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积薄发,柳暗花明——如何做好翻译题

 老刘tdrhg 2019-12-13

考试中,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1.以今释古。古人的思想与今人有一定的差异,古文中的词语也有的与现代汉语迥然有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以古人的思想标准和行为习惯去理解古人”,要充分重视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忌以今释古,望文生义。除了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外,特别要注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为“旧例、先例”;“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色”中的“妻子”意为“妻子儿女”。考生如果没有双音节古今异义词的丰富积累,则会直接照抄,陷入“以今释古”误区。

2.丢落词语。翻译文言文讲究字字落实,但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还是会因为思维不缜密或粗心大意丢落词语,造成个别字词没有翻译出来,无谓失分。此种类型更重要的一种情况是“省略未补”。文言文中有一种省略现象,是在前一句有主语的情况下,下一句省略主语,又非承前省略,是硬生生省略了另外一个主语,或是省略传主,或是他人,或是省略地点,考生必须能够根据文意自己判断省略的主语到底是什么,一旦忽视,就会失分。如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第7题:(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此句中的“不报”前主语省略,但不是承前省略“吏部”,根据文意可知,此处省略了“皇上”,翻译时就要补上“(皇上)没有回复”。

3.句式不明。所谓“句式不明”,主要指考生在翻译中遇到特殊句式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没有落实句式特点或者对固定句式翻译不准确。“句式”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特殊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这四种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二是固定句式,如“若……何、无乃……与、非惟……抑或、庸……乎、无以……有以……”等系列句式,要牢固掌握。如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第13题:(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何以使为”中“何以……为”为固定句式,相应翻译为“为什么还要……呢”,如果没有相应的积累,翻译时就会很盲目,造成失分。

4.忽视修辞。有些时候,需要翻译的句子中出现了比喻、借代、婉曲、用典、互文等手法,也要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其语境义,这时候要采用“意译”的方法,一旦忽视,也会造成失分。如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第7题:(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其中“龃龉”本指“牙齿不齐,上下不合”,在这里显然是比喻,喻“抵触不合”,引申为“攻击倾轧”。

如何规避误区

要规避以上误区,文言文翻译题要做到几条。首先是要结合语境,把握句意。结合上下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联想推敲,忠实原意。其次要增强得分点意识。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做题时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便引起注意。第三,落实文言特殊句式特点,翻译时要体现;关注固定句式。第四,结合背景。阅读文言文要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背景的显示可能是直接的,如文末注明文章作者、出处等或有简单的背景注释;也可能是间接的,从文中的人物及事件或细节中推断出来。结合背景,对文章的理解才不会失之于主观臆测。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