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7)——世界近现代史(4)

 txfs789 2019-12-20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40年代—今天)  信息时代

【阶段特征】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政治上最主要的是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建立发展,再到两极格局解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面。根据雅尔塔会议,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了以冷战对峙为主要内容的两极格局,两强全面对抗、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随着欧洲一体化推进、日本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上,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整,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因为没能跳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架,终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使得苏联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并最终解体。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在美国的努力推动下,建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有序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区域集团化,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和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多极化格局。思想上,二战后的二十年,资本主义世界非常盛行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迅速发展重要指导思想,但是70年代初欧佩克提高油价,引发了1973-1975年严重的经济危机,表明强调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危机过后的经济“滞胀”促使了新的经济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思想的诞生,并指导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复苏。二战期间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

【内容概述】

1)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竞争对峙中共同发展。二战使英国的世界霸权彻底丧失,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努力,推动了联合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社会主义则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逐渐形成了横眉冷对的两极对峙格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促使了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标志以冷战为主要内容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世界政治格局。

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到对干预的调整。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使经济全球化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二战后的苏联,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暴露,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日夫改革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两次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最终失败。20世纪七十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经济又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强调两只手共同起作用的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思想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对大力干预政策的调整,八十年代初经济开始复苏。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从美国最先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东欧社会主义改革陷入困境,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创。

3)思想科技和文化:20世纪50-70年代,强调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70年代末以来在应对1973-1975年经济危机和随后的经济“滞胀”中,产生了强调两只手共同起作用的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思想。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现代信息技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影响来说,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它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推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西方人对社会产生困惑和迷惘,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强调表现自我,用多元的方式来表达主观感受,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流派纷呈,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为代表现代主义文学和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绘画为代表。

 【重点识记】

 1.政治上

(1)美苏冷战

(2)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2.经济上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体系。

(3)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二战后全球化的发展。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3.思想、科技和文化

(1)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及对凯恩斯主义的调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20世纪90年代新技术革命。

(3)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绘画(毕加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