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境脉”引领下的化学课堂*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

 GXF360 2019-12-02

一、“化学课堂境脉”涵义界定

“境脉”是有主体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依附在一个特定的主体上,如“网络境脉”、“技术境脉”等,它包含了主体本身在内及所附属的一切信息,是统一的整体。“境脉”若是依附于化学课堂教学,那就是“化学课堂境脉”。李宏春[1]认为,化学课堂境脉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化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任雪明、汪纪苗[2]指出,教学目标是课堂的主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主线则是“境脉”——“境”即创设情境,“脉”即教学主线;“境脉”下的化学课堂需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动态生成空间又一脉相承的教学情境。

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化学课堂境脉指的是化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总和,包括师生参与活动时形成的情境脉络及知识脉络。一堂好的化学课,应该把情境脉络与知识脉络有机融合,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自觉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取不同的烟草样品用本方法和GB/T 31758-2015 [9]报道的方法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

二、“境脉”引领下的教学实践

1.教材及学情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章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在已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学习,侧重金属与氧气及金属与酸的反应,使学生对金属的性质有完整的理解。在前四章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物质的表示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常用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技能及化学语言表述能力。然而,在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及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微观概念及质量关系产生了畏惧,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因此,需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这种热情延续,使学生真实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2.教学设计理念

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应用“境脉”理论,达成三维一体教学目标。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为基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以教师“旁白”,学生“主角”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本次精彩“演出”。具体设计思路包含三个部分:一、设立一个贯穿整节课甚至整个章节的情境主线;二、根据情境引出知识主线,围绕知识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三、以学生实验、疑难解答、综合运用等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H社区志愿者消防队主要由社区成员、社区保安以及一些社区居民组成。 平时发生小型火灾,微型消防站第一时间需要到位,然后该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以及志愿者消防队的成员也会及时跟进,努力做到小型火灾自己扑灭,大型火灾尽量控制。 同时,通过调查了解,F市有几家消防器材公司会不定期地进入社区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讲,但是主要以宣传公司产品为主,居民参与度较低。

3.教学过程

(1)以童话故事为境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片段一(表1)

为了实现双线转诊的无缝连接,四川省医规定,双向转诊患者出院后,患者居住地如属医院签约医联体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医院将自动下转患者基本信息到居住地所属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该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及慢病管理。

【设计意图】导入新知激趣,有效参与合作,强化书写训练,巧借旁白设疑。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笔者精心设计以童话故事为引入,将故事贯穿整堂课,学生围绕这条情境主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知识建构。借助小组学习的优势,使课堂既活跃又严谨,既合作又竞争。用抢答的方式回忆金属物理性质,耗时短效果好,抢答促进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间的相互竞争思维活跃,使答案丰富且完善,整个教室充满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前四章学习中,已对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进行过探究,学生记忆较清晰,通过唤醒记忆巩固旧知,为后面的新知学习节省时间。在第四章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初步的认识,先书写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通过自我纠错、相互纠错,提升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设计的结束语与课堂引入首尾呼应,金属王国的国王评选还没有答案,因此用留白的方式巧借“合金”加入竞选结束今天的竞选,既给这节课画上完美的分号,也为下次课合金的介绍做好设疑铺垫。

表1 教学设计片段一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很久以前,金属王国就存在了,王国的居民们过着平静又安宁的生活,但它们的王国里却没有国王。2017年12月6日,王国里的金属们接收到了神的旨意,神希望它们能够选出国王。你看,现在它们的竞选开始了,它们先从物理性质向大家介绍自己……【引导实验现象描述】今天参加竞选的金属很多,经过自我介绍,我们对它们有了初步了解,为了科学公正地选举国王,还要对它们的能力及性格进行相关的考查,第一回合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早在一两个月前,我们已观看过镁条、铁丝、铜片与氧气反应的表演,请它们自己来描述一下当时的实验现象。【引导回忆书写】再请金组、铝组、锌组代表板演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课堂诊断】批改小组长的方程式书写【结束语】通过了解,谁更适合当国王呢?大家开始陷入沉思……突然,合金们说话了,我们也是金属王国的臣民,也要参加国王的竞选……可是,夜幕已降临,时间不早了,所以国王的竞选明天继续……学生活动【学生抢答】你们好,我叫铁,我是银白色的;我是金,黄颜色的,我很贵的;我是银,我也是银白色的,我的导电性是最好的;我是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我是铜,我有亮红色的皮肤,可以拉成丝压成片,我还可以做导线,我很厉害的……【现象描述】(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亮红色铜丝表面变黑。【写方程式】金组、铝组、锌组代表板演,其余同学草稿纸上练习书写,小组长进行批改。【组间纠错】回忆并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国王。

(2)以实验探究为境脉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设计片段二(表2)

