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身穿白大褂,我也只是个医生,不是神

 南方菩提 2019-11-07
在中国,医患矛盾几乎是不可调节的社会痛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伤医事件出现,或大或小。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替医生感到不值,对恶劣的医患关系始终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紧张的局面?
前段时间,一段医院纪实类节目《急诊室故事》中的手术室实录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

当时,一位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人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无痛”的支架手术,但当手术即将开始时,病人忽然脸色苍白,医生推测发生室颤,手术中突发室颤是相当危险的情况。为了更大程度地挽救病人,医生决定暂不推麻药,直接用电击替病人除颤。


在电击除颤的过程中病人有了意识发出惨叫,病人家属听到后就开始猛烈敲击手术室的门,以为病人在手术室里受折磨。



病人抢救回来了,却引来了家属的不满意,说要曝光医生,最后就连面对医生的解释,也是带着鄙夷的态度。

实际上,这位医生的做法是没有错的,虽然病人受了一点罪,但这条命是被救回来了,要是家属真的闯进手术室,说不定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家属不理会医生的解释,劈头盖脸就是给医生一顿骂。医生拼尽全力救人,没有一句感谢,反而遭到家属的斥责,抱怨,这又是为何?

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说,或许能理解她们发怒的原因,因为她们不懂,始终在强调“不是说无痛吗?”的家属不懂电击除颤对病人的意义,不懂电击除颤会有痛感。因为这个“不懂”,才造成很多病人,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满。

医学是个高度信息不对称的领域,病人和家属只看到表面现象,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他们宁愿相信网上信息,相信道听途说的消息,也不愿意相信医生专业的治疗方法。

医生和患者之间总是有这么一堵墙,只要这堵墙还在,就会有不理解和质疑。

有位在ICU 工作的医生朋友向我吐槽:“在我这里,谈话可比治病重要!我就应该去买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看看。

“谈话比治病重要!”虽然这是一句自嘲的话,但事实就是这样。

进了 ICU 的患者,病情都是十分危重的,极有可能是人财两空的结局。这个时候谈话就十分重要,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给家属打好“预防针”,有些家属不知道,如果病没治好,钱又花了,就会不依不挠。

他在 ICU 工作这几年,面对疾病,面对家属,在治疗决策上就开始有后顾之忧,会有先“保护自己”的想法。因为“怕”,治疗决策上会越来越没有那么勇敢。

如果不考虑钱,可以解决多少医生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除了家人,没有人会比医生更希望患者康复了。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医生要背负着治病救人的重担,遭受各种误解,他们被迫成为超人。


纪录片《人间世》里,记者问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做医生?那位医生苦涩地笑了: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靠这个才能坚持下来。

如果每位病人面对医生都会说一句“你负责治病,我负责相信你”,医生和患者之间多一份理解的话,冲破那堵墙,医生也不会因为“怕”而耽误治疗了。
孙思邈制《千金方》被称为药王、华佗妙手回春治百病,这些都是像神一样的医生。历来百姓对医生医术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不允许医生犯错,希望任何疾病能被治愈。


但医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治愈。

西方有句格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能治愈的病是少数,如一些感染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绝大多数是不能治愈的,只能控制而已,医生所能做的是尽可能降低这些疾病带来的伤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体复杂的机理,现代医学也不是100%清楚的,许多病症的根本发病原因都是不明的。现在的医学水平只能到这个程度,而病人和家属对医生的要求又太高,希望能够药到病除,医生又不是神,能力也是有限的。


之前杏仁妹转发过一篇《一个援藏医生的高海拔修行,接到援藏任务,女儿出生才三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龙子雯给我们讲诉了他难忘的援藏经历。

“一天半夜,附近发生一起严重车祸,医院里一下子送来了10多个伤者,都是大出血,情况很危急。

23个医生都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迅速开了三间手术室,整个通宵忙下来,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有3个人没救回来。出了手术室,想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结果,一大片人全都跪了下来,给我们磕头。

旁边的藏族医生告诉我,他们是在感谢你们,让我过去把他们扶起来。我一下子怔住了,病人没有救回来,家属却下跪向医生表达感谢——这是我从医近10年来,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情。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医患关系,医生也有回天乏力时,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愈,这时要是家属能对医生多一份包容,医患关系就会缓解许多。



医生不应被高高矗立在神坛,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穿上白大褂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毕生会的技术都用来救人,没必要神化,没必要道德绑架。

不把医生当神,让医生回归人类后,就会多一份包容和被理解。

医生被信任,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治病救人上,而不是在和病人家属“盘旋”。治病的过程中多一份理解,病人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救治。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