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 ②③①④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 ④①②③ 2.研究人类起源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是( ) A. 神话B. 化石C. 传说D. 书籍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 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C. 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 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4.如图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如图所示图片,分别属于什么时期的房屋样式?( ) A. 河姆渡时期、半坡时期 B. 半坡时期、河姆渡时期 C. 河姆渡时期、元谋人时期 D. 半坡时期、北京人时期 5.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 6.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 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 D. 汉武帝 8.《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 分封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宗法制 9.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0.下列示意的现象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2.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C. 涿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13.右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 A. 进纳贡物,服从调兵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14.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D. 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1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B. 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 C. 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 D.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六辅渠 D. 白渠 20.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农业产量的提高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2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演进 B.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耕作技术的发展 D. 古代纹饰的演进 22.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24.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25.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长平之战 C. 楚庄王称霸中原 D. 合纵与连横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4分) (2)材料二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何种建筑?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石器?(10分) (3)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二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6分) 2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三: (1)为了将上图的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4分) (3)(3)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2分) 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除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外,当时商鞅还采取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2分)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29.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1) 观察如图一、二所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依据材料一说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什么新现象?(4分) (2)如图三所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说出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2分) (3)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战争连绵不断,请对此时期战争进行评价。(6分) 七上月考答案(1-7课) 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 - 5 C B B B D 6 -10 C A C B A 11-15 C D A D A 16-20 B A D A D 21-25 A B D D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的复原图,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4分) (2)图一是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它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10分) (3)会种植庄稼,居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等。(6分) 27.(1)禅让制;启。(4分)(2)分封制;周天子或周王。(4分) (3)巩固西周的统治。(2分) 28.(1)商鞅变法除了奖励耕战外还有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土地准许买卖.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 (2)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3)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改革需要胆识和勇气,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改革开放要循序渐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4分)(2)都江堰(2分) (3)不利: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 有利:促进各民族间交融;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等。(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