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廿九上、邵伯悬湖

 闻理书屋 2019-12-10


     1600多年前,邵伯古镇以东还是茫茫湖面,有古艾菱湖、渌洋湖、荇丝湖和星荡湖等湖荡。谢安在邵伯古镇西侧筑埭,护佑低洼农田,使扬州到邵伯一带成为宜居之地,仅在低洼处留有湖泊,古邗沟就从中穿过,这里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邵伯湖最早见于《水经注》中,当时叫武广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邗沟开挖的时候,引江水经茱萸湾北上,在武广湖(今邵伯湖)和陆阳湖(渌洋湖)之间,到宋代才开始有邵伯湖之称。邵伯古镇中大街古巡检司的院子里有一棵古甘棠树,据说就是因念谢安筑埭治水有功而植,邵伯湖因而又名甘棠湖。那时,邵伯湖还仅是一个小型湖泊。

一直到明代,邵伯湖水系井然,在汩汩清流的滋润下,扬州东北部平原桑麻披绿,稻麦飘香,较少水旱灾害。邵伯湖风帆渔槕,往来不绝,邵伯荷花远近闻名。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尝曾主持操办了“荷花酒筵”。清代的邹熊写道:“扬州女儿红罗襦,阿姊摇船阿妹俱。姊采莲花妹采叶,要他叶上走明珠。”

1431年,平江伯陈瑄开芒稻河,修筑运河大堤,以抬高运河的水位,保证京杭大运河的通航,这样就形成了两湖夹一河(东为古渌洋湖、艾菱湖、西为古邵伯湖)的雏形。

     明朝中期以后,黄河泥沙淤积,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底抬高,洪泽湖和高邮湖逐渐变为悬湖;为了保漕运,人为抬升运河水位,不断加高运河大堤,运河以东地区则形成里下河洼地。

运河以西地区,运河水位上升,这样一来,邵伯湖的形势严峻了起来。万历年间江都县知县张宁说:“过去高邮、宝应问题严重,现在邵伯的问题更严重。”于是决定开河。本来准备从瓦窑铺开河,但是当时扬州沿河(湾头)已有集市、街道,于是决定在邵伯镇南金家湾开河。

1595年,为了防止明祖陵被淹和保护漕运,当时的总理河督杨一魁接万历皇帝旨意,开始实施“分黄导淮”工程,开挖金湾河,修建金湾北闸和芒稻减水闸,加高运河大堤,引黄济运,从此,拉开黄河、淮河水自扬州入海、入江的序幕。

每年汛期,黄河、淮河洪水一路上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冲向低洼的东南方,邵伯湖一时间风急水吼,浊浪滔天,给扬州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邵伯地处高邮、江都交通要到,明清以来一直都是官府漕运的咽喉要地,是黄河、淮河洪水入江的重要通道。为了力保邵伯古镇以东地区不被淹,开始不断加高堤坝,以阻挡洪水对里下河洼地的侵袭。水涨坝高,又由于黄河水泥沙淤积,湖底不断淤积,使邵伯湖逐渐成为一个湖底高过东部平地的悬湖。

由于接纳了黄河、淮河的洪水,邵伯湖则由一个小湖逐渐演变为大的湖泊。明万历《江都县志》云:邵伯运河以西有“邵伯、黄之、赤岸、新城、白茆、朱家六湖”。 清代乾隆皇帝曾形容邵伯湖:“东西南北四湖通,谢傅遗休拟召公。” 这说明当时的邵伯湖四面都是湖泊,黄河、淮河洪水南泄,小湖才汇聚成了大的的邵伯湖。

当时,漕运都要经邵伯湖而过,湖面风大浪急,为了解决了邵伯湖的风涛之险。1600年,邵伯湖开通月河(里运河),避免了邵伯湖风浪大,船舶经常翻船的劫难,形成了东为里下河洼地、中为运河、西为邵伯湖的格局。

   1851年,黄河、淮河大水,冲毁三河坝,洪水下泄,入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以金湾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至三江营入江。至此,形成淮河入江水道。黄河、淮河的洪水全部由此南排入江。每当洪汛季节,淮河水不能顺利下泄,又受长江江水壅托,又进一步抬高了运西诸湖的水位,使邵伯湖湖面日渐拓宽。

1855年黄河虽然北去,但淮河本身就是一条洪水肆虐的大河,淮河入海通道已经完全淤塞,汹涌的洪水涌入邵伯湖中,引起灾害仍然很大。

1931年的大水,邵伯镇惨遭灭顶,决堤的洪水吞啮了几千条生命,邵伯以东地区,一片汪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