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渐华 2019-11-25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的说法来自于唐代诗人李贺。九座山头,淹没在市井中的已经有多座。像无影山、金牛山,都只剩下了一个符号。独有鹊山和华山,远居城郊,像一句古诗说的,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虽然伤感,却是真实的写照。鹊华二山,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喧嚣与寂寞。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舜耕历山,把这座城市的历史演绎到上古时期。但是因为历史的语焉不详,全国各地都在言之凿凿地考证,自己当地的历山才是真正的舜耕之地。山西历山,浙江历山,湖南历山,甚至还有内蒙古草原上的历山,据统计全国各地证明自己是舜耕的历山有20多个地方。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但是鹊华二山却无需求证真伪,已经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 鹊华二山之大名,一是因为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一是因为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鹊华秋色图》大家耳熟能详,但是暮春时节,站在大明湖南门高高的“鹊华桥”上,于依依杨柳中,眺望鹊华二山的烟雨景致,却是一座城市再也无法恢复的记忆。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鹊华桥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曾巩任齐州知州时所建,当时名“百花桥”,与毗邻的百花洲相互辉映。元代后因为赵孟頫的画,改名为鹊华桥。据史料记载,这座单孔拱形石桥,高逾数丈,画舫可以从桥下随意穿越。《历城县志》记载,游人从百花洲上船,穿过鹊华桥,进入大明湖,由汇波楼下出北水门,进入小清河,直到华山。抗战胜利后,由于桥高坡陡路滑,遂将古桥拆除,改为木板平桥。鹊华烟雨从此成为绝唱。

“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蓝呢轿子的。轿子后面,一个跟班的戴个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个护书,拼命价奔,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着头跑。街上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轿夫无意踢倒一个,他便哇哇哭起。”刘鹗的《老残游记》,让我们再次领略鹊华桥的气象。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鹊山之名,一说来自于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后葬此,故名“鹊山”。一说每年七八月间,乌鹊飞翔,布满山巅。还是因为语焉不详的原因,扁鹊之名在各地都有考证,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后一个解释。

鹊鸟云集,铺天盖地的情景也许很多人没有见过,在济南生活的这些年,我见过多次。夏天或秋天黄昏,从趵突泉、五龙潭起飞的鹊鸟飞到千佛山觅食,大概有十几万只,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让人叹为观止。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明清以来,河运发达,鹊山以及南岸的黄河渡口,见证了这片土地的繁华。许多南来北往的客商进出济南,首先要到黄河渡口住一晚。我们知道,《老残游记》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写的发生在黄河渡口的故事。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从北京来济南,那时黄河上的铁路桥还没有通车,需要到黄河北的鹊山站下车,坐船到对岸的泺口镇停留,第二天再到济南城。

今人约定俗成的华山,在春秋时期的名字叫华不注。“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这是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华不注的描述。

历史记住华山,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晋两国大军在北马鞍山下列阵对决。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就仓促上阵,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三周华不注”典故。

南北通衢,风云际会。济南在历史上似乎没有成为首都的可能。有一个史料,是说民国时期著名思想领袖康有为先生来济南旅游,大概是1923年,登上华山眺望,据说被华山一带的美景所折服,因此大发感慨,直言“可以都于此”,是否就是建议把首都迁到华山脚下?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山之生色,在水。鹊华二山的美正是在于周围湖水的映衬。

所以大明湖的水面之大,今天似乎无法想象。根据现有的资料看,至少是唐宋两朝,泛舟明湖,可以从现在的水域直通鹊山华山。那时还没有黄河,黄河是1855年才改道大清河入海的。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才会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可以想见唐宋时期的水面何其大,华山在烟波浩渺中恰如一枝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千百年来注视着云起云落,繁华与衰落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赵孟頫写趵突泉的诗。人们可能觉得好奇,趵突泉的水汽何以会和华不注山连在一起了?如果当时的水面从大明湖直到华山脚下,汩汩奔涌的趵突泉水,汇入明湖水系,水波连天,就不难解释诗人的“夸大”之词了。

有山名鹊,有山如华。它们让这座城市多了一份旷达,一份寂寥,一份悠远。

摄影:王啸、李锋、刑可峰、邵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