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拳时怎样放松?怎样发力到最大?

 阿金大大 2019-11-17

只有通过训练精神力量,出拳才能完全放松,一个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常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例如一个平时胆小之人当见到豺狼叼走自己的小孩时,会奋不顾身地上前扑打,一个力量不大的妇女在火灾中能扛动自己平时完全拿不动的箱子等,都是人体潜能发挥的作用开发人体潜能,调动精神力量用于实战技击,是中外技击家所注重的训练内容,精研过中外技击术,深得禅宗精髓的李小龙,自然不会忽视对精神力量的培养。他曾说“精神力量会使你创造出奇迹来”,这是他通过培养精神一受益而说的感慨之语所谓精神力量,包括平时的练习和实战应用两个方面前者,既“流动能量”(内力),当一个人具有很好的内力、肌肉力,在实战中却惊慌失措、紧张胆怯,那么,所有功力都是等于零。当肌肉紧张之时,人的两臂、肩膀等部位变得僵硬,这时只能发出局部的蛮力。因为松与紧是一对矛盾,没有松就没有紧。内力修炼与放松紧密联系,只有在肌体放松的情况下,“能量”才能“流动”,内力才会增强。所以,李小龙在临战中,主张要“把自己想象成冠军人物”,这种自我暗示可克服恐惧怯场和紧张因素,使人增强自信,保持最佳的心理品质,使内力及搏击技术得以发挥至最佳状态在传统武术中,对精神力量的培养是许多门派都有的内容,岳飞在讲拳时曾说“拳如练兵,心为主帅,身为者营,眼为侦察,手足为先锋,气力为士卒。”

太极拳谚云“命意源头在腰间”,讲发力时说:其根在足,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等等,仔细观察狗的动作,你照它臀部踢上一脚,它会扭转身躯反击,而一个人的动作与其相比则笨拙得多,许多人只是把转胯,转身当作转腰,背部就象束了一条举重的阔皮带一样,僵硬、平板,没有扭拧、转侧、翻滚的味道。重拳,“这种技术要求身体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既要放松,又能灵活地闪动。”(《李小龙武技灵魂》)前述对腰部的一系列锻炼,都是为了最终在重拳中的应用,用上了腰力,才具有爆发力的特征,腰的作用为何如此之大?从解剖学来看,腰在躯干部胯关节以上,两软胁以下为腰。其前有丹田(脐下三寸气海穴;也称前心,)后有命门(两肾之间,也称后心).周身之气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气沉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合于内”内走五脏百,外行肌肤皮毛,运行周身,达四梢,通九窍,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内劲足,有感于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头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热寸拳发出时,松紧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肾,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命门穴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带动胸背肌肉松沉,变换虚实松紧,只有这样,才能周身劲力相联。从运动学观战看,腰是运动之枢纽。”在重拳发力中,无论是原地还是移步发重拳,都是通过腰部来维持和调整身体重心,使动作既轻灵又稳健。拳论曰“有不得机不得势者,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手愈有力,而力愈散乱。腰力的发出必须做到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开裆立圆,气沉丹田,使躯干正直,立身中正,上下一条线,只有正中,才能神贯顶,支撑八面,腰部松活,气自下沉,下盘稳,上下肢运动起来才能圆转、灵活、有力但腰部放松,不可太过,过则腰部软而无力,不能准确地调节全身动力的分布,腰部也不能太用力,用力则硬,硬则运转不灵活从而影响全身运转的灵活性。总之,腰部力量的练与用,靠习者在实践中揣摸。

3、蹬地力量传统武术中“三节劲”(即稍节起,中节随,报节催原理和劲力“起脚,发于腰,传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谚语说明,重拳的力量来源靠后足蹬地的反作用推动力,利用整体运动产生的强大惯性力量,传导于拳面,打击对手这一惯性力的大小取决于质量乘速度的平方对此,李小龙作了详细的阐述“拳之劲道大小全系速度与对对方动作之良好的时间判断之上,需记住运用后腿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没有速度的蹬地力量,有如推车之力,虽然能推动物体,但并不具杀伤力。有速度的蹬地力量,配合其他技术动作,该比拟像鞭子般的挥击而出,先缓缓地聚集能量,再突然释放出。推击恰恰相反,出击前已集中好全力,在击出中却缓缓地丧失其能量”,能悟出此理者,即知推力与爆发力之区别。

上述力量来源均是综合同步地表现出来的在重拳技术要领中,要求“后脚猛蹬地面转髋送

肩”,出拳,其目的就是将脚蹬地产生的反作用力随着膝关节的伸直而上升到左髋关节,但由于它要克服重力作功,因此,力量上升是一个减速运动,到达在节(以右手在前示例)后,髋关节迅速左转,配合腰部肌肉协调运动把人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流动能量(内力)对其进行一次加速,然后挺髋,把力量送至肩臂,再通过送肩和身体左转,使关节迅速伸展,再次加速,右拳突然向上一扭,发出重拳。其中两脚蹬地作用各不相同,左脚蹬地的作用主要使重心前移,右脚蹬地一种作用是制动,防止因左脚蹬地使身体过分前倾而失去重心,另一种则是发力。但如果没有“转髋、拧腰、送肩”出拳而仅依赖左脚蹬地之力,或将左脚蹬地之力做得幅度过大,则重拳又成“推拳”了!如能全身协调地动作,发出短促、剧烈的“砰'然一击,才能击打出爆发力强大的重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