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laoh04uwasz9iu 2019-11-12

在上一章中,我们对李少春进京以后的三个月,确切说,主要是两个月的演出情况,跟李万春进行了对比,不难看出二人的演出质量和水平高低。当年的报刊,对二李的艺术,也有一些评价,这一章就做一些汇总。

在汇总这些资料之前,需说明的是,之前的三篇文章,基本都是以史料说话,放置了很多图片,即使是文字,也主要是摘抄,个人看法很少。而写这篇文章时,因史料多且凌杂,有些图片拍摄效果也不好,只得以摘抄为主,为了能贯穿起来,会有一些衔接的表述,尽量减少个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尊重历史。

在二、三十年代,戏曲鼎盛时,一些比较有名的报纸对当时的杰出艺人进行过评选,也有些名伶的排名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虽然没有公开评选,但当时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比如,四十年代的四大名伶(以下按顺序):

老生四大名伶: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

小生四大名伶: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和白云生;

花面四大名伶:金少山、侯喜瑞、袁世海和裘盛戎;

丑角四大名伶:萧长华、叶盛章、马富禄和曹二庚:

武生四大名伶:李万春、李少春、孙毓坤和李盛斌。

尽管当时的报纸杂志铺天盖地地宣传着李少春,但其真正的实力还是逊色于李万春不少的,关于李万春的介绍,当时有报如是说: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幼年时跟项玉芬、陈洪寿学须生戏,有神童之目,后拜俞振庭为师,又拜杨小楼、马连良为义父,拜李洪春、丁永利为师,能演须生、武生、红生三生戏,后成立永春社,兼学盖叫天的短打技巧,编演本戏很多,是当代本戏最多的名伶,又得红豆馆主和载涛先生指教,形成一派猴戏盛行一时。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猴戏有南北两派之分,又有演技派表演派之分,演技派可以不注重技巧,而是利用光学或其他物质为辅佐,而表演派,就需要有过硬的技巧了,当时李万春和李少春都属于演技派,他们都有许多新型开打,惊奇出手等等,因此,严格的讲他们都不属于京派,此时京派猴戏的代表人物杨小楼已故去,京派后继乏人。属于表演派的是郝振基,他的猴戏一绝,可惜我辈无缘见到。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当时有报纸评“郝之佳点,在杨小楼上,所不同者乃曲子工尺与扮相,若就安天会的偷桃盗丹而论,岂徒一绝?”郝振基胜在表情,他的《安天会》《花果山》为一绝,但《三借芭蕉扇》就不如前俩精彩了。

上海的张翼鹏是南派猴戏的代表,李万春的猴戏最重剧情,“其长幅猴剧在北派中可谓首创,与海上张翼鹏成对峙之势,故有北李南张之传诵,观其最近所演《收悟空》《骷髅山》等剧,虽列为武剧,而其中念做唱较任何猴剧为多,我为文猴之始,抑为创造文猴历史上之一页”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李万春的《十八罗汉收大鹏》“对罗汉的法名,全是梵音,似是经过一番考据功夫,绝不是胡乱拼凑的,尤其罗汉的种种造型,颇具北宋画谱风格”,所以这出戏不仅创造了十八罗汉的姿态形象,对佛学研究也是有深远意义的。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今日青年武生当以李万春为首席,他的文戏得马连良亲传,武戏得家传更问艺于杨小楼及俞振庭。初来北京时与蓝月春以《夜战马超》大博好评,俞武称赞备至,令改名《两将军》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李万春演武松戏准稳狠,《林冲夜奔》曾被搬上银幕,《八大锤》能前陆文龙后王佐,老生戏常演《借东风》《坐楼杀惜》等并能《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等戏,演出亦头头是道。

由此而见,李万春的经历还是满丰富的,他天资聪明,学东西也快,所以经常会有新剧目推出,据不完全统计,只是李万春编演的新剧,就有近四百出之多,这是当时其他演员所不能及的。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凭心而论,少春的武功及亮相不如万春漂亮,交际手腕也不如万春活,万春不如少春嗓音滑润,行动也不如李少春天真。

