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方】升清降浊之升降散运用

 永攀高峰r136g0 2019-11-18

升降散见于清·杨濬所撰之《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在临床上,升降散运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国医大师路志正在运用这个名方中的心得:

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河北藁城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行医七十余年,擅长治疗各科疑难病,被称为“杂病圣手”。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师承制导师,继承制博士后导师,国医楷模,首都国医名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生命与疾病认知)代表性传承人,中央保健工作突出贡献者,第五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获得者。 

路老认为,所谓升降散,系根据中医学中的升降学说而来。方中以僵蚕为君,其味辛苦,轻浮而升,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衣为臣,味甘性寒,可清热解表,宣毒透疹。二药轻清,能升阳中之清阳;姜黄为佐,气味辛苦,无毒,能行气解郁,祛邪避疫;大黄为使,味苦大寒,可泻火解毒,通腑逐瘀,推陈致新。二黄味厚气薄,能降阴中之浊阴。药虽四味,而升清降浊,轻重二法均在其中。

原方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如咽喉红肿,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如头痛眩晕,胸膈胀满,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痠痛,饮水无度者”等十九种证候。

至于原方的用量和服法,僵蚕6克,蝉衣3克,姜黄9克,生大黄12克,共为细末,病轻者,分四次服,用无灰酒一盅,蜂蜜25毫升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仍以黄酒、蜂蜜为引(均少量加);最重者,分二次服,黄酒两盅,蜂蜜30克,调匀冷服。

我在使用本方时,鉴于药味少,分量轻,对于急性温热病不无病重药轻之虚,故易散为汤剂,以权于尽快控制其邪器张之势。至于药引,我认为酒虽能和血行气、壮肺御寒,辟邪逐秽,宜行药力,但酒性辛烈(无灰酒少逊),有损胃烁津,动火生风之弊,温热病用之,无异火上加油;蜂蜜生用性凉,清热解毒,熟则性温,补中润燥,调和百药,然甘能令人满,对温病挟湿者,不利于湿热的分解,故均弃而不用,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

尹某,女,23岁,会计,1983年5月11日就诊。

据述:半月来,自觉咽喉疼痛,午后潮热,体温39℃左右,子时其热自退,曾在某院诊治不效。现觉心下痞硬,按之疼痛,食少纳呆,五心烦热,小便黄赤,大便五日未行。望其两颧浮红,额上微汗,舌质红绛,苔薄黄,脉弦滑而数。证属湿热之邪内陷阳明,腑热结实,上下不通。治宜轻疏上焦之风热,下泄阳明之腑实。方用升降散加减:制川军6克(后下),生甘草6克,僵蚕9克,净蝉衣9克。患者服药一剂,咽痛自止;二剂热势减退;三剂腑气得通,潮热尽除,病告痊愈。

此一病案,虽则已旬日,热势鸱张,但由于辨证准确,用药精专轻灵,仅服三剂,便使旬日之疾一旦霍然而愈,说明药贵中病,不在味多量大,确有至理存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