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寒湿】寒冬里的反季节危机

 没事来看看 2019-12-05

祛寒湿

冬季养生保健,首先要注重防寒保暖,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专家告诉我们,冬季有一种反季节致病因,它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很多疾病在冬天的发作或加重,都与它关系密切。到底什么是反季节致病因,我们又应当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寒湿“伤心”

病例:刘女士,50岁后,心脏就开始总是不舒服,特别是一到秋冬交际,经常会感到心慌、气短、胸闷、烦躁。她也很注重保暖防寒,但是效果微乎其微。最后在今天专家的调理下,情况才慢慢好转,心脏也不难受了。

心脏病在冬季高发,原因不仅和寒邪有关,还与季节致病因关系密切。

寒邪和反季节致病因如影随形,二者不能完全分开。当寒邪重的时候,血脂代谢会减慢,当反季节致病因重的时候,血管收缩会减弱。

如果说寒邪是冬天里的应季致病因,那么湿邪就是冬天里的反季节致病因。很多人都以为湿邪只在夏天出现,其实湿邪在冬天也常常出现。“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冬季湿邪与寒邪常常狼狈为奸,损伤我们的心、脾、肺

如何判断寒邪重还是湿邪重?

如果您在入冬后,仍觉得头晕脑胀、心烦意燥等湿邪加重的症状,说明体内不光可能有寒邪作祟,还有湿邪助纣为虐。

心阳不足的症状:胸背疼痛、畏寒肢冷、焦虑烦躁、失眠健忘、头晕耳鸣

所以,对于这种寒邪和湿邪导致的心阳虚,所用的方剂也不同。

针对寒邪和湿邪伤心所导致的问题,专家带来了一个适合冬季喝的护心方,用赤小豆和红茶代茶饮。

冬季护心方

食材:赤小豆5-10克、红茶适量

做法:80度的水把赤小豆泡开,10分钟左右放入红茶,再泡10分钟就可以喝了。

赤小豆性微寒,具有祛寒、除湿、利水的功效,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红茶可以温阳散寒。两者共用,一同发挥冬季护心的功效。

寒湿伤脾

我国肠胃病的患者有1.2亿,胃病发病率达到80%。大家都知道脾胃出了问题,会有胀气、打嗝、反酸、烧心、便秘、腹胀等表现,其实这些表现有些和受寒关系密切,有些反而与湿邪关系密切

自我判断脾胃症状是寒邪还是湿邪导致的?

寒邪:打嗝、纳呆、烧心

湿邪:反酸、胃痛、便秘、胀气


专家告诉我们,临床针对这两种邪气导致的脾胃问题,要活用三碗汤

01

二陈汤

【药材】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

这个方子是一个经典名方,能行气化痰、祛湿,专门针对打嗝、反酸、烧心、纳呆、消化不良的病人。

02

理气汤

【药材】香附、大腹皮、莱菔子、甘草

这四味药针对寒邪和湿邪导致的各种病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3

理中汤

【药材】人参、甘草、炒白术、干姜

这个方子主要针对湿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祛除湿邪、寒邪

这“三碗汤”都是药方,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针对湿邪、寒邪导致的脾胃不适,还可以用穴位按摩缓解,而且这种方法对人体没有伤害。

【气海穴】肚脐下1.5寸,按下去会有酸胀感

方法:双手重叠,用掌心顺时针按摩5分钟,逆时针按摩五分钟。不能饱腹时按,最好是饭后洗完澡再按

按摩气海穴,具有温中、行气、扶阳的作用,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天枢穴】横平脐中,旁开两寸,左右各一个

方法:按摩天枢穴也是用掌心按摩顺时针5分钟,逆时针5分钟


湿邪和寒邪一旦出现,伤害最大的就是肺脏。

寒湿伤肺

肺主气,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鼻炎、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与肺相关的毛病也找上门来,这就与湿邪和寒邪相关。

【肺受寒】咳嗽、干咳无痰或少量黄痰

【肺受寒+湿邪】咳嗽痰多、气虚无力

患者李先生,就是因为寒邪加上湿邪侵入肺部,导致20多年的鼻炎迁延不愈,并且已经从鼻炎发展为哮喘

专家告诉我们,很多人的鼻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就是寒邪与湿邪共同作祟所导致的。因此,要去根就需要祛寒祛湿。

祛寒:麻黄、桂枝、芍药、

祛湿: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

甘草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是药方,药方使用谨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