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黄帝内经》中的“精神内守”是什么意思?

 华北老狼 2019-12-04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据专家学者们的考证,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书名叫黄帝内经,自然是书的真实作者托名黄帝,以彰显书的重要性。

在古代,老百姓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在面临的众多生存问题中,如何战胜疾病,不生病,获得长寿,自然就成了核心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也成了统治者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在这本中医学的基础经典著作中,开头便提出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的结论。告诉人们日常的养生方法,只要人们能够做到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便可以达到让体内的真气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疾病从无产生的结果。

无疾而终,是人们渴望的结果。但是,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做了呢?回顾历史,确有其人,他们做到这种结果的方法被黄帝内经总结出来了。

那么,什么是恬淡虚无?什么是精神内守?

我们现代经常说到一个词,叫做“恬静”,这个恬字,和恬淡虚无的恬,是一个意思。就是保持一种清静的思想状态。

所谓“淡”,就是要放宽自己的心胸,看淡世事,不顾虑,不苦恼,不思虑,不执着,不担忧。

所谓“虚无”,是一种境界,是虚空的境界。

所谓“精神内守”,是一种手段,古人说的“精神”,与现代人理解的精神是有一些区别的。严格来说,精是精,神是神,这二者不能等同。

在古人看来,精是物质,是有形的,神是能量,是无形的。精是人体的精华,是五脏六腑收藏的精微物质,藏于肾内。

神的级别比精要高,精可分为阴精和阳精,二精相搏谓之神。可见,神是由阳精和阴精互交而生。

神可分为识神和元神。识神控制着我们的意识,意识控制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和一举一动。比如,我们走路抬腿,伸手拿东西,转头看方向,转动自己的眼珠等等,这些意识性的活动,都是识神在控制着。

元神又是什么呢?老实说,是识神控制之外的内容,都由元神控制。例如,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我们晚上做的梦,我们的体温等等。

神还控制着我们体内的气,气的运行是由元神控制,并受识神的影响。因此,当我们真正入静的时候,让识神的活动安静下来,元神就开始发挥他的作用,充分调动身体的各种机能,恢复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所以,精神内守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一,精要内守。精是人体的精华,是五脏六腑的精华,不可轻易失去,失去了精,气会受损,神会不足。而肾是藏精的,因此,保养好我们的肾脏至关重要。

第二,神要内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守神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避免神外露。不要过分的耗费自己的神,要学会调养自己的神。那么,怎么调养呢?要靠静,静可以养神。

神有多重要?一个人“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君不见,一个人在弥留之际,都是先失神,而后气绝吗?所以,养好了神,才是一个人长寿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