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翰林钱府 2019-12-05

五行学说是中国医学的理论支柱之一,五行思想很早就被应用到中医领域。在西汉未年,中医中的五行思想就已经形成体系,其标志就是《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

《黄帝内经》以气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中医将五行与人的脏腑、五官、形体和情志结合起来,根据比类取象的方法来分配。比如肝喜条达,木主生发,所以肝属木。

中医认为,人生百病,皆因于风(木)、寒(水)、暑(君火)、湿(土)、燥(金),火(相火)六气,病的外部征候皆根于脏腑,六气侵入脏腑之病皆可用五行原理来医治。

中医用五行理论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实五行并不能全部就说明医易同源的道理,因为大部分易学著作还是把五行学说排除在易学体系外。

人为三才之一,天人相符,妙合无间,易理日在人身而不自知。在世界医学当中,只有中医理论才有经络学说。

人身有任、督两脉,督脉在背统一身之阳,任脉在前统一身之阴。不仅人体如此,动物也类似。这两脉就是人身的乾、坤。也对应洛书的九一两数,见下图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同时人身出入脏腑有十二经脉,行于手上有六条,行于足上有六条,刚好对应乾坤生六子之卦,也对应洛书其它数。

我们简单来论述一下。比如四六为兑金艮土,太阳阳明相表里。手太阴肺经从脏走到手,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到头,肺与大肠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足太阴脾,从足走腹,脾与胃相表里。

如果懂得中医经络的朋友都可以从上图去推导一下,一张图可以让你记住经络运行。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它的顺序关系跟八卦六子关系一样,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循环周流,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以应大衍之数。

经脉周流一日行五十周,气血又有流注之时,二者并行不悖。心为一身之主,心属离火,正应午时。胆属甲木,天干之首,应子时之始。这就是中医经络的子午流注学说。

万物天然符合易理,根本不是圣人作易去拟合某事或某物。人体经络子午流注就符合先天八卦。乾为督脉主一身之阳,坤为任脉主一身之阴。我们看先天八卦横图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再看下面对应先天八卦横图的人体的气血流注图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阳仪先脏后腑,阴仪先腑后脏。阳仪之脏为寅午戌(地支合火),阳仪之腑为亥卯未(地支合木),阳仪表示木火通明。

阴仪之腑为申子辰(地支合水),阴仪之脏为巳酉丑(地支合金),阴仪表示金水相成。子时以胆经始,午时正当心经当令。子午流注,五脏六腑。

河图十数配十天干,与脏腑也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五脏有六腑,以三焦为单独的腑。六腑配六脏,以心包络为之配。

人体有五脏六腑,各有其五行属性,在人体系统内有五行相生,有五行相胜。五行相生相克达到总体平衡才不易生疾病。相对平衡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太过'和'不及'现象,全便表现出病态。

中医认为,人体受外界六气侵入,从而产生疾病,其根源就在五脏六腑。外界六气也可以和六子之卦相配,如下图。

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有医易同源的说法?

风就是厥阴风木对应巽卦,寒就是太阳寒水对应坎卦,暑就是少阴君火对应离卦,湿就是太阴湿土对应艮卦,燥就是阳明燥金对应兑卦,火就是少阳相火对应震卦。

六子之卦有三阴三阳,六气也是三阴三阳,一一对应。三阴之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阴气右旋,隔一卦流行,由巽到离再到艮,右边阴仪两卦,左边阳仪一卦。

三阳之气,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阳气左旋,隔一卦流行,由震到兑再到坎,左边阳仪两卦,右边阴仪一卦,注意上图是基于先天八卦的。

六气通脏腑,人的疾病受六气影响而生。本人对医道研究不深,如果对中医爱好者有略微提示,则达到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