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处理职场里的“低头拉车”现象?

 blackhappy 2019-12-08

【Pop职言】职场里需要99%的人“低头拉车”,只需要1%的人“抬头看路”,加强互动交流,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啦。

第一,“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各司其职,不要错位。

在公司里高级管理者负责战略,中级管理者负责战术,基层员工负责执行。

当然,这是基本原则,实际工作中,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研发或营销策略等等,各级管理者都必须要参与,公司决策依据的各种研究报告的数据也是来自于基层一线员工的采集。

所以,公司运营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公司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假如“低头拉车”的天天想着发展方向问题,车子就会在原地打转,假如所有“低头拉车”的都在想着战略战术问题,公司就会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停滞不前。

同理,假如“抬头看路”的天天想着拉车问题,车子是拉好了,可能还拉的飞快,最终结果可能是南辕北撤,与公司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第二,“抬头看路”的要经常与“低头拉车”的互动交流,拉车的方向不要跑偏。

“方向错了,再努力也不过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说的没错。

“低头拉车”的由于自己的学识、阅历、能力较低,掌握的公司信息资源有限,所处的职位与级别的局限性,所以很难在公司发展方向上有着准确的研判。

“低头拉车”的要做的就是把车拉好,同时把路途中遇到的情况及时与“抬头看路”的交流互动,给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抬头看路”的要做的就是把拉车方向设计好,对于市场一线反馈的信息,要及时研究,客观分析,并对一线员工给予指导。需要改变行车路线时,要及时调整,毕竟市场如战场。

第三,“抬头看路”的要经常与“低头拉车”的研究分析,拉车的方法要正确,态度要端正。

工作是有方法论的,是讲究科学的,提质增效需要“抬头看路”的与“低头拉车”的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拉车的方法和技巧,确保货物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把车拉快。

工作除了讲究硬性的方法论,还要讲究柔性的薪酬绩效与企业文化。

每当“低头拉车”的真的是仅仅是闷头拉车时,每当“低头拉车”的不再与“抬头看路”的进行有效沟通时,我们就要研究分析方法论失效的原因。是不是员工思想有了波动,是不是薪酬待遇与绩效考核的问题,“抬头看路”的新课题就来了。

“抬头看路”的要把每一个“低头拉车”的个体统筹起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战术集结起来,利用局部优势力量的对比差异,搞兵团大战,一举扭转乾坤,打败敌人。

“抬头看路”的要把每一个“低头拉车”的个体分开来看,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有的优势和特点,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其位,谋其政。在职场中“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是辩证的关系,两者的工作是深度融合的,不能割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