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好了明理 2019-12-11

(一)「冓」字象形:「双鱼」或「两器」

汉字「冓」在甲骨文、金文中字形如下图,很明显是两个相同的符号,呈上下相对之状: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那么,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从何种事物取像呢?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目前,古文字学界对这个符号的象形,以及「冓」的构字意图,大致来说有两种解释:

  • 此符号是「鱼」的象形,「冓」字像「两鱼嘴对嘴」之形。
  • 此符号是「古器物」的象形,「冓」字像「两器物对交」之状。(是何种古器物有多种说法,下文再详谈)

应该说这两种说法各自言之成理,所以,才无法取得一致,多说并存。下文我就当「搬运工」做一个文献综述,读者也可自行取舍判断。


(二)、「冓」像「双鱼对口」之形,男欢女爱的隐喻

这种说法来自古文字学家李孝定、徐中舒等人,主要依据是甲骨文、金文的「冓」,从字形来看像「一上一下,嘴对嘴的两条鱼」。

我们来看《甲骨文合集23354》中的「冓」字,从字形来看确实有「鱼」的特征——「头、尾、鳍」: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但是,李孝定并没有言之凿凿,只是说「冓」字「疑是二鱼相遇之形」: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1

李孝定认为「冓」是「遘遇」之「遘」的本字:

《说文》:遘,遇也。

「冓」在甲骨文中大多数表示「遇」的意思,比如:

《合集30235》:「其冓大鳳(風)」——遇到大风。

《合集12733》:「其冓大雨」——遇到大雨。

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在他所编的《甲骨文字典》中也有相同的看法:象「两鱼相遇」之形,会「遘遇」之意。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2

另外,「冓」在金文中也引申表示「男女婚配」之义,这个引申义的后起字也即「婚媾、媾和」之「媾」:

(厂员)弔多父盤︰兄弟、者(諸)子、婚冓(媾)無不喜。

《易经》中也有「匪寇婚冓(媾)」之句。李孝定认为这个意义是从「冓」的「相遇」之义引申而来。

有些学者认为从民俗角度也可以解释,「鱼」的意象在中国民俗中一直都有「男女婚配、生殖繁衍」相关。

训诂学家孙雍長指出,在中国很多地方民俗中认为「鱼交配的时候是口对口」,「冓」字应该与此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中,有一篇叫做《说鱼》的论文,讨论古今中外的民俗中,「鱼」这个意象与「性」的隐喻。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 《诗经》《左传》等经典文献以及古代诗文中,非常频繁的用鱼的意象表示男欢女爱、配偶、情侣等等。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 在古代诗词中,「双鱼」是爱情的象征。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 各种少数民族的民歌诗词中,往往用「鲤鱼、双鱼」隐喻「男女之爱」。「钓鱼、吃鱼、捕鱼」有「猎艳」的隐喻。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闻一多先生认为用「鱼」象征「配偶」,可能来自鱼旺盛的繁殖力,民俗中的「鲤鱼摆子」寓意「男女媾和」以及「旺盛生育能力」。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而且在古埃及、西亚文化中,希腊等民族中,都有崇拜鱼神的习俗,「鱼」象征爱情和生殖。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闻一多《说鱼》,引自注3

闻一多引用了非常多的古文献和民俗资料,我只截取了一下部分。另外我想,汉族年画中「双鱼」总是和「白胖小子」一起出现,也是不言自明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所以,「冓」从「双鱼对口」之形取像,会意「相遇、相合」,同时也可引申表示「男女婚媾、媾和」之意。也就是说:

  • 「冓」的「相遇、遇见」之意,其后起分化字是「遘」,异构字为「觏」。
  • 「冓」的「婚配、交合」之意,其后起分化字是「媾」。

我将这种说法称之为「双鱼说」。


(三)、「双鱼说」存在的问题

「冓」的「双鱼说」从「字形」和「民俗」两方面的证据来看,似乎言之成理,但提出此说的李孝定似乎并不那么确凿,只说「疑似」,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这种说法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只能自洽,无法他洽。

首先,我们来看「冓」的古今字形演变: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4

可以看出,古文字「冓」中表示两只「鱼」符号本来相同,演变成今文字产生了讹变,上下变得不一样,因为倒字实在不好写。所以,今文字的「冓」上面写成「三横两竖」,下面则是个「冉」。

所以,如果不讹变,「冓」字应该写作上下相对的两个「冉」,下图字形1: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所以,「冓」字其实从二「冉」,从「冉」的字还有「再、爯(稱)」,下图是「冓、再、爯」的古文字,可以看出,都有「冉」这个符号: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李孝定将「冓」字中的「冉」解释成「鱼」,那「再、爯」中的「冉」解释成「鱼」,则很说通。

