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青蛙写诗》一课为例谈标点符号的教学

 GXF360 2019-12-12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童诗歌。这首诗歌主要以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池塘里的蝌蚪、水泡等拟人化,变成逗号、句号,融入诗中,使学生对逗号、句号产生形象化的认识。

2017年10月31日,霍尼韦尔智能家居与京东深度合作暨新品上市发布会于北京成功举办。霍尼韦尔携手京东,强强联手共创互联网智能家居新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先锋,霍尼韦尔一直致力于为千万家庭提供一体化的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此次携手国内第一大家电零售平台京东商城开展深度合作,标志着两强联手共创互联网智能家居新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逗号、句号作为小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之一,贯穿于他们的整个学习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认识课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具体到一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就定为“认识句号、逗号以及常见的标点符号”。结合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逗号、句号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句子,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图文结合,活化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前段时间的学习主要是以汉语拼音和识字为主,相对来说,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较少,即使在朗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一些标点符号,也经常被学生忽略,对于各种标点符号长成什么样子,他们根本分不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认识标点符号呢?

1.中高速增长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经过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深圳经济发展轨迹出现大拐点, 2014、2015年降为个位数的增长,表明深圳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

结合《青蛙写诗》一课的内容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结合二、三、四小节思考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它们是怎样帮忙的。通过阅读课文与观察插图相结合,学生们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了关于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象。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再鼓励学生把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形象与自己熟悉的小蝌蚪、水泡泡与一串水珠的形象关联起来。最后,教师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图形与标点符号的关联。这样教学,图文结合,有效关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

二、反复朗读,引领学生感悟标点符号的特点

逗号、句号作为这一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引领学生感受逗号与句号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标点符号的特点。

(一)朗读青蛙写诗,感受逗号与句号的特点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来说,除了要认识标点符号的样子以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句子的概念”,并通过逗号、句号、省略号来读出句子的停顿,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对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第五小节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准确圈出句子中的逗号与句号。为了促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教师还可以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小逗号,像蝌蚪,句间停顿它帮忙;小句号,像水泡,句子末尾它来到;读课文,看标点,无论逗号和句号,我们都要等一等,逗号停的时间短,句号停的时间长,我们都要记住它,千万别忘掉。”

然后,教师就可以把第五小节作为朗读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接着教师范读,然后再让学生揣摩读、交流读等。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是不一样的。《青蛙写诗》中主要是以重复不同次数的“呱”,并适时地配以逗号、句号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与认识标点符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从“呱”出现的次数来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停的时间短,句号停的时间长”。这样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朗读课文,在全文朗读中感受标点符号的特点

在《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对逗号与句号在句子间停顿时间的长短有了初步的感受以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种感悟及时运用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学生能够从读好一段话的停顿逐步迁移到读好整篇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句子的概念。

如《青蛙写诗》的第一小节:“下雨了,雨点儿淅淅沥沥,沙啦啦……”这个小节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是引领学生进行朗读迁移训练的最合适的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因为它里面包含了逗号与句号;其次,是因为它的第一个句子比较完整,且结构简单,内容明确;再有,其他小节中虽然也有逗号与句号,但是在内容表达上却不够具体。鉴于课文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然后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逗号与句号停顿时间的长短上,让学生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来。有了第一小节的朗读作为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其他小节的时候,学生对于逗号、句号停顿时间长短的把握就更加自然、贴切了。

在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入歌词优美、具有正能量、具有学习价值的歌曲,最好是能与古典文化贴近的流行音乐。以歌曲《但愿人长久》为例,其改编自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词亦为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作为歌曲的歌词,将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蕴融入到了时下较为受学生欢迎的流行歌曲中,赏析的时候再配以相思望月的意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在《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获得对逗号、句号的认识,教师就要在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由一个小节的朗读迁移到整篇课文的朗读中。这样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对逗号、句号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三、模仿创编,深化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生对逗号、句号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之后,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运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而且他们特别喜欢模仿。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条件,让他们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这次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连共付出了十八条宝贵的生命。马国平想着,顺着坡坎一步步向半山腰走去。半道上,见几个担架员,抬着一副副用白布蒙得严严实实的担架走过来。

在《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受青蛙写诗的启发与影响,也特别想模仿青蛙去创编属于自己的小诗。基于这种学习契机,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丛林诗歌大会”的情境。教师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仿照青蛙的样子,用上一定的拟声词进行口头小诗的创作,并请小蝌蚪(逗号)、水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来帮忙。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有的以“鸭子写诗”为主题展开创编:“鸭子的诗写成了: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有的说:“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小猫说:‘我要写诗了!’”……就这样,学生们以“嗡嗡,喵喵,咕咕,汪汪”等拟声词展开了小诗创作。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而且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他们对于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语文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由此可见,在《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对逗号、句号等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之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的样式进行创编。这样,学生对逗号与句号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从而有利于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逗号、句号作为学生初步需要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之一。教师不应硬性地把这些语文知识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应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再结合课文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创编运用等活动活化对逗号和句号的认识,使学生觉得学习标点符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而真正爱上语文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