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042 “我很客观地告诉你” 真的很客观吗?

 光宇阵 2019-12-24

【齐物论】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字词解释:

:自,经过。一说用,“不由”就是不用。:观察。:这里指事物的自然,即本然。:顺着。:同一,同样。:果真。:对,对立面。:枢要。道枢:大道的关键之处,庄子认为,彼和此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彼和此都失去了相对立的一面,那么这就是道的枢要,即齐物以至齐论的关键。一切都出自虚无、一切都归于虚无,还有不“齐物”和“齐论”的吗。环中:环的中心。得其环中:喻指抓住事物要害。应:适应,顺应。:尽。

本讲梗概

▲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庄子说圣人都不私自做后天的主张,而是按照道来行事,以天体天道自然一照。如果你现在什么都打动不了你了,无对无错,无有无空,你以为已经你得道了,那就错了,庄子说“亦因是也”,这仍然是你的一个主观认定,还是属于依他而起,不是真正的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是外界的意思,因为外界认为你的不对,所以才有了我的对,因为你的不对才有了他的对。对和错都是相对的,客观和主观都是相对的。

▲ 当有人说“我很客观的告诉你”,说这话已经是主观了。“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也就是这个道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三观不同,所以由此产生的主观意识当然也不同,这些不同都是主观的,没有绝对的对错,都是依他而起。“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那么到底有没有真正绝对的对错呢?

▲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形而上的道不是相对而是绝对,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是是也不是非,既不是恶也不是善。理科了一切的相对以后,可以说得到了“道枢”。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得了中观,那就又落偏了。“枢始得其环中”,环就是一个圆圈,圆的中心点,环中就是枢。

▲ 宇宙就像个呼啦圈,生命万物就像一个圆圏。把握到这个中心点,出世入世就可以“以应无穷”。“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学佛的拿念珠,道家是连环圈,人体也有胸圈和眼圈上下两个环。

▲ 对其中宫,守其环中,即是道也,道家和密宗认为不得了,但本质上只是一种方法,心物相忘。人能够真正修养到心物相忘,外境与自我都忘了,才可以归到那个环中的境界。

▲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理说不到底。古人有诗:“自从三宿空桑后,不见人间有是非。”不三宿空桑,是佛教的戒律。修行要抛弃一切的情和欲,使自己对于生命不会有拖累,所谓“离情弃欲,所以绝累也”,这两句话与庄子的观念不谋而合,离情弃欲,抛弃了是非、空有等等观念,才可以明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