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钦太: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快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张福涛lu70kpm9 2019-12-06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教师信息素养遇到新形势,迎来新挑战,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本文从个人、学校、区域三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起来看。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文  |  胡钦太  刘丽清  张彦

一、新要求: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进了“2.0时代”。与1.0时代相比,2.0时代的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发生明显变化,面临转型升级。

从战略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从“带动”发展为“支撑引领”,重要性提升且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技术角度来看,2.0时代的技术触发点从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转变为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来看,十九大以来,创新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需要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而非原来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标准化人才。

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更多需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因而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工程2.0),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注重培养教师将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融合能力。

在探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之前,首先应当了解什么是教师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可大致分为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人文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信息人文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一系列面对信息、处理信息时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及人文修养。

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不难看出,它强调教师应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在此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并培养信息人文素养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发展受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强烈冲击,智能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在此形势下,教师首先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走出教学舒适区,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挑战。

其次,教师应该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教学全过程中,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

再次,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教师个人成长带来了良好机遇,教师应抓住机遇,提升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教学、数据分析和评价等信息化职业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研究表明,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步伐,新手教师应该抓住机遇,有效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其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时长将大大缩减。

最后,教师应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培养信息人文素养,包括信息批判意识、信息安全防范等,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做到文明、安全、健康上网,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二、新挑战:当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困境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但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下面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G省”开展的2018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调查为例进行说明。该调查范围覆盖该省21个地级市、252所中小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下列5个问题。

第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须提升(如图1)。教师在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困难进行归因时,认为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阻碍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占比60.6%。

第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严重不足,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施等过程中,教师都难以做到真正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如图2)。培训时,课件制作技术最受教师欢迎,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TPACK)受欢迎程度较低,说明教师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较少开展相应活动。

第三,教师极少在教学中使用在线课程,仅7.3%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过在线课程,各地市建成的区域共享课程只占总课程的1.9%,14.0%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完全不具备利用在线课程、开放资源和校外资源设计开放式学习活动的能力。

第四,教师缺乏应用数据辅助教学的能力。8.0%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无法应用即时反馈系统或教学行为数据对学生个体或群体发展进行诊断与分析。

第五,教师欠缺信息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只有18.1%的教师对“网络上所提供的课程相关信息来源就是正确的”表示质疑,18.5%的教师会对从网络中找到的课程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表示质疑。

不仅如此,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还遇到诸多阻力。

首先,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易流于形式。许多培训项目采用大班讲座的形式开展,不同教龄、专业背景、学段、区域、信息化能力水平的教师经常被混在一起参加同一个培训活动。对于不同主题、类型的培训项目,经常采用相同内容进行培训,导致重复培训,且培训内容陈旧,未随技术的发展而及时更新。

其次,信息化教学的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从学校视角看,信息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占比高达76.1%(如图3)。

从个人角度看,信息化教学缺乏教学创新团队的支持和帮助,相当多的教师不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改革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缺乏氛围。目前很多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校园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不利于教师养成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作、交流与成长的习惯。

三、新路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方法

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虽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整体推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三通两平台”成效显著,极大改善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教育领域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从个人、学校、区域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切实有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一)个人:提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

从教师个人角度看,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TPACK)。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英文缩写,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

TPACK是美国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总结出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的全新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可以将TPACK作为总体发展目标,并根据框架将其细分为三个步骤(如图4)。

第一,教师需深入了解、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从最基本的信息检索工具、信息交流工具,到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再到思维导图、网络学习空间等知识管理工具,教师必须循序渐进,熟练掌握并在教学中有效运用。

现阶段,教师尤其要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实现课前、前中、课后学习无缝衔接上的优势,将其与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进行整合,以此带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第二,教师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事实上,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已基本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需要将重心放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这里的“整合”更多是直接在个别教学环节中应用技术或工具达到某种特定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在线考试系统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设一门课程等。

第三,教师需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将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融会贯通,着力提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通过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等。

实际应用中,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往往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教学质量提升及教学改革创新。例如,探究式学习提倡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利用技术(如学科工具、虚拟学习系统、探究实验设备等)创设探究学习情境,用翻转课堂、可视化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方式,组织探究学习活动。

掌握了TPACK能力,教师能更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个性化、公平化、智慧化、现代化等发展目标。在TPACK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途径进一步拓宽,教师的信息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学校:优化支持服务体系,营造校园信息化氛围

从学校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需要一定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氛围及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应加速校园数字化进程,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软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便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另外,学校还需为教师设立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制作与运营支持服务、信息化教学研修支持服务等。

(三)区域: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质量

从区域角度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工程2.0引领下,一是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推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名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等的混合式培训与跨学科培训;二是在培训前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三是优化培训团队建设,对经常承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应慎重考察、严格要求;四是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组织培训团队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五是变革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测评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师研修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测评助学的精准性,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4)的研究成果。

(作者胡钦太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丽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读博士;张彦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读博士)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