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自然中,寻找心灵最深沉的幸福

 蓝月亮_ 2019-11-19

深秋时节,朋友圈里掀起一轮秋游风景大赛:香山枫树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清华园的银杏闪耀着秋日的流光,小巷黄叶娓娓诉说着飘落的故事,而南方的山在葱绿中增加了一抹庄穆之气…… 在都市中,只要到大自然中深深吸一口气,心灵就会在尘嚣中获得一股宁静的力量——抑或在睡前,读一段自然文学,在优美隽永的文字中,走向蕴藏我们心灵幸福的宝地。 

 Pastel on illustration board,David Brown Milne(1882-1953)

说起自然文学,必然会提到中国自然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虹教授


程虹教授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著作等身,出版了国内首部系统介绍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寻归荒野》,翻译了美国自然文学经典《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低吟的荒野》《心灵的慰藉》等一系列著作。

程虹教授曾应邀在《文景》杂志上主持《重读自然》专栏,对英美自然文学的名家名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述。2009年,这些文章以《宁静无价》为名结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十年后,活字文化诚意推出增订版,在本版中,作者对章节题名和章节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并在结语部分新增了作者近年来对于自然文学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三维景观”。 

与自然文学经典大师对话

翻开书页,我们随作者的笔触走入优美多变的自然世界。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瓦尔登湖,“宁静的湖面映出岸上多姿多彩的秋色,湛蓝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湖边白色的沙滩,湖边间或长着几簇绿色的草丛,横着一根造型独特、泛白的流木……”一池碧水,几只飞鸟,满目秋色,还有轻轻的浪声与风声,眼前的风景令我们期望追随美国作家梭罗的足迹,去寻求古朴的自然、精神的自由、身心的健康。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梭罗的人生、著作及理念。 

瓦尔登湖。图片来源:thestoriesbetween.com

随后,我们跟随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西莉亚·撒克斯特来到大西洋上的海岛,“雪白的海鸥高高地飞翔,羽翼上带着阳光。你的目光越过宁静蔚蓝色的海面,看到的是地平线上移动着的点点白帆”。子夜时分,海岛上浮现出“多种色彩交织的夜空:深红、翠绿、橘黄、湛蓝,层层叠叠,颤动着闪现于北部的天空,或许还有天顶的玫瑰色,以及由东向西的一条黄色的光带,仿佛世界是一只篮子,而这光带是它金色的篮柄。”

■ 梭罗、爱默生

梭罗、爱默生、西莉亚·撒克斯特、爱德华·托马斯……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文学家的深切理解,通过细读原文,带领我们走入近二十位英美自然文学经典作家的世界。笔触间既有学者的严谨,又娓娓而谈,深入浅出,在这些寻访之旅中,有作家对大自然的细微观察,有作者对自然文学源流的清晰梳理,更有跨越时空的心灵从大自然获得滋养的感动瞬间。

东西方理念相融相通 

除了对英美自然文学作家的仔细梳理和介绍,作者还从自然文学角度出发,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做了独特的比较,寻找他们精神脉络的相通之处。 “为什么寒山及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对山的感情如此地执着?这是因为他们从山中寻到了一种理念。在自然界中似乎山是繁华闹市最鲜明的对比物。能够与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语、存在已久、蕴意深长的群山。” 


作为人类存在的永恒背景,自然对人类文化取向和精神理念的影响跨越时空。作者在深入阐释的基础上提炼出“自然文学的三维景观:风景、声景及心景”,并在自然文学和东方文化之间找到了融通中西理念的契合点。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世间有三籁:人籁、地籁、天籁,“三籁”是古人对“声景”的精辟概括,而现代的“声景”是古老文明之树上舒展的新枝。自然文学中的风景与声景的冲撞产生了心景,而三景之中又蕴含着动与静的冲突,正是这种碰撞与冲突形成了一种有独特形式的美感,它看似分实为合,与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处。

重返失落的自然家园 

在对作家作品的评述中,作者还融入了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人同时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同时受到淳朴自然及现代文明两种力量的牵制。在一个“人与自然都趋于物化或者商品化”的社会里,人要摆脱躁动不安的生存状态,必然要去寻求一种“自然、社会与精神和谐共存的强大的生态视野”。 


在这个意义上,回归自然不仅是为了求得心灵的愉悦,也是为了重获精神的修复。当我们跟随这些经典作家走向自然、走向外在,实际上是走向内心,走向更加圆满的自我。 书封灵感来源于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库珀《乡村时光》中的一段描写,当她走入森林时,“森林野性的气息,连同脂香与果香扑面而来,清新无比;美丽的森林之光……将宁静挥洒于心间”。封面采用墨绿、棕红两种色彩表现森林和土地,运用森林中的多种植物意象复原身处其间的视觉和嗅觉。

此外,封面还从四章中各选取了一位作家:梭罗、西莉亚、托马斯和寒山,将他们的名字以烫金工艺表现出来,仿佛他们的名字在林中若隐若现地闪动金光,既呼应“美丽的森林之光”,也象征“自然文学之光”对人们心灵的抚慰。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在疲惫的夜晚,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我们将在与万物的沉静对话中,重返失落已久的永恒自然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