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论·伤寒例》: “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 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 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 春秋二分,阴阳离也。” 2、《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康平本: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注:厥者,手足厥冷者是。)”
冬至之后,阳升阴降,阳长阴消; 夏至之后,阳降阴升,阳消阴长。 ![]() 由《河洛气数》可知: 少阴气数为5-1、9-5, 1为坎-冬至,9为离-夏至,5为中宫,阴阳(坎离)合于中也。 《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阴阳升降以中为轴,会合于中也。 ![]() 十二经脉-子午流注始于肺经,肺经起于中焦: ![]() 子午流注终于肝经,肝经归于中焦: ![]() 肝肺者,震兑也,春秋分也。 春秋二分,阴阳平分,故曰阴阳离也。 厥阴气数为7-3, 7为兑-秋分,西方兑卦划分天(乾)地(坤); 3为震-春分,东方震卦划分动(风)静(山); 天地动静又进一步产生寒热(坎离)的对峙。 东西为划分天地、动静、寒热等种种阴阳现象的界限,故曰春秋二分阴阳离也。 ![]() 震兑-厥阴-阴阳离,故“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厥症”属于厥阴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