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读「论语」11.14:为长府鲁人重敛,仍旧贯丰财安民

 至譽無譽 2019-12-18

「先进篇第十一」14

【原文】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

鲁国的为政者改建(收藏财货的)长府库房。闵子骞说:“仍用旧库,不行吗?何必改建?”孔子说:“这人不大说话,一说就必定说到点子上。”

【注释】

“鲁人”,鲁国的为政者。“人”在先秦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人;狭义则仅指“有位”者,与“无位”的“民”相对。此处即指有位的为政者。

“为”,造、作。此处是改建之意,即后面闵子骞所说的“改作”。

“府”,府库,府藏。古时收藏财货的库房。“长府”是某府库之名。

“闵子骞”,孔门十哲,德行甚佳。前文已有介绍。

“仍旧贯”,沿袭旧例,按惯例行事。成语“一仍旧贯”即典出于此。“仍”,因也。因袭,沿袭;“贯”,事也。事情,事例。

“如之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可有“怎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不同的含义。此处意为“怎么样”。

“夫人”,此人。“夫”音“扶”,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

“言必有中”,一说话就能切中要害,说到点子上。后作为成语被广泛使用。

【评析】

关于本章中的“鲁人”,一说是指攻伐季平子的鲁昭公,一说是指驱逐了鲁昭公的三桓。虽然意见不一,但都认为“为长府”与鲁昭公攻伐季氏有关,因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公居于长府”的记载。但“长府”是收藏财货的府库,将其与鲁昭公攻伐季氏关联似乎略显牵强。笔者以为,“鲁人为长府”很可能与始自鲁宣公十五年的加税有关,而“鲁人”则应是指主导加税的鲁国为政者。

春秋时期,由于农耕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大量荒地被开垦成为私田。这些私田因在“井田制”之外,故无需纳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将私田也纳入了征税范畴。税基扩大之后,鲁国为政者又开始在税率上做文章。此后,鲁国“作丘甲”改军赋,逐渐走上了加税之路。由于财政收入大增,收藏财货的府库不敷使用,故有“鲁人为长府”之举。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专权鲁国的季康子又想加税。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季康子“欲以田赋”,便派其家宰,也就是孔子的弟子冉有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当时孔子刚刚结束历时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回归鲁国。孔子私下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也就是说,为政者应当依善法,行善政。要厚待百姓,要行事公正,要轻徭薄赋。如果不依善法,贪得无厌,那么即使现在改成“以田”征赋,以后仍然不会满足。如果季康子要行善法,那么已有周公的制度在。若贪心不足执意而行,那又何必征求意见呢?季康子到底还是没有听从孔子的意见。

闵子骞大概是对鲁国为政者的“重敛”之举不以为然,认为其有违“周公之典”不加“重敛”、以丰民财的安民本意,故曰:“仍旧贯,如之何?”这与孔子说“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是同样的意思。而“何必改作”之语,则似是在讥讽鲁国为政者的“重敛”之举。孔子当然明白闵子骞的言外之意,故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善读「论语」11.14:为长府鲁人重敛,仍旧贯丰财安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