表2 教学设计片段二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看实验器材盒里铝不高兴了,都没有金属光泽了,它委屈的说,我也能和氧气发生反应。那就让铝片表演吧!会有什么实验现象?【实验探究】金属们与氧气反应有不同的现象,剧烈程度存在差异,它们与其他物质反应是否也存在差异呢?请看第二回合的表演,金属与稀酸反应。【指导操作】展示铁与盐酸反应后的产物。【描述总结】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以镁与稀盐酸反应为例。投影并纠错。学生活动【实验探究】实验一、①用砂纸擦亮铝片表面;②用坩埚钳夹持铝片,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片刻后摇晃铝片。熄灭酒精灯,把铝片放在石棉网上,观察铝片表面的变化。实验二、①分别将打磨好的镁、锌、铁、铜放入井穴板1、2、3、4号空穴中;②分别吸取2滴管稀盐酸或稀硫酸滴入井穴板1、2、3、4号空穴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以及产生气泡的快慢。【描述现象】镁、锌、铁与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镁产生氢气速率最快,锌适中,铁最慢。反应伴随着放热现象。【书写方程式】

【设计意图】亲历实验探究,练习观察思考;体验物质转化,提升学科素养。

杜威有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you understand.施瓦布也指出学生应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3],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远比听老师讲或看实验视频的学习效果好。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及反思总结出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走出知识盲目堆积的状态,实现知识的主动获取及意义建构。关注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表面会失去金属光泽,说明铝与氧气常温就能反应。由于学生才学化学三个月,实验能力较弱,需提示明确实验步骤、操作规范,观察的现象,使学生实验有目的、操作有方法、规范表述结论。实验分两大组,金、镁、铜组用盐酸与金属反应,铝、铁、锌组用硫酸与金属反应,同时完成金属与两种酸反应的实验,用井穴板代替试管,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节约药品。鉴于铁与硫酸反应短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会影响学生描述现象,教师提前做好该实验,便于学生观察氯化亚铁溶液的浅绿色,完善实验现象描述。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从元素守恒视角推出生成物,再写出反应方程式,这种有推理过程的方程式书写,既有助于理解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为了贯彻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11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收“堵点”“难点”问题,提出5个方面共26条具体措施,精准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

(3)以问题驱动为境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教学设计片段三(表3)

表3 教学设计片段三

教师活动【提出任务】描述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信息提示】铝的熔点是660℃,氧化铝的熔点是205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700℃。【演示点拨】借助装了水的保鲜袋进行实验讲解:晃动加热时的铝片与晃动装了水的保鲜袋现象类似,提问为什么保鲜袋里的液态的水不会掉到地上来?【总结讲解】铝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在铝片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氧化铝膜熔点高,包裹着熔点低的铝单质,在酒精灯火焰上,内部的铝熔化,但不滴落。【提出任务】写出方程式。【提出问题】铝爱干净,就经常用钢丝球搓澡,但每次把“灰”搓掉后又很快蒙上了一层灰,铝很苦恼,它越来越瘦,真担心它身体会垮掉,你能帮帮它吗?或者给它一点建议。【提出问题】当大家为“点铁成金”的魔术惊叹不已时,突然,黄金发现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家伙,它很奇怪,想要知道那个家伙是真黄金还是假黄金,你能帮它鉴别一下吗?学生活动【描述现象】学生1:铝片表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学生2:铝片可晃动。【解释现象】学生1:铝片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失去金属光泽。学生2:外面的氧化铝熔点高不会熔化,内部铝熔点低熔化成液态,固态氧化铝包裹着液态铝,所以铝片可以晃动。学生3:氧化铝膜是致密的,故里面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书写训练】全体学生书写方程式,组长批改。【思考回答】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覆盖在铝的表面,所以铝表面会有一层“灰”,这层“灰”可保护里面的铝不会继续被氧化,所以不要用钢丝球擦掉。【归纳整理】根据给出的真假黄金的组成,学生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加热、加酸、加硫酸铜溶液。

【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境脉引领,拟人手法,学以致用。

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中心,触摸知识的内核。课堂提问也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问题需要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提问应该遵循启发性、预见性、循序性、准确性、整体性等原则,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实现理解、创造与运用[4]。铝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很容易写出,但需强调铝的化合价及方程式的配平,有问题需指导,实验现象学生表述不规范,因此用类比的思想设计一个形象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说出“致密”二字。因为希望整堂课都有童话故事的色彩,所以题目设计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根据已经知道铝在空气中被氧化,设计一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小练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的理念。设计真假黄金的鉴别方案,对学生进行了金属性质的全面运用考查,在设计真假黄金鉴别方案过程中,真正做到建构整合金属的性质,落实“学以致用”。真假黄金鉴别的提出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保证了“童话故事境脉”的完整性。

“1+3”课程体系即一个专业主干课程平台和三条实践能力培养主线的教学体系。“1”是指一个专业主干课程平台:这是一个必需、够用、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且兼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主干课程平台,主要课程见表三、表四;“3”是指三条实践能力培养主线。

三、“境脉”思维引领下的教学思考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始终围绕一条情境脉络和一条知识脉络展开。以金属王国选国王的童话故事为整堂课的情境,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知识脉络,让学生能够很方便地根据情境对知识展开学习,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对知识进行建构。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时隔五个月,学生们仍能清晰地记起这堂课的流程,在后来第七章酸的性质学习中也体现出这堂课奠定的牢固基础。运用境脉教学思维进行课堂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多用境脉思维引领教学,实现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及化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宏春.“境脉”引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氯气的生产原理”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19-21

[2] 汪纪苗,王森淼,任雪明.“境脉”视角下的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7):15-17

[3] 乔明孔.基于生活情境的PBL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4):56-58

[4] 阮庆元.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实现[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5):52-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