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自认比王勃有才,写下初唐最出名的边塞诗,读来热而血沸腾

 江山携手 2019-12-04

杜甫曾有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说的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对于这个排名,历来是争议不休。

杨炯自己就曾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大意就是说他认为排在卢照邻之前,他觉得羞愧,排在王勃之后就觉得很羞耻。

换句话来说他觉得自己的才华应该在卢照邻之下,王勃之下。

那么他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我们就来看看他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吧,最后两句,说出了古代很多读书人的心声。

此诗名为《从军行》,全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自小聪明好学,文采出众,11岁的时候便待制弘文馆。

16年后,他又参加了制科(科举考试的一种)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在弘文馆蹉跎了10多年,立之年才混了个九品芝麻官,对于满腹才华的诗人来说,心中的愤懑不平可想而知。

公元679年,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屡次侵扰边关,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杨炯眼见朝廷重武轻文,心中有所不平,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这应该算是初唐最出名的边塞诗了,读来热而血沸腾。

诗歌首联便交代了事件的背景。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京城,有着一腔报国热血的壮士听了,心中自是无法平静。

古代通讯不发达,常以“烽火”才传递军情。

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便是如此,原本点燃烽火台是敌寇入侵的信号,而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却将这十万火急之事当成儿戏,西周不灭都难。

而诗人这里不明说边关军情的紧急,而是以“烽火”一词来表现,形象又简练。

接着的“不平”一词表现了读书人由衷的爱国之情,也为后文的“宁为百夫长”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颔联写的是接到军令后将士辞京和出战的情景。

朝廷将帅刚领命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兵士们便包围了敌军。

这两句极写唐军用兵之神速,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唐朝确实是国力强盛。

“牙璋”指的是古代的兵符,通常一分为二,呈月牙状,诗人这里用以代指领兵的将帅倒也合适。

“龙城”便是指塞外地方的根据地,原本是汉朝匈奴祭天之地,当年汉武帝曾派四路军出击匈奴。

初出茅庐的卫青深入腹地,直捣黄龙,在龙城这个地方首虏敌军700人,而另外三路都无功而返。

卫青因此声名大噪,后世称之为“龙城飞将”,而龙城也成了塞外异族之地的代名词。

“凤阙”、“龙城”对仗工整,这在初唐的律诗中也算是难得了。

接着的颈联进一步刻画战斗的场面。

大雪弥漫,昏天地暗,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狂风呼呼地刮着,夹杂着激励将士们前进的鼓声。

漫天的大雪、失色的军旗,风声杂鼓声,这些其实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壮观,“初唐四杰”之名也是名不虚传。

想着这样悲壮的战斗之景,诗人不禁发出了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呐喊。

他宁愿投笔从戎,上阵杀敌,也不愿做那独守书斋的书生。

而这两句也是很多古代读书人的心声,李贺也曾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也是这个意思。

全诗笔力苍健,对仗工整,算是初唐律诗中的精品,也是杨炯最负盛名的一首诗。

不过杨炯除了这首诗,其他作品都不为人所熟知,比起只活了26岁,却留下很多不朽诗篇的王勃,杨炯明显还是差了很多。

他的自认“耻在王后”仿佛成了一个笑话、

不知你怎么看杨炯所言的“耻居王后”?

- END -

:小编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