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夫之题湘西草堂楹联赏析

 遇事明言 2019-12-02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自署船山遗老等,学者尊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五年(1648)举兵衡山,抗击清军。兵败后,转徙于湖南零陵、郴州、耒阳、涟源、邵阳间,著述终老,至死不仕清廷。王夫之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史学家。其治学领域极广,经学、史学、文学、诸子百家、名物训诂、典制沿革均极意研究,兼及天文、历法、数学,详慎搜阅,参驳古今,且擅诗文,工词曲。著有《永历实录》《箨史》《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诗广传》等,多至百余种,四百余卷,后世辑为《船山遗书》。

湘西草堂。(《潇湘晨报》图片,杨旭 摄)

题湘西草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注释】

湘西草堂,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地。因坐落在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42岁定居蒸水之左石船山下。初居茱萸堂,次败叶庐,再观生居三处,最后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

【简评】

旧以“清风明月”喻指清闲恬静的生活。此联却将“清风”与“明月”分割开来,以对“明月”和“清风”的褒贬,倾吐自己的心声:“清风”尽管“有意”,但其飘忽无定,所以我不愿意为它挽留;“明月”虽然“无心”,但其皎洁和美,以其光照大地而受人喜爱。

在作者笔下,“清风”“明月”皆为双关语,别有所指。“清风”,指清朝。“有意”,指清统治者多次派人请王夫之出仕。“难留我”,即我绝不会被收买。事实正是如此,王夫之归隐故里后,不易服,不剃发,不事清室,保持晚节,被誉为“南国儒林第一人”。“明月”,指明朝。“无心”,自己的建议屡未被采纳,抗清之举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支持。“自照人”,尽管如此,仍对故国怀有深深的依恋眷顾之情。

不难看出,作者撰书此联是以写景为表象,以述怀为内涵的。贬“清风”即贬清朝,褒“明月”乃褒明朝,从而表达自己思明抗清的决心,同时也流露了拒“清风”伴“明月”,远离尘世,潜身草堂的心迹。

此联用语清新自然,含义却深厚隽永,巧借比喻,妙用双关,寄意感慨,独抒心志,既有思想内涵,又有艺术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