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庙】蒲城文庙:六龙琉壁,孝慈墓石

 真友书屋 2019-12-04
2018年6月11日,在李欣宇先生的安排下,我们共同乘他朋友的车从西安来到了蒲城。在县城的主街上,远远地看到了那堵著名的琉璃影壁墙,其作用乃是莆城文庙的万仞宫墙。因为拓展马路之故,而今的这堵大墙已经位于主干道的中间位置,但当地相关部门为了保护这座精美的墙壁,特意将道路在此转了一个弯。

处在马路中间的万仞宫墙

将车停好后,我们首先去细看影壁,从外观看上去,这堵墙的中间乃是琉璃制作的六龙戏珠图,两册各有一段石墙乃是牌坊式建筑,所以蒲城文庙的万仞宫墙应当是影壁加牌坊的结合。据说制作该影壁的工匠是蒲城人,而北京故宫内的九龙壁就是出自此人之手,他制作完九龙壁后返回家乡,而后又制作了这堵六龙壁。
然蒲城文庙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经过历史修缮,在明正德七年建成了大成殿和戟门,而棂星门与六龙壁、石牌坊、泮池等则是明万历年间修建而成者。进入清代,蒲城文庙又重修了四五次,然该文庙的主体建筑还保留着明代建筑的框架。这堵影壁墙自然也是在万历年间制作,然影壁上的细部却保留得十分完好,这足以令人惊叹。

侧旁是石牌坊

这些精美的构件是如何躲过那场灾难的呢?成江海,李东平,雷珺主编的《文物古迹》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新中国成立后,蒲城文庙成为政府的办事机构,重大会议均在此召开。‘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庙成为‘批林批孔’的场所,为了保护这座建筑,文化馆用砖将整座照壁封起来,馆长高起胜同志在其上画上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画像,六龙壁则成了当时的‘汇报台’。”看来正是因为这些有识之士,才使得这座精美的六龙壁得以完好地保留到今日。

石门从未打开过

影壁两侧的石牌坊全部是用石头制作,中间没有穿插木结构,经过风吹雨淋,上面的纹饰已略显模糊,远不如中间的琉璃图案那样清晰。两侧石牌坊上分别刻着“文章祖”、“帝王师”,下面则刻着镂空的门扇。当地传说只有状元回乡祭孔时这个石门才会开启,然细看之下,石门与边框为一体,似乎并不能打开。蒲城是否出过状元我不了解,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出过状元,这座牌坊才得以保持完好。当地的原话是“贵人来,石门开”,看来我距贵人差许多个层次,因为我注意到那两扇石门纹丝未动。

影壁背面的图案


走到影壁的背面,这一面也是琉璃瓦浮雕,只是图案更为繁复,我细看了一番也未能搞清楚主题。然此时却听到旁边有人大声地说:“这位先生请留步,你长相不凡,一定是贵人。”顺着声音望过去,有一人正给一妇女在看相,然而他却冲着我说话,我告诉他自己更觉得这堵六龙壁气宇轩昂,更何况石门一点没有开的意思,我怎么可能是贵人。我的回答果然让看相者有些语咽,然他顿了顿,并不接我的话茬,继续说道:“我今天遇到了贵人,我要免费为贵人看相。”然而他的言语令那位妇女颇为不满,她嚷着要先跟自己看完再接下一单活儿。欣宇兄马上走过去与那人攀谈起来,他果然懂其中之门道,那位看相人瞬间对我二人失去了兴趣,转身盯着那位妇女,继续振振有辞地讲述着什么。

文庙正门

进院即是一架藤萝


影壁之后即是文庙大门,如今门楣上挂着“蒲城县博物馆”的匾额。进入院中,眼前首先看到的是一架藤萝,这种手法他处未见,而藤萝的支架乃是用钢架简易焊接,这种做法也有失古意。藤萝两侧的塔松倒是长得枝繁叶茂,由此而衬托出文庙的氛围。

泮池上的小桥

泮池

藤萝架后是泮池,泮池中还垒起一座小小的假山,该做法也是画蛇添足,泮池后的一排房屋门楣上却写着“义薄云天”,这应当是夸赞关公固定的字句。走入其中,果然里面的神龛上端坐着关公,神龛的左右两侧则站着周仓和关平,他们身后还各有一座佛塔,不知是否有特别的寓意。关公像前面的供桌仅是用几块砖头垒起来的,不知为何如何草率,关庙被称为武庙,文庙中有武庙,看来蒲城人更希望文武双全。

泮池之后是关公庙

关公端坐于此

关公庙内景


沿着中轴线继续往前走,第二进院落的主殿就是大成殿,而今这里挂的横幅上书“国学大讲堂”。走进其中,正前方是一组塑像,坐在主位的想来是孔子,然而此像却将其描绘成须发洁白的长者,但我看上去更像老子,当然了老子长什么样我也见过,只是在各地文庙中所见的孔子像与之差异较大。在他左右两侧各有两尊塑像,想来这应当是四哲。