以往的事实,真假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万春的十八罗汉收大鹏、少春的十八罗汉斗悟空是他们暗斗的例子。

不论从何方面去讲,其实李少春都难与李万春抗衡的,所以要“拜余叔岩为师,习战太平洗浮山等戏,以余派为号召”。

在艺术上没有过人的本事,也就难说卖座了,因此在天津惨败,发誓不来中国大戏院唱戏,但时隔不久,又回到中国演出,为“沽名钓誉乃复向各界声明不演猴戏,专演余派戏”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李少春的艺术,虽文武兼工,然武实优于文,而武戏之中,尤以猴戏为最佳,直而言之,少春之猴戏除了表情不及万春外,余技堪称独步,今日观曲水准低减之秋,尚能接受,至其文戏,固然亦佳,但无论如何,唱不及谭富英,做不过马连良,既有彼二人之珠玉在前,少春难免落后,自不如武戏受欢迎。“

这是当时报纸对李少春的一个评价,在铺天盖地的吹捧中,这篇文章还是比较中肯的,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李少春,而不是被神话了的李少春。

文章中还提到“少春若专演余派本剧,必二人步入衰途,始可乘时而起,而少春不查,竟受三五嗜余歌者奖诱,遂自鸣得意”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少春善演猴戏又能正工须生,难能可贵 “少春之文戏唱念做表、台风、派头无一优人之点,如不演猴戏,恐难续以往一续再续的盛况,今因成绩不佳露演猴戏,虽院方登有特烦之启示,不过粉饰之词,明眼人一望即知”

从李少春、孟小冬分别拜师到余叔岩故去,有近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孟小冬倒是边尽孝边学艺,学了不少的东西,所以可得衣钵者唯孟小冬一人,而李少春则用心在业务上,师徒间也是意趣不同貌合神离。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立言画报》上刊登的这篇文章中,专门有提到李少春与余叔岩的关系“李少春终因家庭环境不良,余叔岩对之不过敷衍,少春得余亲传不过战太平、定军山、打渔杀家、洗浮山四出而已。”其实只有战太平比其他三岀戏学的瓷实全面。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这篇文章里还提到孟小冬极有耐性,肯用功,对余所教反复练习,非相当满意绝不罢休,”而少春禀赋豪放,聪明自负,且极力求快,颇思倾囊而获,故余对之极为不满。“师徒间也因为演不演猴戏而产生裂痕。

寻找李少春 之 逼走李万春(4)艺评

余叔岩开吊日,李少春为灵堂大照其像,这在当时很注重礼教的时代,就会令人不满了,因此有人谓其有失检点。

编后语

以上仅就目前所找到的一些资料,进行了简要的汇总,通过这几篇的汇总,不难看出李少春的艺术成就究竟如何,更能在片言的文字中,了解到了李少春为人处世原则,并不像传说的那么高大上,这些真实材料的挖掘,以及随着陆续被挖掘岀的材料,丝毫损害不了李少春被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倒是能让人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人,使一个真实的李少春跃然眼前,恐怕这才应该是真正寻找李少春的意义所在吧。

孙佳良一直在喊着寻找一个立体的李少春,这三年来,究竟他找的是什么?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除去能证明谁谁我采访过了,给我贴上一层金了之外,就是聚合一帮乌合之众,沽名钓誉,满世界的嗅新闻,满世界的挑事,传八卦,激起多少民愤,他这三年还不及我这几个月的成绩了吧。

从这些珍贵的史料中不难看出,李少春的艺术成就武戏不及李万春、厉慧良,文戏不及马连良、谭富英,至于传说的什么解放后三大武生,四大武生之类的,纯粹是虚无飘渺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那么多人所说李少春为京剧做岀巨大贡献在哪呢?不是扮相好,帅气就可以统领一切了,很多人提到学习李少春的精神,那这精神又是什么呢?其实看看孙佳良及其那些为寻找孙佳良舍得献脸人,就明白了,李少春最大的贡献就是可以成为他们荣耀的资本,谁都想沾上点李少春的光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