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濮议——我爸是我爸

 思明居士 2019-12-05

宋代皇室的繁衍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差(不过徽宗算是例外,儿子、女儿一大堆,北狩过程中还添丁加口的,当然这是题外话),比如南宋高宗只有一个儿子,在苗刘兵变后夭折;比如宁宗生育能力倒是不错,七个儿子,但都夭折... ...上集主角仁宗也差不多,三个儿子也是早夭。香火不济啊,咋办?国祚还要延续,如此便引出了本集的男主——宋英宗。

继位

7、濮议——我爸是我爸

宋仁宗

仁宗香火不济,三个儿子均早夭,没办法,只有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来的赵曙,即宋英宗,宋代皇帝各种改名,太宗改了一次,赵匡义改为赵光义;赵匡美改了两次,赵光美,赵廷美… …)接到宫中抚养。待到仁宗死后,英宗继位。英宗其实深知自己的身世,在宫中也是如履薄冰,胆子很小,也明白这个位置不好坐,但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坐上去,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老话永远都那么准确,这不,祸来了!

大闹朝堂

当时北海郡王赵允弼,觊觎皇位已久,仁宗在位时就小动作频频,但始终没能如愿,对英宗的更是看不上。待到英宗即位,赵允弼再也忍不住了,便在殿上高声大喊你也配当皇帝?并想闯御座把英宗拉下来,所幸韩琦处理及时果断控制住赵允弼,才没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见北宋的皇宫也是够乱的。

一病不起,两宫嫌隙

英宗胆子小,被这么一吓,患了精神疾病。整天胡言乱语,声称总有刁民想害朕。这种情况根本没办法坐朝理政嘛,万般无奈,太后挂帘*2。英宗专心养病,可是这是精神病啊,天天胡言乱语,成何体统,我皇宋体面何存!加上旁边人的挑唆,一来二去,曹太后萌生了废立的想法。

不能明说就拐弯抹角的跟韩琦他们诉苦,情到深处声泪俱下,韩琦一班大臣被深情感动,不过十动然拒,韩琦等人立刻展开反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之前也不这样不是?而且对您也挺好不是?仁宗无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养英宗上,是寄于厚望的。再说仁宗为啥叫仁?仁义啊!死的时候辽国人都哭,给咱仁宗建庙立碑的。他的遗旨是您一个太后和我们几个文臣就能改的?另一边,韩琦对英宗展开价值观重塑计划,积极灌输传统儒家文化,孝道之类。经过近一年的休整,英宗在继位第二年(治平二年(1065))亲政。

濮议

7、濮议——我爸是我爸

宋英宗

亲政之后的一件大事就是诏议奉生父濮王典礼,也就是我爸是谁?此时距仁宗去世十四个月了,后来发现时机不对,英宗便发话出来,这事不急,等过了仁宗大祥(二十四个月)之后再议。


时间来到了治平二年四月九日,由英宗授意,以韩琦为代表的大臣再次上书。

英宗说,既然是众卿的意思,那就讨论吧!下台谏两制等讨论。台谏系统(御史台、谏院)给出了答案,建议追封濮王,官位嘛,多大都不嫌大。

韩琦一看就来气了,儿子是皇帝,爸变成了王?这是官的问题吗?回去改!

台谏一顿商量,因为仁宗是濮王的弟弟(亲弟弟)、英宗是仁宗的儿子(过继的)的关系,按这个道理来看,应该管濮王叫皇伯(大爷/大伯)。WHAT?你管你亲爸叫大爷/大伯?

韩琦他们怒了,你们是故意的吧?行,不用你们了,我们自己来!由欧阳修出面,提出根据礼制及汉朝故事(汉朝先例),濮王应该奉为皇考(爸爸),并且,欧阳修尖锐的指出,根本没有“皇伯”的说法!

御史们一看欧阳修这么说,也来劲了,你放屁!怎么没有,后晋(五代十国之一)就有,才过去几年,忘啦!

后晋是伪朝,不作数!

宰相团队和台谏团队吵得不可开交。英宗想说话也不好开口,正愁如何解套,猛然间,英宗大彻大悟了。原来如此!

透过垂帘看本质

经过了漫长的口水战,英宗和韩琦他们总算缓过神来,台谏后面有人儿,这人就是曹太后,之前垂帘那位。

7、濮议——我爸是我爸

曹太后

目标总算清晰了,那该怎么办?

曹太后现在虽然不再垂帘,但是影响力还在,而且还给台谏撑腰,她才是大BOSS。这十分棘手,思来想去,英宗和韩琦他们想了一个办法:

在治平三年(1066)的某一天,由欧阳修亲笔写了两份诏书,尊濮王为皇考(爸)一份给了皇帝。英宗打算当面跟太后摊牌。

中午的时候,曹太后差一个小太监将一封封好的文书送到中书。

等了一上午的韩琦、欧阳修打开一看,这是诏书的另外一份,只是上面多了太后的签押(签名)。


就这样,争论了一年半的濮议,终于落幕了。

英宗是怎么跟太后说的?太后怎么就同意了呢?正史无载,也许永远是个谜。

太后素与英宗不和,这次竟然站英宗,很是诡异,有传言说是曹太后喝醉后误签的,还有说是那一堆文件去蒙混过关的,不管怎么样,太后圣明!

一生只干一件事

英宗终于找回了爹,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不过,这口气有点短,第二年,治平四年(1067),英宗病逝,年仅三十五岁。英宗在位四年,前半段养病,算一算还真只干了这一件事,认回了爹,当然还有一件事,把皇位传给了他儿子——神宗。

濮议背后

其实,我们回望濮议,不难看出,之所以闹得如此不可开交,其实是两股政治势力——曹太后和英宗胶着的结果。而他们两人背后其实是两个集团的较量即以曹太后为代表的所谓“旧”党和以英宗为首的所谓“新”党之间的较量。

旧党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或者说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拼死一搏;而英宗作为新兴势力的代表在没有朝廷政治支援的情况下,通过“濮议”培养起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并最终摧毁了曹太后一干人。

其实曹太后之所以同意很大可能是因为本来英宗作为养子对曹太后表现了足够的尊重,而且曹太后应该是想开了,毕竟自己对政治好像也没什么野心,安心养老才是正途。所以如此看来,那个所谓的“旧党”一开始就输了。

虽然英宗最后如愿以偿,但是凸显出来的党争却不能被忽视。这种矛盾之所以能在英宗朝爆发,就是因为英宗没有根基。这次的“濮议”也是宋代党争的第一个高潮,随后以王安石及司马光领衔的党争一直烧到了徽宗的元佑党禁。

党争这种事历朝历代都不可能也无法避免,其根源便是新旧势力对资源或权利的争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仁宗已经走远,旧势力无论多不愿意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由此看来,濮议的结果是必然的。

英宗给他爹争到了名分,给他儿子争到了皇位,而且这个儿子没有让他爹失望,因为这个名叫赵顼的孩子即将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浪,请看下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