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单元集中识字教学策略优化窥探 ——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为例

 GXF360 2019-12-13

对于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来说,识字写字是其重要任务。统编教材第一学段教学中均安排“识字”独立单元,其目的是通过单元集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渗透识字方法,提升识字能力。对于第一学段语文教师来说,要善于与教材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准确把握编辑意图,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以便着实提升识字质效,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本文紧扣第一学段单元识字,浅析集中识字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一、与教材编者对话,结合编辑意图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编者进行对话,以便准确把握编辑意图。对于识字教学而言,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小学生生性好动,如果直接讲解,重复抄写练习,其过程必然枯燥,自然识字效果也会大大减低。而统编教材别具匠心,即便是简单的识字,也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其目的一方面结合学生生性特点,有效激发他们识字兴趣,使其通过多种形式感知中国汉字乃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继而主动去识字;另一方面,也是结合汉字构字特点进行编排,以便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走进汉字,了解汉字构字规律,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文、奠定阅读基础创造条件。

如今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数量不断扩大,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督范围也是变得广泛,涉及到的部门以及人员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在建筑建设中展开监督就出现了权责不清的现象,导致质量安全的监督难度在不断提升。如今国内的管理体制逐渐改革,建筑安全以及质量投入的资源在减少,导致了监督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也是降低了监督的质量以及全面性,对工程效率也是一种影响。

第一,以去殖民地化为目的进行教会的自我纯洁。在教会内部进行去殖民地化的目的在于切断河南教会与西方帝国主义世界的联系,为其后续进行独立自主自办宗教扫清障碍。自1950年起,河南省开始接收基督宗教团体,并在制度层面将接管工作合法化。1951年3月,河南省开始处理接受外资津贴的机关团体工作,由各地各级党委和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接受外国津贴机关团体处理委员会。另由文教、民政、公安、卫生四厅,抽调干部组成专门登记处,进行具体工作,于4月开始发布登记实施办法,印发登记表册,限期完成登记。⑨登记范围包括在河南省辖境内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⑩。

研读统编教材第一学段内容,就会发现均相应地安排了独立的识字单元。即便是同一个识字单元,其识字的方式,也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这一单元,五篇课文识字形式均不相同。其中《天地人》一课采用蒙学识字形式进行,《金木水火土》一课采用儿歌识字方式进行,《口耳目》一课采用看图识字形式进行,还有《日月水火》《对韵歌》这两课分别采用象形识字与韵语识字形式进行。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识字形式,教师需要主动与教材编者对话,准确把握编辑意图,以便结合不同识字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丰富识字写字教学形式,推促课堂教学走向精彩;又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激发他们走上自主认字识字之路。

还有,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一”这一单元中《姓氏歌》,从其识字形式来看,属于蒙学识字形式。何谓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启蒙学习,一般是对我国传统幼儿启蒙教学的统称。从这一课内容来看,《姓氏歌》这一内容源于我国古代蒙学经典《百家姓》,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姓氏,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蒙学特点,结合姓氏起源素材,通过小视频、小故事等方式向学生渗透姓氏文化知识;如有可能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前查阅家谱、百度搜索、询问长辈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以便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然后再通过反复诵读、吟诵方式,在读中识字、在读中巩固,真正为他们开启快乐识字大门。

二、与教学规律对话,结合汉字构造识字

教学规律,说来简单,但真正理解到位却很难。对于识字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把握的规律有两点,一个是“教”,即教师需要结合识字教学规律,需要结合汉字构造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另一个是“学”,即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他们生性特点采用合适策略进行识字教学。学生认知规律,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过专业学习,这里不再重复。对于汉字构造规律来说,从专业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象形、指示、形声等六类;而相比其他文字,汉字最大的特征就是音形义合一,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合一的小系统,又通过音形义不同角度与其他汉字产生联系,继而构成了相对复杂的汉字大系统。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汉字音形义特点以及汉字构造方式,主动积极地与其教学规律对话,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压实识字教学。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二”这一单元《动物儿歌》这一课,其生字都有带有“虫”字偏旁。具体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教导学生识字,而是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先引导学生了解“虫”这一汉字演变过程,接着让他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带有“虫”字偏旁的生字,一般都是指什么,以此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借助让他们反复诵读出现带有“虫”旁生字儿歌,然后通过“比一比”引导他们进行归类,从中发现形声字构字特点,最后联系生活,拓展课外阅读《虫儿歌》进行扩展识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教材中带有“虫”旁的生字,而且还能通过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初步理解与“虫”旁有关的汉字构造方式,继而借助猜测初步理解其意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识字。

还有,针对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田家四季歌》中“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中的生字“戴”,属于识字难点。由于笔画较多,为了让学生记住字形,因而采用“加一加”的策略进行识字,即“土+田+共+戈”,这种方式,虽便于学生容易记住字形,但其方法过于机械,导致学生只能准确书写,却无法准确理解运用。小学生思维较为直接具体,对此,教师可以先出示“戴”字下半部分甲骨文,让大家进行观察想象其意思;接着出示“戴”上半部分读音“zai”。这样结合理解,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其“戴”就是“头戴着”;在接着联系生活进行想象扩展组词,即“戴手表”“戴帽子”等等;最后回到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里是“戴月光”?这样学生结合文本意境,很快就能明白其意思。

三、与学生童趣对话,结合教学趣味识字

小学生生性活泼,加之学前都是采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因而即便针对相对简单的识字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生性特点,尽可能采取相对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快乐识字。这一点对于统编教材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毕竟相比传统教材,统编教材识字教学,都是以单元组合的方式进行,如果长时间进行机械识字,缺乏调剂,很容易造成学习厌倦。因而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尽可能从中发现童心,挖掘童趣,让其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继而助力学生快乐识字,有效提高识字效果。

目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各类野生动物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们应该正确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不乱砍乱伐,不肆意杀戮,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安排相关人员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坚守岗地,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禁止任何人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区,并且倡导周边的人民群众一起做好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一”第三课,在其课堂总结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围绕“青”字,结合汉字构造特点,进行游戏识字,引导学生通过儿歌、找朋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关“青”字这一汉字系统,这样既有效巩固了课内识字,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拓展,便于提高学生识字总量。教师还可以“讲一讲”,尝试用故事,将生字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联系,或者讲讲历史上相关的识字故事,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趣味,帮助他们巩固识字;可以“画一画”,借助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生字意义概括出来,或者让学生结合想象画一画,以便推促识字趣味化、形象化,继而丰富识字教学……

除了在教学策略上,借助游戏进行识字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让其识字教学声色齐全,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进行形象识字。比如象形字,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从图到字,了解汉字演变过程,从中明白意义,以便有效帮助其识字;还有一些会意字,教师也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以便帮助学生明白汉字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动画、儿歌等形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快乐识字。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运用要把握适度,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彰显童趣为主,而不能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即便是最简单的识字单元,都蕴含了教材编者的无限智慧。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主动与生字、编者进行对话,准确把握编辑意图与汉字构造特点,以便采取合适的识字策略,在提升识字实效的同时,也能有效推促课堂教学精彩生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