其次,「冓、再、爯」古文字中的「冉」,只有个别字形跟古文字的「鱼」有点相似,其余大多数字形跟「鱼」差别很大: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所以,「冓」的「双鱼说」存在两个问题:

  • 古文字「冓」字的「冉」,跟古文字的「鱼」有一定差别。
  • 古文字「冓、冉、再」中都有「冉」这个符号,解释成「鱼」说不通。

这就是李孝定只敢说「疑似双鱼相遇」的原因。


(四)、「冓」像「双器对交」之形,

前面说了,「双鱼说」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冓」像「双器对交之形」,就称之为「双器说」,但是,这个「器」具体指什么,也有多种解释。

说法一:「冓」像「房屋栋材交合之形」

此说主要依据《說文》的解释:

《说文》:冓,交積材也,象對交之形。

清代段玉裁和王筠以及近代学者马叙伦、日本学者高田忠周认为:「冓」是「構」的初文,像「交积材木以为屋室」,取像自古代建筑的木结构: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5

从「冓」的字形来看,可能是古代房屋建筑中的「斗拱」一类的承重木结构: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说法二:「冓」像「两覆甾相对之形」

这种说法来自唐兰先生,他将「冓、冉、再」三字一并进行了解释:

  • 「再」像「覆甾」之形,
  • 「冓」象「两覆甾背叠」之形
  • 「爯」象「手擧覆甾」之形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6

那么「覆甾」是个什么东西呢?

「甾」就是先秦的一种「缶」器,「甾」是楚国对「缶」的称谓,「缶」是用于盛酒、水、食物的器物,大致上相当于盆钵一类的器皿。

《說文》:甾,东楚名缶曰甾。象形。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从「甾」的古文字字形来看,一般认为「甾」是竹编缶器,大致上相当与今天的竹篮子吧。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那么,唐兰说的「覆甾」就是「倒扣的篮子」。

古文字「甾」跟「冓」中的「冉」确实有点相似,所以,唐兰将其解释成「两覆甾相对之形」。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说法三:「冓」像「竹器篝笼和基座」

这种说法来自郭沫若,他不认同唐兰「覆甾说」,认为「冓」是竹器篝笼和基座高脚篼的象形,所以,「冓」是「篝」的初文,「冓」的基座就是「再」,「再」也就是从基座「高脚篼」取像。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那么,「篝笼」是个什么东西呢?

也是类似竹篮的一种器具,「篝笼」可以用来装东西,也可以用来装木炭、香料熏香衣物、取暖,也叫做「熏笼、火笼、绣墩」。

《說文》:「篝,笿也。可熏衣。從竹冓聲。宋、楚謂竹篝牆以居也。」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清代熏衣的竹火笼

晚清民国照片中拿着火笼的孩子: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篝笼上面的竹熏罩: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火笼竹熏罩

当然,篝笼的形制可能多种多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我只是举个别例子让读者明白「篝」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可以说是古代的一种「取暖火器」。

大一点篝笼不可能用手拿,是如郭沫若所说有一个基座,故宫中就有这种东西,我暂时找不到照片。而且这个基座是可以当凳子坐的。

知道「篝笼」是什么东西,「篝火」的词源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另外,学者高鸿缙认为「冓」是「指事字」,不是从任何实物取像,就是纯粹的抽象符号,当然这种说法认同的人不多。

汉字源流:「冓」——「双鱼对口」还是「两器对交」?

注5


(五)、结尾语

综上所述,「双鱼说」能解释「冓」字,却不能很好的解释「冉、再」。而「双器说」能解释「冉、再」,但是从何物取像,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又好像各自都言之成理。

所以,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冓」本义「相遇、交接、结合」,至于是从「双鱼」还是「双器」取像,还无法取得一致。

而从「冓」的众多后起字,大部分都是从「相遇、结合」引申而来,随便举一些例子:

  • 「路途相遇」谓之「遘」。
  • 「木材结合」谓之「構」。
  • 「竹器交合」謂之「篝」。
  • 「男女結合」謂之「媾」。
  • 「水道相交」谓之「溝」。
  • 「交流谈话」谓之「講」。
  • 「交易買賣」謂之「購」。

所以,「冓」字到底象形何物,「鱼」还是「器」又或者只是纯粹抽象符号?读者自己去判断吧!

------------

参考文献

  1. 编纂委员会编纂.(2001).,《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册 4,页283。
  2. 徐中舒. (1988). 《甲骨文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页443
  3. 闻一多 (1994). 《闻一多全集 卷3·说鱼》. 湖北人民出版社.,页231
  4.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336
  5. 同注1。
  6. 同注1,册4,页2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