大成殿

现在用途是国学大讲堂

应该是孔子与四配

墙上的壁画

大成殿梁柱结构


大成殿三面墙都绘有壁画,其中一个立柱上写着“孔子生平壁画展”,看到此字让我放下心来,看来端坐于此的果然是孔子而非老子或者太上老君。这里的壁画每一幅下面都有介绍牌,比如尼山致祷、麒麟玉书、问礼老聃等。但这张图上的老聃是白头发白胡子,而向其问礼的孔子却是黑发黑髯,只是这些壁画绘制手法颇具民俗味道,难以让观者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

两边都是拴马桩

明伦堂

参观完大成殿,李欣宇带我去看后面的碑林,这个碑林也在一座大殿之内,而前往大殿的路上,相关部门在院子中竖立着两排石制拴马桩,此前我在西安碑林内也看到不少的拴马桩,不知为何当地有这么多此类刻石。

左读简体横排无标点

这座大殿右侧旁立着一块刻石,上面刻着“蒲城碑林纪事”,其所有文字均为左起并且是简体字,然而通篇文字却没有标点符号,此文中谈及本碑林内藏有一百余通刻石于明伦堂内外。看来这座大殿原本是文庙的明伦堂,其中还提到碑林中“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属国家一级文物”,这通碑实际就是高力士的墓碑。

明伦堂内摆满了古碑

造像石

高力士神道碑


大殿的门楣上写着“蒲城碑林”,走进殿内,所见最大一通碑就是《高公神道碑》,而该碑的撰额者乃是李阳冰,正文则出自张少悌之手。在明伦堂内还看到了《云麾将军碑》,这让李欣宇与我都感到奇怪,因为正是在李兄的带领下,我们在一片旷野中找到了李思训碑,怎么可能在这又看到一块。等眼睛渐渐适应了大殿内暗淡的光线,方看清这块碑乃是用放大的照片贴在了这里。《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太有名气了,这位大画家在开元四年陪葬于唐睿宗李旦的桥陵,而桥陵正处在蒲城境内,也许是这个缘故,文庙的管理者将其复制于此。

能看出这是照片吗?

四个大字都一人多高


在文庙的后墙上还嵌着四块刻石,每一块都有一人多高,然每块石头上仅刻一个字,合计为“忠、廉、孝、节”,资料上称这是关中著名书法家王进德所书,而这四个字颇有武则天飞白书的味道。

猛然间看到一人

近些年来,李欣宇对碑帖研究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其关注关中刻石,故进入明伦堂后,明显地能够感觉到他的兴奋度提高了几分。他向我讲解着每一块名碑的来历,我们两同时交换着彼此的看法,因为大殿内的空旷,使得我们的探讨之声回响在这些古碑间,我们边走边看,无意间看到右墙前有个人影,原来大殿人还有别人,而后定神细看,是一位女士站在墙前仔细端详一块刻石,她始终没有转身,看来她在那里细细品味刻石上的文字。李欣宇的脸上也显现出吃惊之色,我俩说话的声音顿时降低了几个八度,但那位女子从头到尾都没有转身,我二人没有这样的定力,于是边说边走出了大殿。

应该是杜甫故里碑

苏孝慈墓志


李欣宇告诉我,蒲城文庙所存碑石最重要者并不是《高公神道碑》,他最为推崇者乃是《苏孝慈墓志》。此方墓志我久闻其名,然却并不知道该墓志藏在蒲城文庙内,于是问李欣宇在哪里,他一转身把我带到了院落中另一侧的碑廊。

终于拍到了精美的字迹

这处碑廊有屋檐,但前面却是敞开式,有木栏杆相隔无法走近探看,然而《苏孝慈墓志》却是镶嵌在碑廊顶头的墙上。我曾见过多张该墓志的拓片,原石却是第一次见,因为无法走到近前,故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黑色的石面上刻有字迹。
《苏孝慈墓志》刊刻于隋仁寿三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该石出土于清光绪十四年,蒲城县西南的崇德里,当时蒲城县知县张荣升听闻后立即叫人将墓志运到城内,该石原藏于县衙,后来移存到尧山书院,之后又归蒲城碑林所有。该墓志之所以受到后世的重视,乃是因为其字体结字谨严,为唐代欧阳询一派楷法之先声,清毛枝凤在《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中评价该墓志说:楷法精健绝伦,实为佳刻。盖隋人楷 ,集魏齐之大成、开虞之先路,其沉着痛快处,有唐人所不能到者。”而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此碑亦有著录:《苏慈碑》以光绪十三出土,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

今日有幸目睹原石心情略感激动,于是请李欣宇扶着我,我努力地将上身探入栏杆中,终于看清楚了上面的字迹,其感觉与看拓本不同。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