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大师亲自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出炉!

 2018意气风发 2019-11-0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发出的感慨,钱老在2005年曾经这样说:“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培养更多顶尖科技人才,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到现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已经实施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下面称《意见》)。那么,升级版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有哪些亮点呢?

一、覆盖更多学科

之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只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所重点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5个学科试点。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意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实施的学科范围将扩大,新增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学科范围扩大,意味着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高校也将增多,根据最新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将很有可能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二、学术大师亲自培养

学生能不能成为杰出人才,老师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印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加强对拔尖人才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可以看出,参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学生将成为一所高校重点培养的学生,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将可能是一所高校最顶尖的老师,这些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将比普通学生更为优质,他们成长的速度也将更快。

教育部印发的《意见》非常认可高校总结出的“一制三化”模式,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并且指出要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其实,从2009年开始,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专门的实验班或者制定了专门的计划用于培养拔尖人才,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别实施了“元培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果壳计划”,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分别成立了“竺可桢学院”、“致远学院”、“萃英学院”,进入这些计划或者学院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非常好的科研资源和学习环境,并且有机会到国外深造,据了解,兰州大学“萃英学院”每人每年的培养经费就高达10万元。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