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改其乐,不坠青云之志

 不羁的风n3ugz2 2019-11-20

书展后第43天

不想写,不想写,居然就有两天没有写。

整个人只想在床上躺着。

衣服是什么时候洗的?饭是什么时候做的?都一概不知。

感觉休息的日子,家里是最好的风景,哪儿都不想去。

周日上午,跑下去买了一个大桶和一个盆,都是费了好大意志力。对自己说,20米的距离,去去就回。

买这是干啥呢?皆因厨余垃圾到了一定程度,小蚊子滋生。

于是,马上,用桶装了红糖水,把已经有些发臭的厨余倒下去。

对了,就是做酵素。

酵素好啊,可以种菜、种花。更重要的是方便,轻松。

吃一个香蕉,皮扔哪儿都会有小蚊子,揭开盆子,倒进去,没事。

切了一个西红柿,蒂柄扔哪儿?塞进桶里。

削了一个橙子,皮可以散发迷人香气的,放进桶里最好不过。

发酵桶简直是小家的收纳神器,住得小,就总要收拾,不收拾,立马就摊成垃圾场。

总也收拾不好,干脆就放弃自己。

而有了发酵桶,随手的垃圾就有了便捷的去处。而每日的干垃圾不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就扔了。

当然,每日吃过的剩菜剩饭就不在酵素的制造行业了,直接扔了吧。

很简单的配方:红糖1份,水9份,混合成红糖水,放进桶里。然后每日产生的残菜叶子,果皮都可进入。

别看这小小的举动,两天下来,收集的垃圾还真不少呢!

动人心弦的文化

网上流传着渣渣辉的各种梗,看着张家辉不自然又无奈的表情,着实让人好笑。

作为一个主攻大陆市场的表演者,怎么可以不练好普通话。

普通话也从侧面反映着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张家辉和张学友面对记者访问时,尴尬的说,年纪大了学不会了……

张学友则吃惊的看着他,说回去多练练。

不可否认,香港演员相当拼搏,多难多苦的事都捱得下去。

但有些事是看心理层面的。

从没来过大陆的梅艳芳,说起普通话来,没有一个字音飘。

张国荣毫不避讳的说,自己为了练这个语言,下了半年功夫,蛮苦的。他不仅为了说准音,还要说出那个味儿来。

他这一口的普通话,在他的朋友圈子里相当矜贵。林燕妮很羡慕他,说他一口的京片子。

林燕妮作为那个时代风头正劲的上流阶层,其实蛮重视中华文化的。从她的散文中看到,她参观博物馆,对传统绣花工艺细细描绘表达出她热爱。

还有施南生,闲谈中会聊到参观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老公寓。她可是正经美国大学读完的女子。

发现没有,其实越是精英分子,还都留过洋,对中华文化的认可越高,知道欣赏老祖宗的智慧,骨子里头就以中国人自称。

这些人也许开始不会说普通话,但随着发展的需求,会花重金去请老师纠正口语,越流利越自如。首先他们本身认同这种文化,有什么语言不能理解的。

现在一些年轻人,既不知道历史,也不懂文化。还放不下身段来北上,国内发展这么快,机会这么多,人家欧洲人不远万里来中国都能如鱼得水,你一个同语言同文化,同面孔的国人,有什么障碍呢。

秀丽风光任你看,走数年都看不尽;美食任你吃,小资民宿任你住。大漠风光,江南水乡,不同的风景人文,足够涤荡胸中的狭隘和浊气。

大陆现在再也不是一百年前那种哀哀百姓,到处衰墙败瓦。你只要坐上高铁,一切便捷干净,沿途下车,每一座城市都欣欣向荣。关键是人的面貌焕然一新,易于接受各种新鲜思想,生怕落后于时代。

可惜的是老一辈人都走了,金庸也走了,他笔下的塞外茫茫,江南燕子,起码是润泽了一代人文化修养。那个等着他每日更新的香港市民,在精彩纷呈的故事里,何尝没有吸收琴棋书画的韵味,何尝没有感受风起云涌的战乱离苦,何尝不被郭靖死守襄阳的气节热血沸腾。何尝不知道人很重要的是死得其所。

可惜的是,在这一代人眼中,金庸小说也和《红楼梦》一样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不去读,怎么知道中华文化有多好,有多动人心弦?

文化没有根的人,是一定要寻根的。它好也罢,不好也罢,你都要吞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信仰,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苟且。况且中国人的精神是修长城的精神,是世界上最好的精神,我们只励精图治搞好自己,修长城保护自己,而不是向往掠夺。因为我们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民族,我们学的文字是最难的文字,每每看到孩子为了读准一个音,写好一个字,父母和老师嘶声力竭,孩子们的呲牙咧嘴,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所有自信的得来。

我们不是为了龙应台所说的读好书,有一个选择悠闲生活的机会,而是周总理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华是一代代打拼崛起了,我们更要努力为不断崛起而读书,因为更多的狼在幽暗中虎视眈眈着。只有这样的伟大理想,而不是小民意识,作为个人来说,才能突破目前的狭隘,眼前利益。一箪食一漂饮,不改其乐,不坠青云之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