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一蹴而就的教育

 名胜馆 2019-12-07

文/陈迹

      在我国,教育成了倍受人们指责最多的行业!其中指责最多的要算应试教育,并列举出应试教育的种种“恶果”。哎!说搞素质教育吧,适合人的发展,但又说不适合中国现实国情,说基层老百姓的子女要“翻身”就得靠应试教育,理由是公平是第一位的(包括学生身心及愉快性),要用统一考试,依据分数来衡量是最公平的,反对自主招生等等。

       毋庸置疑“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大环境未相应改变难真正实施,事实上只要存在差额招生(要淘汰一部分),统考就不可避免,单单口号式的“素质教育”怎么能真正实施!于是思考后,觉得来个“双管齐下”: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打击各类补课;另一方面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因素,用“新课程标准”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间接辅助素质教育的实施。

       众所周知,目前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国情所定。就一般而言,考入好大学就相对好找工作,就相对有好的出路,所以只能去应试、去挤独木桥,其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就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不是相对的。应试教育重知,旨在提高人的知识素质。素质教育重行,旨在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所说的“知行合一”。

      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它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项政策,他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其中几乎不掺杂任何人情事故原则,也不包含权利入侵(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相信现在能读上大学的应该就只有少量的农村学生的存在),要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自然而然就全都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现实是应试教育改变了许多寒门子弟、基层百姓们的命运。

      我倒认为在目前国情下,既然改变不了应试,就改变试题测试内容和方式,比如多考查能力方面试题,少考纯粹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试题,让这“指挥棒”逼你去偏向”素质教育“行为,让试题现实化、能力化。当然这可能是一厢情愿,实际上难操作,如有些学科不好命题等。

     因此,我认为在较长的年限里, 教育依然是一个左右为难的行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