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你们凡人不同,我制定计划就是用来打破的

 gfergfer 2019-11-28

文/高冷冷:北大中文硕士丨哈工大化学本科

一直都是这样的性格,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安排好,然后一旦有一件事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规划就是废了。fag立下必倒就是这样…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希望我能像冷冷说的一样,不要想太多,自己吓自己,就去努力吧,专心致志地努力。(@相看两不厌)

对…于失去秩序的恐慌感,我也会。要允许计划有灵活变动的可能性,接受这个设定, bless(@冫令冫令)

嗷嗷嗷嗷,我和胖友们的膝盖,都因为这条留言而中了一箭。

心有灵犀。我也是这些日子,发现自己这个问题,并且忽然顿悟:计划的制定,就是用来打破的。——这不是玩笑。

/ 01 /

你真的有过完美实现的计划么?

讲道理,我从来没有。never。除非是特别精确的几点起床、几点开始做事。

也许会有一件事如期开始,但从不会如期结束。过程也不会如期待一般上演。

计划本来是“期待”,最后却发现计划更像是自己对自己的“欺骗”:现实并非如此。

对我们这种好贵冷艳的完美主义来说,绝。对。不。能。原。谅。

计划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陷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反正这个计划没如期完成,不完美了,算了老纸不干了,明天重新开始。

始终想要一个仪式感。想要一个完美的日期、完美的开头,以及完美的始终如一的过程。

我最近制定了一个100天的计划:包括晚上11点前睡觉、每晚8点跑步5公里,上午9:50~10:05冥想15min等等。

#随手插叙一段,我的公号我任性#:说来惭愧,我以前都是23点前睡觉,最近4个月,把一辈子的夜都熬完了。但是残酷的是,冷冷的生物钟非常强大,哪怕凌晨5点睡,也是6点醒,并且再无睡意。

嗯,特此大示天下。请胖友们监督我(不再23点后扶留言上墙、回复留言等)。

看看这个100天计划,我已经开始了半个月。可是计数日又变成了一天,为什么?

因为我经常打破计划,每次稍有偏离:晚了几分钟/今天想偷懒,我就决定放弃,决定再坠落一天,明天再完美地开始100天,一个无暇的、精致的、持续的、始终如一的100天。

做梦。半个月了都。

太过于渴望秩序感了:秩序井然、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 02 /

某一天我灵光一闪,意识到:计划的制定,就是用来打破的。

总想着按照确定的轨迹做事、让事情发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恋:幻想事情全部按照自己的意志、设想来发生。

我们只能掌控我们自己,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

其他的客观条件呢?毕竟外界、他人,还有天气、食物、周围的声音等等,对我们有太大的影响,既影响情绪,也影响行为。

总要对一些不期而至的事件作出及时的回应。

所谓完美执行计划并不是严丝合缝、如齿轮转动一般地令事件发生,而是在计划遭遇现实,出现偏差时,能够冷静下来,及时作出调整。

/ 03 /

还记得冥想的做法么?闭上眼睛,坐直,深深地、缓慢地呼吸,所有注意力专注于呼吸之上,其他什么都不想。

但是,必须一直如此么?并不是。

冥想最重要的主题,是当你意识到思想飞走、注意力涣散之时,就轻轻拉回来,继续专注。这才是冥想的本质。如此走神-拉回-走神-拉回,才能实现冥想的目的:集中注意力、内心平静。

我以前根据冥想写了这么一段话:

走神就走神,没事。

不走神才不正常好吗?你是人,不是s人。

走神了,你发现了,这是好事,值得庆贺,重新回到学习这件事上就好了,不用想其他任何事情。如果走神的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暂且记下,之后解决。

走神之后,不停地责怪自己,追究走神的原因,想象走神的后果,这才会让你陷入万丈深渊。

一定要记住,走神很正常,和你肚子会饿一样正常。人的思维就是这样随风飘散乱七八糟风流倜傥的。

不要对此进行检讨,继续学习就好。长此以往,你走神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而且发现走神、迅速回到学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好了,记住,每次发现自己走神时,都要庆贺一番。然后继续开心地学习。

/ 04 /

关于所谓的意志力、自制力,你克制自己不去做什么事情,或者要求自己去做什么事情,总有无法自制的时候。

这个时候秩序感的失却,令人恐慌。事实上,真正完全打乱计划、摧毁意志力的,恰恰是你在偏离发生后的自责和焦虑。

下次,当你的秩序、计划、意志力、注意力出了偏差。

记住:

允许偏离,这是执行计划、锤炼自己意志力、自制力的必经之路,甚至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所谓意志力,不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做事情,而是能够在动摇之后,拥有原谅自己的大度,以及把自己重新拉回来的果敢和勇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