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再改进

 GXF360 2019-12-02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其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习得了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知识,初步形成一定微观想象能力。质量守恒定律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从定性认知深化到定量探究,为后续书写化学方程式及计算等做铺垫,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探究实验对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至关重要。在探究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上,当前在国内已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有四类(见图1):第一类,人教版(2012年)教材所设计的一个敞开体系,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第二类,科教版(2012年)设计的密闭体系,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第三类,沪教版(2012)在第二类方案基础上改进的密闭体系[3];第四类,教师改进实验,如利用矿泉水瓶创设更牢靠的密闭体系,稀盐酸与石灰石(或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4]

(1)研究算法中其他参数的选择问题,特别是更深入的研究隐私保护参数ε的选择,使得隐私保护力度和推荐准确率之间得到更优的折中.

第一类设计与学生刚刚建立的守恒概念产生较大冲突,单一的“敞开体系”设计不利于学生理解气体逸出前存在的“质量守恒”。第二类设计因气球膨胀导致浮力增大,对称量结果影响较大。第三种设计,气密性差,生成气体的气压大易冲开瓶塞[4]。第四种设计,从“密闭体系”到“敞开体系”,由于生成的气体质量略少,气体逸出后产生的质量差较小,数据不显著。综上,为了更好解决装置气密性等问题,利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水杯作为反应装置,对实验进行改进。

图1 四类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仪器和药品

500mL塑料水杯1个(带过滤网),1:3稀盐酸,石灰石,电子天平(精度0.1g和0.01g的各一台)等。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反应物是稀盐酸和石灰石,实验原理是“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水(H2O)+二氧化碳(CO2)”。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使用电子天平替代托盘天平,操作简便,精确度高[5,6],过滤网盛放块状石灰石,水杯盛放稀盐酸。拧紧杯盖,形成“密闭体系”,打开瓶盖,形成“敞开体系”。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环孢素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环孢素能显著抑制SLE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释放。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结果见表3。

图2 实验改进装置

三、操作要点

(1)在过滤网上放入若干(8至10颗)粒石灰石,水杯中倒入一定量(60-80 mL)的1:3盐酸。将过滤网放进水杯,拧紧杯盖,把整个装置正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量,把反应前的质量记录为m1(见图3)。

(2)倒立装置,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可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让反应进行20至30秒,然后正立装置,石灰石与稀盐酸分开,反应停止,称量,记录反应后的质量m2

(3)慢慢拧开杯盖,防止气流带走水蒸气等。听见强烈的气流声响,二氧化碳逸出,杯盖斜扣在杯子上。称量,记录反应后敞开体系的质量m3

同时,我国大部分报纸仍然采取的是“免费午餐”的模式。而面对付费时代的到来,部分报纸应该思考如何向付费模式转变。当下,一些数字报纸的付费模式设计仍然比较粗糙,依然是将传统纸质报纸的订阅模式复制到数字报纸上。因此,报业机构应该针对自身报纸内容特点,对付费模式进行精细化设计,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付费墙”模式,并结合实际,探索符合自身的付费模式。

图3 实验操作要点示意图

(4)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从数据可见,在密闭体系下,m1=m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是相等的。除去仪器、未参加反应的石灰石和稀盐酸的质量,可推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敞开体系下,m1>m3,化学反应前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结合实验现象可知,是由于气体外逸所致。

将浸出后的高铅浸出渣的主要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氯化浸金试验可以极大地提高金的回收,而银、铅的品位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浸出过程中银不损失。扫描电镜表征发现,浸出渣中没有金的物相发现,化合物主要以PbSO4、AgCl、Ag2SO4、Pb(Ba)Sb2O7等形式存在,结果表明原料中金被完全浸出到溶液中,铅、银保持不变,这与氯化浸出试验结果相符合。浸出前后主要元素的定量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扫描电镜表征见图11所示。

四、改进优点

(1)密封性良好的塑料水杯价格便宜,简单易得,可操作性强,在一线教学进行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水杯密封性和抗压性良好,实验装置可反复多次使用。改进装置有效解决了生成气体造成气压增大而冲开胶塞的难题,同时构建了该反应的密闭体系与敞开体系。

(3)装置倒立即实现固液接触,启动反应;装置正立则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操作简易,有效控制了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由于水杯形状稳定,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只导致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解决了气体引起浮力而影响称量的问题。

(5)改进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大,敞开后质量差较大,数据显著,采用一般电子天平即可称量出来。让学生更好地顿悟:敞开体系下,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等,表面上是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

表1 实验数据记录表

?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2-95

[2] 江琳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111-113

[3]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00-103

[4] 徐敏.一个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追疑与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6(2):88-89,24

[5] 郑志福.一个质量守恒定律新实验体系的讨论[J].化学教育,2015(7):74-75

[6] 胡巢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J].化学教学,2018(2):45-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