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思维很重要,决不只是数学考零蛋那么简单(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书评

 周易八字命理 2019-12-03
竹林七贤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竹林七贤”王戎的小故事,他是魏晋时期有名的诗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过路边的一棵李子树,别的小孩都去摘李子吃,唯独王戎不去。

旁边的大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去。

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路边,来往行人很多,现在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人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一个好故事,不仅是精彩的、吸引人的,而且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起承转合之间,合理且让人出乎意料。

除了写作天才,普通人要想提高写作技巧,学会逻辑思考是最有效的方法。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逻辑思考并形成文案写作的工具书。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它的作者是来自日本的高杉尚孝,他是全球战略顾问,也是筑波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他曾任职于麦肯锡这个世界一流企业,麦肯锡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James O'McKinsey)于1926年在美国创建。

这本书归纳了麦肯锡公司盛行数十年的经典写作方法,结合作者高杉尚孝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详细介绍了世界一流公司的商务文案写作方法,是一本让你学会逻辑思考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工具书。

一、如何理解信息

逻辑思考就是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各种信息,如果你要画画,你必须对颜料、画笔、画布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你要做菜,你就得对食材和厨具非常熟悉。要写好一篇文案或者文章,就得对构成文章或文案的信息足够熟悉并能合理运用,可以说,信息是制作文案必要的“零件”。换句话说,大家可以把写作当成是在组合信息零件。

用对信息,就能写出一流文章。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给出的定义是:借由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即句子),全部都算是信息。

想要对各种信息进行辨认,就要学习信息的类型。以种类来说,信息大致可以区分成两大类:描述和规范。

描述性的信息,是表示事物的状态。状态也分为记述和评价。规范性的信息,则是表示事物应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怎么样的行动。

所以说,信息的种类实质上是分为“记述、评价和规范”三种,几乎所有的商务文案都是由这三种信息组合而成的。

信息的类型

1、记述信息

记述信息,就是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

举例:东京铁塔高333米。A公司有三千名员工。现在正在下雨。

这些都是在描述一个现象,所以都是记述信息。其实,记述信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陈述句,无论陈述的是不是事实,都是在描述事物的状态,比如说,美国的首都是纽约,尽管这句话是错误的,但它仍是记述信息。

2、评价信息

评价信息,就是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

举例:东京铁塔的设计感很棒!A公司的员工真多。

3、规范信息

记述信息和评价信息很好理解,他们都属于描述性信息,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状态的。而规范信息,是用来表示情况或现象“应有的状态”。

举例来说:这个保温瓶应该要有500毫升。游客应该登上东京铁塔。

一般来说,规范信息经常以“应该怎么样”或者“应该怎么做”的形式来表现。

但是,很多时候,信息和信息之间很容易混淆。比如,一个人去考四级,回来感叹“考四级好难啊!”,另一个人听了说“不可能吧!我去考的时候不难啊!”其实,第一个人说的“考四级好难啊!”是一个评价信息,是根据个人的标准去评价的,并不是一个客观事实的陈述,如果第一个人明白,那就没必要争论了,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每个人给出的评价信息也不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的解读各种信息的类型呢?

记述信息:使用因果法和实证论证法

假设我们要论证一则记述信息:这个保温瓶有500毫升。我们可以先测量一下保温瓶的尺寸,然后将底面积乘以高,就可以计算出容积,这就是用理由来说明的论证方法,也就是因果论证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简单且具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实际注入水来测量,这就是实证论证法。

评价信息:根据评价条目或评价标准来论证

要论证“A是个优秀的人才”这个评价信息,我们就要找出判断人才优秀与否的评价条目,比如高校毕业,获得过什么奖项,在公司担任什么职位,然后说明A是否符合该条目标准,作为论证的依据。

规范信息:行动原理的论证法

举例来说:为了恢复本公司的业绩,拥有某某技术是必要的。这是则评价信息,却被解读成规范信息“本公司应该开发某某技术”。

本公司如果欠缺某种必要技术,业绩会持续低迷,而业绩持续低迷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问题很严重时,我们应该要解决问题。基于这个行动原理,大家才会把原本的评价信息联想到规范信息“必须取得必要的技术”。

二、如何清楚地表达信息

没有人盖房子是想到哪儿盖到哪儿,盖房子之前都是先画好设计图,地基怎么打,几个房间,设计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文案来说,如何准确地表达信息,设计图非常重要。而最有效的设计图,就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逻辑思考的核心技巧。作家冯唐曾经写过“进了麦肯锡公司,我被训练的第一个玩意儿就是金字塔原则。后来证明,这也是之后诸多训练中,最宝贵最有用的玩意儿。

所谓金字塔结构,即最顶层是主要信息(一个核心结论),再往下一层是关键信息(三至七个一级论据支持核心结论,但这些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由二级论据支持),再往下是次要信息(若干个二级论据),并可以往下延伸,形状如同金字塔。越往上升,抽象度越高;越往下降,具体性越高。

金字塔结构设计信息时,有两种模式: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1、由下而上

由下而上,顾名思义,就是先从金字塔底部的次要层级开始,往上依次充实信息,一直到最顶层的主要层级。简单来说,由下而上就是把所有能想到的信息一步一步精炼的过程。

如何精炼,有两种方法:结论法和摘要法。

所谓“结论法”,就是解释下层信息群中尚未被凸显出来的上层信息,并将其提取出来的过程。

比如:“天空乌云密布”“池塘里的青蛙不停地喧哗”“根据天气预报,午后会下雨”

将以上三个信息进行总结,会得出一个结论:今天会下雨。

所谓“摘要法”,就是通过抽象化,从多个具体信息中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通俗一点说,就是信息这么多,你得一句话抓住全部。

