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主气,气行于皮毛则为卫, 肝主血,血行于经络则为营。 然肺藏卫气,肝藏营血, 而实则皆出于中焦,以气血乃水谷之变化。 中焦者,消磨水谷,变化气血之枢轴也。 《灵枢·营卫生会》: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盖水谷之气,有清有浊。 水谷入胃,脾阳消磨, 散其精华,化生气血, 内自脏腑,外达经络。 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 剽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 营者,脉中之血, 血中之气,是谓营气。 营气在脉,随宗气流行。 谷精之化营气, 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宗气。 宗气者,贯心肺而行呼吸。 营气之行,以息往来, 血之流动,气送之也。 平人一日一夜, 一万三千五百息, 一息脉六动, 气行六寸。 人之经脉, 六阴六阳以及任、督、两跷, 计合一十六丈二尺。 一日之中, 漏下百刻, 以分昼夜。 二百七十息, 水下二刻, 气行十六丈二尺, 是谓一周。 一万三千五百息, 水下百刻, 脉行八百一十丈, 人气五十营于身, 一日之度毕矣。 营气初行, 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 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 自手之太阴阳明,注足之阳明太阴, 自手之少阴太阳,注足之太阳少阴, 自手之厥阴少阳,注足之少阳厥阴, 终于两跷、督、任。 周而复始,阴阳相贯,营周五十, 明日寅时,又会于气口。 此营气之度也。 卫气者,不随宗气,而自行于脉外, 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 其行于阳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 睛明在目之内眦。 《灵枢·卫气行》: 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名指之端。 其散者,别于目内眦,循手太阳,至名指之端。 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入中指之端。 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次指之端。 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 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 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 如是者,二十五度,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 如是者,二十五度,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于是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 阴阳一日一夜,亦周五十。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出乎阳则寤,入乎阴则寐。 此卫气之度也。 营起于气口,卫起于睛明, 营气之行,阴阳相间, 卫气之行,夜阴昼阳。 起止不同,道路各异, 非同行于一经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