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宽勇教授专访: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处理

 yd0816 2019-11-26


【编者按】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可分为I型(雌激素依赖型),I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预后不良。高发于50-60周岁妇女,据统计,绝经后妇女占70% 、围绝经期占20-25%,<40岁约5%,年轻妇女发病现有上升趋势。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检查,超声子宫成像+内膜取样的累积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100%。在2018江西省第十六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上,中国妇产科在线记者采访到舒宽勇教授,舒教授就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彩超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专家简介】舒宽勇,主任医师,南昌大学教授,妇科肿瘤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常委、妇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更年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1.   彩超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舒宽勇教授: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已经超过了宫颈癌。说明子宫内膜癌已经成为对女性健康危害较大的癌症。在筛查方面,围绝经期妇女,通常都是通过无创的检查方式进行筛查,如经阴道超声。因为经阴道超声在判断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光团,有无其他结构改变,有无肿瘤侵犯导致肌层的破坏,有无宫颈管的浸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判断,给我们妇科医生提供很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除经阴道超声以外,其他影像学的检查,如核磁共振,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核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要优于超声,其中PETCT磁共振和PETCT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出率更高,但其缺陷在于费用也更为高昂。

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主要还是采取超声和磁共振的检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为了节省患者花费,磁共振一般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所以我们还是以经阴道超声的检查方式为主,超声的费用低,准确率也较高。但对于一些期别较晚的患者,磁共振或CT用于发现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侵犯等情况更有价值一些。

2.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筛查方法

舒宽勇教授: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筛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和ECT(宫腔液基细胞学)等。前面提到的经阴道超声属于影像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临床筛查方法中协助诊断的一种手段,子宫内膜癌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组织学检查,即诊断性刮宫,这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宫腔镜检查也是子宫内膜癌诊断方式的一种,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有无癌灶存在,癌灶大小及部位,直视下取材活检,对局灶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更为准确。目前宫腔镜检查已经很普遍,尤其是在妇产科专科医院,宫腔镜检查已经作为一种门诊检查手段,在门诊就可以检查完成。

此外,ECT(宫腔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更为微创、简单、可行、可靠的内膜活检方法及细胞学检查方法,不需或仅需轻度扩张宫颈管,局部麻醉后在门诊即可完成。子宫穿孔风险低,操作时间短,有宫内节育器时也可进行。

3.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的患者的处理

舒宽勇教授: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女性绝经后,即50岁以后,这个阶段的人群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70岁以后的女性发病率则更高。对于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妇女来说, 目前有10 mm、11 mm、15 mm等多种取活检的内膜厚度界值,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11 mm。对内膜厚度为4~11 mm的患者, 若子宫内膜继续增厚, 出现阴道出血或出现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时可考虑进行活组织检查, 以排除恶性病变。

绝经后内膜增厚最常见的病理,是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样改变,子宫内膜癌并不很多。如果患者子宫内膜增厚,没有症状,大多数都可能是子宫内膜单纯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等良性改变,一般经阴道超声即可发现。

如果患者的绝经年龄很长,比如已经绝经五六年或十多年,并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且出现阴道出血伴有内膜增厚,超声显示异常光团,发现肌层有浸润的可能,则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比较大,这种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

对于绝经后出血女性,如病理回报无癌前病变及癌变的,若再次出现出血需要进行有创检查,或建议患者过段时间再检查,对其进行再次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这样才不会出现漏诊。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7%左右,已经处于很高的水平。可见子宫内膜癌并不是治疗后生存率很低的疾病。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较多, 最值得关注并亟需解决的是恶性病变及各种癌前病变。目前没有得出子宫内膜厚度的最佳阈值,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界值进行有创检查可及早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并减少无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有创操作,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对于没有明确ET界值,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寻找一种既简便、创伤小,花费少、准确率高的方法来替代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比如ECT、子宫内膜吸取术等微创甚至无创的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