比如:“小明钢琴十级”“小红刚刚在写作大赛中获了奖”“小强喜欢玩游戏,由他设计的游戏就要上架了。”

上面这三个信息位于金字塔结构的下层,我们通过摘要法找出这三种情况的抽象表现,可以得出:小明、小红和小强在自己的领域各有所长。

通常,当我们有了很多的具体的现象或数据,需要推导出一个结论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会使用由下而上法。

由上而下

2、由上而下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由上而下法。所谓由上而下法,就是先选定一个主要信息,然后分解成几个关键信息,接着再往下分解成若干个次要信息的过程。

一个公司,执行总裁、董事、总经理等都属于企业组织高层,当他们发出主要信息的命令,接受命令的下属就要开始考虑自己的具体行动。这个情况,和由上而下的信息分解不谋而合。

由上而下法的信息设计方法也有两种:理由法和详述法。

所谓理由法,如同字面意思,就是把下层信息定位为上层信息的理由。

比如:主要信息是“A公司已经展开确切的营销策略。”采用由上而下法,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作为支撑主要信息的理由:

“A公司的产品策略是确切的”

“A公司的价格策略是确切的”

“A公司的推广策略是确切的”

“A公司的通路策略是确切的”

【这里的分析架构,是运用“营销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推广(Promotion)、通路(Place)作为理论根据。】

而所谓详述法,简单来说就是告诉别人如何做。

当我们用由上而下法来设计信息时,我们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详述主张的理由,例如基于什么理由,认定现在的销售策略没有用。另一种是详述应该采取的做法,也就是如何实施有效的销售策略。

例如:“更换店铺地址”“重新设定价格”“更换广告媒体”等等。

在实际使用中,由下而上法和由上而下法也会同时进行。但是,当我们有了一个目标或计划,需要具体分析或实施策略时,常常会使用由上而下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传达信息时,由上而下法效果最好。先给出结论,让接收者一上来就可以抓住重点,明白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不管是在述说还是写作中,要让结论先行

三、如何让信息变成有说服力的故事

所谓“故事”,本质上为描写人生的变化及其理由。故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好故事,逻辑性一定非常强。有逻辑的故事,就是“关键层级”环环相扣。

不管是日常写作,还是商务文案,故事的展开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将故事做结构上的展开,SCQOR是一个有效的架构。

“SCQOR”

所谓“SCQOR”,就是以下各个项目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S:Situation(设定状况)

C:Complication(发现问题)

Q:Question(设定课题)

O:Obstacle(克服障碍)

R:Resolution(解决、收尾)

SCQ为故事的导入,O为故事中心,R则是故事的结果。如果以大家熟知的“起承转合”作为对照,SCQ为“起”,O为“承、转、承、转、承、转”,R为“合”。

1、设定状况

先介绍故事的主角,主角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夏目漱石的著作《我是猫》的主角是一只猫,《汤玛士火车》的主角是火车。

介绍完主角是谁后,接下来叙述主角目前处于的状况。这里要注意的是,叙述的内容,一定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者在读完设定的状况后,会产生“对对,你说的没错”的反应。只有先获得认同感,才能继续往下发展。

2、发现问题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中,写到了如何运用高杉法发现各种类型的问题以及设定课题。搞清楚问题的类型,才可以对症下药,或者直击客户的痛点。

高杉尚孝把问题分为了三种类型:

恢复原状型:必须修复已经损坏的事物,不能放任不管。例如,得了流感,想要治好流感。

预防隐患型:目前没问题,但希望将来不会损坏。例如,最近流感肆虐,我们该如何防止感染。

追求理想型:目前没有障碍,但希望能更好。例如:虽然现在没有生病,但是怎么做才能更健康。

“SCQOR”

3、设定课题

搞清问题的类型后,可以依照不同的类型,做出相应措施:

恢复原状型:根本措施、应急处理、防止复发策略

预防隐患型:预防策略、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追求理想型:选定理想、实施策略

例如,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链》,讲述的是罗塞瓦德夫人虚荣心十足,她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根金刚石项链(设定状况)。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发现问题)。

“SCQOR”

4、克服障碍,解决、收尾

小说《项链》中,罗塞瓦德夫人为了赔偿这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金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事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设定课题、克服障碍,解决)。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收尾)。

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读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命运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断送了她的一生。

故事会从人生比较稳定的状态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安稳的,并让人觉得那份安稳会永远持续下趋于。可是,发生了某件事,那份稳定土崩瓦解了。接下来的内容,就是描写主角想要恢复稳定的主观期待,与阻挠他实现理想的“客观事实”,这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的冲突。

而优秀的讲故事者,会生动描述主角克服困难的过程。主角会深思熟虑,运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有利条件,做出艰难的判断,明知危险却仍采取行动,最后找出真相。每一位伟大的说故事者,都会处理主观期待与严峻现实之间所产生的内心深沉的纠葛与挣扎。

看完王戎的故事,我问在旁边看电视的侄子:“如果你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摘路边的李子,你会怎么做?”侄子用他那双水灵灵地大眼睛望着我说:“小朋友要听话,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他们会把李子摘下来一个一个发给大家!”

王戎的故事大概发生在公元220年前后,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了。然而,把这个故事放在今天,不仅是个好故事,也是好的教育素材。

我们要学习逻辑思考,不仅是为了写作技巧,而是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时,迅速击中要害,做出正确的比较、筛选,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不仅我们,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不是在你出生很多年之后才出生的人,孩子是在你死了之后还会活很久的人。无论哪个时代,思路清晰永远比卖力苦干重要,观念也比能力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