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传奇】我是文彭,治印开创吴门派

 lj0279 2019-11-17

文彭

治印开创吴门派

文彭(1497-1573),字寿承,号三桥、三桥居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为有明一代书坛领军人物文征明的长子,授秀水训导,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兼官北京国子监博士,故世称文国博、文博士、两京国博。

流派篆刻祖师

liupai  zhuanke

他少承家学,长于书法,善真、行、草书,尤工草隶。他除了学习文征明的书法外,还师法钟繇、二王、孙过庭、怀素,能融化各体、自成而目。他除精研诗文书画外,还将篆刻艺术的审美层次以复古的形式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素有“流派篆刻的祖师”或文人篆刻的“鼻祖”之称,可谓享誉甚高。

《草书五律诗轴》

书法艺术特色

shufa  yishu

文彭的艺术修养全面,他擅长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从传世的早、中期作品中,特别是行书作品中可看出,他受其父亲书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人行笔与结体十分相似。史载传世的文徵明行书,尤其是仿黄庭坚体的大字行书据说许多是文彭的代笔之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的书法渊源关系。应该说,文彭是在其父文徵明书风的熏陶下步入书坛的,在此基础上取法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并逐渐以晋参唐宋,从孙过庭、怀素乃至米芾的书法中吸取养分,最后达到体体有法、自成一家。

《草书五律诗轴》

其小楷既工稳匀称,又生动流美,有骨有肉、圆润而富有质感,气息高雅而又平和宁静,颇得钟繇、王羲之小楷之神韵,堪步其父小楷之后尘。其隶书作品,书体上溯汉碑风韵,清新雅致,婀娜多姿,其字体变汉隶的扁长为方正,甚至长方,一破隶书注重横势的格局,字体分布均匀但又有变化,用笔间以干枯,以破呆滞并增强灵动感,在某些方面,其隶书水平不亚其父。不过,文氏父子的隶书取法不甚高古,造诣难说很高。

《自叙帖释文》(部分)

传世的文彭篆刻作品,大致包括四类:一是其传世书画作品上的钤印;二是与其关系密切的书画家的用印,如其弟文嘉、其友项元汴等人的部分常用印;三是见于传世印谱上的印作,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是明万历年间张灏所编《承清馆印谐》中所收录的十九方印;四是传为其所作的印章实物,如“琴罢倚松玩鹤”等。

文彭治印,有着自己的指导思想:”刻朱文须流利,令如春花舞风;刻白文须沉凝,令如寒山积雪。落手处要大胆,令如壮士舞剑;收拾处要小心,令如美女拈针。”所以,其篆刻作品的线条古朴而秀润,几可与汉隶、秦篆相媲美:白文印平正方直,庄重健壮;朱文印清雅流动,疏密得宜。文彭这种篆刻艺术的审美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篆刻的取法。文彭提倡向秦汉学习,吸取古法。但文彭并非泥古不化,而是'借古以开今”,主张化今为古,在继承秦汉的基础上出新。即借古典之成果,创造自己作品的新格局。他刻白文向秦汉学习,刻朱文向元代学习。他力求雅正秀润,以矫宋元诎曲盘回的积习,并以秀润作桥梁来引导印人回向雅正的一途。另外,文彭从古代印章经长期的风化、剥蚀的极平常的现象中,由残悟全,领略到印章的质朴、自然的”残缺”美感受,并引进自己的治印领域。

为了实现自己的印学新观念,文彭在改革印章的材料、技术法、文字等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十分强调印面文字的纯正规范,多有韵味,很重视书法特别是篆书在印学中的作用。认为“篆法要以六书为准则',反对任笔为体,反对杜撰文字,反对以任意增减笔画的错字入印。这种“究心篆法”的见解出,立即得到了聪明的印人的拥护,迅速影响了整个篆刻界,扭转了篆书文字谬误百出的局面,导引了当时印坛用字的正确道路。由于文彭的努力,才把篆刻从实用的范围讲求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篆刻艺术的进步。

传世作品

zuopin  yilan

《自叙帖释文》

《致钱榖札之一》

《致钱榖札之二》

《文徵明潇湘八景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