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怎样倾听学生

 老刘tdrhg 2019-12-06


倾听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从而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生成的根据。对语文教学而言,倾听更是突出言语、突出言语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重要方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需手段。

我们要去倾听学生,那么,应该倾听什么呢?倾听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

倾听的条件


1.鼓励学生讲

这是教学理念问题。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言语的理念,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教师是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要给学生自由、平等的地位,热情鼓励,让学生敢讲,并努力讲好。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别忘了教师也有听觉功能,学生也有口头语言, 我国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倡导教师在课堂上真诚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解释,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念。”

2.教师认真听

这是态度问题。教师要尊重倾听对象。

对于学生发言,有的教师却不一定愿意听,总认为学生的表述不符合“标准答案”, 浅薄可笑时时可见,有什么好听的呢?最后还是“我来告诉你”。这样的倾听有耳无心,是得不到切实效果的。

3.要能听明白

这是能力、水平的问题。要努力从学生的视角看他们的意见;作为教师本人,应该加强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熟悉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问题,熟悉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感知能力,如果没有比学生高明的语言修养,你怎么能抓得住学生言语的中心意思,敏锐地觉察出他们言语中的优点和不足?

二、

倾听的内容

课堂上学生的言语表现大致有两类,一是对文本的朗读,二是陈述言语(比如问答、讨论)。从言语本身来说,也可分两方面, 一是言语内容,即学生讲了什么;二是言语形式,即学生是怎么讲的。我们从后者的分类来论述。

1.倾听学生的言语内容——指向意义

言语内容又可分两个:一是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二是言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就学生的文本朗读而言,言语的意义不是我们倾听的重点,我们着重要听的是学生能否传达出和文本相近的情感思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能否读出感情, 是否有感染力等。就学生的表述言语来说,我们首先要听的自然是他讲得对不对、准不准、好不好;其次是倾听其情感思想内涵,这一点比较重要,我们要仔细辨别学生说话的语气、神态,听他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察言观色”,把握学生的内心活动。

2.倾听学生的言语形式——指向表达

对语文教学来说,言语形式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正如王尚文教授所指出的:“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它们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集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 。……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所以我们倾听学生的言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倾听学生的言语形式。先说学生的朗读。我们首先要倾听学生字音读得准不准,声音是否饱满清晰,音量是否适中;其次要听他读得流利不流利,停顿是否准确,这其实很能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深不深(比如文言文的断句正确不正确就直接说明他懂还是不懂),语文素养高不高,语感好不好。而学生表述的言语,则更是我们倾听的重中之重。我们就要用“语文”的耳朵来倾听, 关注这么几个方面:①正确性,也就是有没有语法错误;②准确性,指遣词造句合理不合理,准确不准确,妥帖不妥帖;③概括性,即言语简洁不简洁,有没有废话;④完整性,即结构上完备不完备,是否有头有尾;⑤创造性,即在表达上有没有新意,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3.倾听学生的言语品质——指向思维

所谓的言语品质指的是言语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它体现言说者的个性和气质,比起言语形式和内容来更为本质,更为内在。对语文来说,我以为可以倾听这么几点:①形象性,说水是H₂O是化学,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那是物理,说是“有机体的养分”,那是生物……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秋波”,说“逝者如斯”,那才是语文,可以说,形象性是语文学科在言语品质上的根本要求;②情感性,语文是最接近艺术的一门学科,而艺术无疑就是情感的载体和表现方式,相比而言,语文的言语应该更能听得到感情的流动,我想把它称为真诚也可以;③清晰性,相比言语形式的清晰来讲,这里指的是对整体的言语来说,更接近思维,是对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必要控制和管理;④敏捷性,指在言语过程中,言说者能否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迅速的感知、判断、反应,使言语在行进中变化、推进。

三、倾听时的注意点

倾听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也不是说一倾听学生,什么事就都迎刃而解了,在倾听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倾听学生不要忽略了鼓励学生

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言说进行鼓励,让学生想说,乐意说;否则,你就没的听了,就听不到可靠的内容了。比如听到精彩处,称赞一句;听到动情处,会心一笑……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打断学生的话,及时纠正其表述中的问题,或要求他重述,或提出些要求,或要求作出解释,这些常常能体现出教师重视学生、认真倾听的态度,对学生来说,都是积极的信号。在听的过程中,还要保持欢迎的神态、和蔼的态度,即用神情和肢体语言告诉学生你讲得很好,我正在认真听。一定要避免假听,就是心不在焉,神情马虎,目光游移,但还要装出听的样子。在听完之后最好能对学生的言说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价,它会很大地鼓舞学生,使之产生成就感,使之有自我价值体现的感觉,从而充满自信。

2.倾听学生不能代替教师的言说

现在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师一说到底的样子外,另一极端就是让学生一说到底,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只是站在那里传递话筒(公开课时)和没有原则、没有标准地附和学生的言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之所以要倾听,一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二是为了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是为了什么呢?——更好地说。否则,一节课下来,只带一双耳朵去,倾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教师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而且也不一定战战兢兢不敢多说。

3.倾听学生不要忘了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得到别人的尊重才会明白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得到别人的理解才会接近理解你的人,从而希望也去了解别人。就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最根本的,我们如果能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无疑是最大的收获。——为了这个,我们也要尽量多地去朗读文本, 暗示或明示学生:书面言语的最好学习方法也是“倾听”——让文本发出它们应该有的声音吧。“在这种教育生活中……教师用全部的感官潜能真诚地去言说、去倾听,理解和呼应学生从生命深处发出的所有声音,这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善,它充盈着关怀和仁爱。因此教师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倾听学生的自由言说的同时, 也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会个体性的表达,学会去倾听他人,因而师生都因为彼此的相互倾听、相互接纳,而进入一种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 在倾听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这样的教育生活展现出来的是生命过程能动的、鲜活的特性,充满着向善的驱力。

——《语文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