说:我们要制定游戏的规则,不然所有小朋友同时来玩,会很乱的。什么样的规则才合适?幼儿带着问题开始了讨论,有的说:一次只能进6个人,有的说:要设置一个拿牙签的地方,还有的说:要画一些标记给玩的小朋友看。大家分组讨论着,最后还画了规则标记,张贴在海报上。

话题四:谁来玩?

规则制定完成后,孩子们发现需要一些工作人员,谁来发牙签,谁负责在塑料袋里装水,水都流光了,谁又负责来换袋子,阳阳说:这些是“准备材料的人”吧!在后面的环节中分别还讨论出了“服务的人”、“帮助的人”。

在师生一起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我们的“人员分工”思维导图,也让儿童清晰的看到了这个戏水节中各个部位的所需人员及安排需要。

学习了什么?

1

1. 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 根据游戏规则,利用绘画、数字等方式表示规则。

3. 结合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支持

2

1.提供调查,注重经验提升。

2.策划儿童合作制定计划的机会,提升合作能力。

3.引导儿童科学认知,选取材料的适宜性。

教师的感悟

3

1. 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 根据游戏规则,利用绘画、数字等方式表示规则。

3. 结合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并解决问题。

三、回顾经验 反思调整

活动当天下午,我们对上午的嬉水活动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纷纷觉得这样自己策划、制定规则、准备材料的游戏更好玩。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活动设计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怎样调整更适合儿童,还要经常对实际进行的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

皮亚杰说过:“所有观念确实需要有一个经验的基础,连逻辑的数学观念也都如此。”因此,能够被儿童吸收的经验,总是与已有的经验相关联的,是已有经验的深化和扩展。因而,来源于儿童生活的主题课程,应该与儿童的经验息息相关。开展生态教育不应该停留在标榜生态教育的概念本身,将生态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即是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课程,进行学习。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思考、操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作者苏州高新区天都幼儿园洪艳,文章节选自《幼教三六五》管理版 8月刊幼儿生态教育专栏,订阅杂志,阅读全文。

幸好,人生有离别。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 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 待与盼望。 

——林清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