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中医|“风”、“寒”、“热”看腰痛,如何辩证治疗?

 雪山飞狐之独狼 2019-12-06

腰痛, 又称为“腰脊痛”, 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穴运行不畅, 或失于濡养, 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相当于西医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及梨状肌综合征等腰部肌肉、神经及脊柱相关疾病,《黄帝内经》对腰痛这一病症的了解。

风是万恶之源。人的身体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护,就很容易被入侵导致生病。《灵枢经·百病始生》中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风邪引起的背痛也由于经络内虚,致使经络气血不通, 引发腰痛, 并伴见头项疼痛、背寒、发热等症。

《素问·举痛论》中说:“经脉流行不止, 环周不休, 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可见,寒邪的致病因素是由于其“集、诱、凝”的特性,导致局部血气衰竭和疼痛。在《素问·咳论》中,提到了寒邪引起的腰痛:“五脏各寒,然后病,微咳,甚至痛,肾咳,再咳,腰背痛。”肾负责气的吸收,腰为肾之府。当寒邪侵袭肾脏时,肾的气吸收功能受损,阳气衰竭。因此,不仅咳嗽,而且气血在腰部的部分停滞,导致“诱发疼痛”。

从“《素问·刺热》可看出热邪与腰痛的关系。脾虚者如有肾热,应先患腰痛、骨痛、渴饮、体温升高。脾是主要的肌肉。如果脾脏受热损伤,肌肉就会失去弹性,导致疼痛和无法投掷。肾为主要骨,热烧精,则腰椎不能抬起,可见疼痛。根据《黄帝内经》,腰痛的发病并不全是风寒之邪所致,也不全是阳虚寒凝所致。高温还会影响肌肉和骨骼的营养,引起腰痛。由此可见,腰痛的治疗不仅可以采用温性补品,还可以注意一些患者的滋阴降温需求。如果不使用温补祛寒的产品,体液和阴血会越来越少,筋骨的邪热无法消除,背部疼痛也无法恢复

因此,根据《黄帝内经》,腰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风、寒、热。核心腰痛的病机是气血作用的病理基础,气和血的缺乏导致人体缺乏运动或气、血和体液,也就是所说的“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认为风、寒、热造成了气血的“不通”与“不荣”, 导致腰痛的发生。因此, 治疗应该“通之”“荣之”, 根据腰痛的不同临床表现, 施以脏腑辨证或经络辨证, 明确主要病位, 采用针刺和刺络, 配合中药汤剂、火针、艾灸、导引等辅助手段, 优化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