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式学习 情境认知理论

 凡人sypls 2019-12-07

主题式学习(英译名称Theme-Based-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探究成为学习的基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用能力成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主题式学习是围绕在一个真实性、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的环境,强调学习情境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并且建构自己的观点;提出学习成果,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特点

4模式

5意义

6实践运用

7结束语

1、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断向前发展。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这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受到所在的更广泛的情境脉络的极大影响。

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与“实践共同体”等要素。认为情景学习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边缘性”意味着置身于由某个共同体定义的参与领域中多元化的、多样性的、或多或少地投入和包含于其中的存在方式,关系到在社会世界中的定位。合法的边缘性暗示着权力关系的社会结构。边缘性是一个授权的位置,合法的边缘性本身就是拥权和失权的源头。一个实践共同体有“共同的文化传统”、“相互依赖的系统”和“再生产循环”等重要特点。
2、情境认知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创设合理的情境
运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情境,而且必须基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这种情境能够使学生有机会生成问题和提出各种假设,并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过程中获取丰富的资源,同时,该情境还应提供其他丰富的例证或类似问题以使得学习者产生概括化与迁移。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教师要想运用好情境认知教学模式,首先,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其次,要多接触实际工作,亲身体验真实的情境。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对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2)转换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其教学方式也主要是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是针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的方式,而对于学生“学”的关注相对较少。但是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也从原来的主导变成了“支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在一个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既是情境的主要创设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者。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使师生关系从正式的、刻板的、权威的转变为非正式的、平等的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转变自己的心态,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创设相关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习者与现实环境、知与行是分离的,学校关注的是抽象的、简化的和去情境化的概念。学生所解决的问题是结构良好的问题,一般能在3-5分钟内解决。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要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而情境认知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从创设的情境中人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努力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主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进入情境、大胆提出问题、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参与情境创设,指导学生、甚至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的解决。这种过程的变化,对于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参与动手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要从听话者转变为对话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来讲也要跨越心理障碍,这种跨越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情境认知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4、情景认知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出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构建。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以反映这种活动的真实的需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好活动情境,将知识和道理蕴涵其中,启发学生去发现和体验,从中抽象、概括出知识的概念。情境教育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不再视学习为刺激——反应单一的对应关系,而是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真实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置身其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从不同的方面理解,便于他们活跃思维,抒发情感,张扬个性。
5、情景认知理论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在资源开发中,资源是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密切相关的,我们在了解资源的相关情况时,都要与实际的背景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资源开发时,都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从而来做详细而真实的资源开发计划。
不论是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网络教育还是资源开发,情景认知理论的运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情景认知理论的指导下,他们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