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濠梁知乐 2019-12-11

精美的浅浮雕、高浮雕古玉是古人流传的艺术瑰宝,凡到代浮雕多为古玉中的精品(图1)。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1-1:海昏侯墓出土玉剑首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1-2: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首

任何一件古玉浮雕精品,都有其深刻的精神内涵,这就是:精品古玉都是在几乎膜拜的虔诚恭敬状态下,以极其严谨的工艺程序雕琢出来的时代艺术品。

古玉浮雕如何制成,之前曾有过涉及但似有所不到(参见《古玉学步(64):战汉浮雕怎减地高浅之间存差异》)。真正到家的赏玉辨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方可颉取古玉之真章所在。所以在此重新玩味梳理,再识浮雕古工艺。

1、划样起稿。

古玉、尤其是高古玉,从最初“神玉”、“王玉”的高不可攀的神圣舞台上一路走来,其身份是特殊高贵的、其工艺是神秘不宣的。其制作过程近乎一个顶礼膜拜的敬仰,经过的程序十分严密近乎苛责。

古玉制作不会信手拈来,制什么样的玉器、合乎何等级规制,都有一定之规,制前皆有划样起稿,其规范除神圣之外,合乎自然界实际的美学诉求也是肯定的。划样起稿有虚、实之分,虚稿草样经有司审定通过后,进入起工程序,在实际作工的坯料上用砣具琢刻细边线纹实稿。参与审定的有司为社会精英阶层,宫廷作坊的工匠也都是时代的“工艺美术大师”,其塑造的动物形象必然机灵生动、植物形象也定然栩栩如生(图2)。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2-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剑首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2-2: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首

如果动物造型不合常规、甚至违背起码的自然法则,毫无美感可言,则止在稿样上就未达古之工艺精神了(图3)。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3

进入民玉时代(唐宋以来)后,虽然划样起稿已经走下神坛,但是其技术性的要求仍然会延续此前历代的制作规范,力求精美。

2、减地去料。

浮雕的关键工序就是挖出、去除多余的玉料——减地。而减地的方法高浮雕与浅浮雕之间有所不同。

①高浮雕减地:用管钻取料。细砣打稿后,用管钻在打稿细纹线外侧去料,形成凸起的浮雕纹样;为了符合所塑形象灵动的特征,需要用管钻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将移除。

此种高浮雕去料法,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未完工的玉剑珌(图4)是一个颇为难得的考古教材。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4-1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图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