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净化教学语言 提高课堂实效

 GXF360 2019-12-13

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正确、规范使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存在语言不规范的行为。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语言进行规范,要全面戒除“冷语”、规避“烦语”、少说“病语”、清理“浮语”,为学生做出语言表率,以成功激活语文课堂。

一、戒除“冷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冷语”,是教师对学生举止看不惯,进而发出嘲弄、挖苦、讽刺的语言。小学生言行存在一些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一味地讽刺挖苦,不仅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一旦学生对教师存在隔阂感,不能形成和谐的互动,教与学的矛盾就会被激化,课堂教学便会是死水一潭。语文教学要求师生有更多的良性互动。如果因为教师的“冷语”恶化了师生关系,那么这对语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

课堂教学追求师生的和谐互动。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面对学生的个性发言,要有宽容和鼓励态度,不应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学生出现不当言论,教师也要正面引导,任何冷嘲热讽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如,教学《千人糕》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到‘千人糕’这个题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学生给出各式各样的回答。有一个学生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认为是一千个人吃的大蛋糕,后来才知道不是这回事。”面对学生的答案,不同的教师会给出不同的回应。第一位教师这样评价:“一看你就是一枚吃货,除了吃的,你就不会想到别的了。”学生哄堂大笑,再看那个学生,面红耳赤,再也不说话了。第二位教师这样回应:“能够想到是千人吃的大蛋糕,真是不错,说明你的思维是比较敏捷的。”再看这个学生,表情轻松,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面对同一件事,教师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学生最在意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坚决不能做“毒舌”,宁愿不说,也不要对学生冷嘲热讽。图口舌之快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自尊心和进取心。面对学生不当言论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即使批评也要避免简单粗暴。言语冷暴力是最不可取的。

高血压与糖尿病两种疾病互相影响,增加疾病治疗难度;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激活剂血管紧张素II含量较高,该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球结构,导致肾小球血压上升,导致肾脏损伤,影响肾功能。

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体因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智力水平、性格气质等不同,对他们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策略就要有所不同。要因时制宜、因生制宜,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在教育过程中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要了解每个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做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二、规避“烦语”,精简课堂教学环节

“烦语”,是指教师的语言啰唆。在课堂上,“烦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是教师需要正视和反思的问题。有的是意识问题造成的,有的则是能力问题造成的。不论哪一种情况,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语言进行全面改进。

她睁眼看着窗外,从半夜醒来,直到天色渐亮,一夜间,阳台上盖了一床雪的被子。易非看着那雪被子越来越厚,衬着雪的背景也越来越明亮。东方发白了。小巷子里有第一个孩子起来,开了门,对着雪地大呼小叫时,易非也起来了。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性,避免出现太多的“烦语”,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时时自我检讨的问题。如,教学《我是一只小虫子》一文时,在面对最后一段内容时,教师往往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第一位教师这样讲解:“做一只小虫子是自由自在的,高兴时可以使劲地叫哇叫,在夜晚草地里尽情地歌唱。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是有用意的。他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第二位教师这样引导:“做一只虫子是自由的、快乐的,这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呢?”通过对比两位教师的教学引导,我们很容易发现:第一位教师讲了半天也没有让学生明白该如何思考,而第二位教师只有短短的提示,便给学生画出清晰的思考路线。从这两位教师的教学引导中可以看出,第一位教师的语言比较啰唆,指向不够明确。

教师教学语言是不是简练,只有通过比较才会发现。少讲精讲,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它对教师教学语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要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

三、少说“病语”,规范教学交流语言

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如果教师常常说“病语”,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的学习,教师病句连篇,学生如何能够学好语文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从思想深处展开反省,自觉学习规范的语言,并在课前字斟句酌,选用正确、规范的语言。只有“三思而后说”,才能避免“病语”的出现。

又如鲍照的《代春日行》采用民间谣谚的三言句,隔句押韵,描写了岁首青年男女郊外春游的欢乐情景,尾句“两相思。两不知”描写了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的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沈德潜评曰:“声情骀荡。末六字比‘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深。”(《古诗源》卷十一)

所谓“言多必失”,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病语”是在所难免的。但作为语文教师,还是要以严谨的态度,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不要出现太过明显的“病语”,以免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文,教师在讲解喜鹊妈妈教“喜鹊弟弟”拼音的相关内容时,很容易出现一些语言上的问题。第一位教师这样讲解:“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拼音字母发出的音是‘鹊!鹊!鹊!’,作者理解为‘a、o、e’,喜鹊弟弟理解为‘鹊,鹊,鹊……’,这个理解正确吗?”第二位教师这样讲解:“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喜鹊阿姨教‘鹊!鹊!鹊!’,喜鹊弟弟跟学‘鹊,鹊,鹊’,作者却理解为拼音字母‘a、o、e’。”解释同一个问题,第一位教师说的话出现了歧义。最后一个问句,是针对谁说的呢?指代不明。

教学语言要求精确严谨,不能出现语法错误。因为学生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就可能会传递出错误的信息,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语言表达习惯。这是比较严重的后果。

四、清理“浮语”,客观展开学习评价

所谓“浮语”,是指教师对学生过分夸奖的语言。在对进行鼓励性评价时,我们提倡要不惜赞美之词。于是,很多教师会对学生展开漫无边际地“吹嘘”。这种做法无疑是不科学的。学生需要鼓励,但不能超出一定范围。过分夸赞不能让学生自知,这是对学生的毒害。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最棒!”“你真牛!”“你真厉害!”“你是神童!”学生对教师评语最为敏感。这样的评价,很容易形成误导,使学生认为自己真的是“天下第一”了。因此,教师需要客观对待学生的进步,使用适当的鼓励性语言,不可形成浮夸之风。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但不能夸大其词。如何做到适当呢?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教学《青蛙卖泥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绎活动,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小兔、小蝴蝶、小鸟等动物的运动状态。在表演飞鸟时,学生还加进了台词:“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希望有茂密的树林,也需要有清新的空气。”教师这样评价:“你的表演真棒!不仅展示了小鸟飞翔动作,还引入环保主题,说明你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极为关注的,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骄傲。”学生本来很快乐的,经过教师这样评价之后,反而变得有些拘谨了,不知该如何回应了。很显然,教师的评价有些牵强了,使学生不知所措。如果教师这样评价:“你的表演真的很形象,台词设计也很有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继续加油!”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自然会非常受用。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应该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并能够获得前进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最为适合的。

教师教学语言需要规范,这是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会不自然地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教学语言,无形中对语文课堂造成了“污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要净化课堂语言,运用规范健康的语言施教,给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