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茯苓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1-29
桂枝、茯苓
   桂枝还可以平冲降逆,特别是桂枝和茯苓同用,擅长于治疗水气上逆,茯苓这个药,下可以淡渗利水,同时它擅长于平水气的上逆,桂枝也擅长于平冲,但是它和茯苓相配以后,针对水气上逆这个作用就更好,这是一种常用的配伍组合。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学习笔记270
---------------------------
桂枝、茯苓
【伍用功能】
1. 通阳补中化饮。
2. 通阳化气利水。
3. 温经活血消水。
【伍用原理】
   《本经疏证》曰:“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胃、肾、膀胱经。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桂苓相伍,泻中有补,外达则通阳益卫以和营,内入则通阳化饮,温阳利水以下气。
   气滞则血淤,血淤则水蓄。桂枝性温,温经活血。茯苓淡渗,归经于肾而消水。茯苓助桂枝走行于下以化淤;桂枝助茯苓通阳化气以散水,二者相伍,对药下焦淤血证甚灵。
【临床应用】
1. 用于各种水肿证。
2. 用于胃内停饮所致的呕吐证。
3. 用于下焦淤血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诸证。
【原源】
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侯氏黑散、薯蓣丸、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茯苓泽泻汤、肾气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五味汤、茵陈五苓散、五苓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黄升麻汤、防己茯苓汤、桂枝茯苓丸。
【按语】
   桂枝茯苓相伍,若用于下焦水饮证,或中焦饮盛,胃气上逆证,二者用量宜重,茯苓用量应大于桂枝。若外有表邪,内有水饮,茯苓用量宜轻。
笔记者摘自《张仲景对药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