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竖琴学经方手记(经方学习心得)

 阿里哥118 2019-12-24

家长必备之《竖琴学经方手记》上篇(三阳)

竖琴,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曾经与您一样困惑,为孩子的身体忧心忡忡;曾经与您一样, 在孩子生病时坐立不安,不断自责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心肝宝贝;曾经与您一样,被孩子闹得数年睡不了好觉,您是一个孩子夜里哭闹,她面对的是安安和乐乐的车轮大战……

是自学经方中医,自己用中医给孩子调理,自己用中药给孩子治疗感冒发烧等小病,挽救了这个无助的母亲,让她的双胞胎宝宝安乐得以健康成长。3年来她不断努力学习经方,用经 方“小建中汤”调理孩子身体,提高免疫力;用经方自己处理孩子感冒、发烧、咳嗽、腹泻、虚汗等等问题,又得明师指点,得以对经方治感冒入门有小小心得。小孩子在这 3 年里,没有去过西医院。完全没有用过抗生素。活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活泼。 

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通过自学中医能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护航,成为合格的中医主妇。 

不仅这样,她还从自己曾经的痛苦和困惑中走出,更发愿希望能够帮到有着同样困惑的年轻父母们。于是经方中医亦成为了内经养生居的灵魂和生命。四年来,我们不断地推广用小建中汤给孩子调理体质的经验,宣传用最简单平常的中药预防感冒和保养身体,传播简单易懂的经方中医知识。微薄的力量,得以帮助到一些与内经养生居有缘分的孩子,帮助了许多同样困惑无助的父母。 

即使这样,我们能做到的仍然很少很少。我们还不断地看见,有许多的母亲,在为孩子的病苦而揪心。更有许多的母亲,知晓了西药毒副作用的可怕,却一时间无法找到正确的中医学习之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在论坛上学习,仍然摸不到经方的门在哪里。 

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每当看到想到还有那么多孩子被送去接受错误的治疗;看到那么多母亲在摸索着各种偏方各种杂法给自己的孩子治疗;竖琴眼里都要浸满泪水。现在,她把所有心得与笔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个家庭主妇能做到多少,就写多少,没有任何中医黑话,完全是家庭主妇的语言。她现在还不是什么中医大师,亦无医治重病大病的经验。 

所学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为了料理安安乐乐的发烧,感冒,咳嗽,免疫力低,爱流汗,大小便胃口等等一些小问题。处理到现在,她觉得就这些,也很够一个家庭主妇用了。 

其实中医思维,最简单的小病治疗就是预防了日后的大病、重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一个主妇能够安然地面对孩子的感冒发烧,就是最好的保健,最好的养护啊!那如果已发展成为更复杂的疑难杂证,仍然是求助经方大师们去吧。

2011年,竖琴发下大愿,愿天下的孩子与妈妈们少病少难!这不仅是竖琴的心愿,亦是内经养生居的心愿。这个心愿显得很大很大,其实要做到也容易,只要每个家庭主妇有一本《竖琴学经方手记》就可以。安安乐乐已经三年没到医院看病了,只要亲们都能做到竖琴这个程 度,您的孩子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去医院。 

为达成此心愿,仅仅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们希望朋友们,都加入进来,不吝分享于博客,论坛等,您自己的地盘中……

一、中医入门之路 

2007 年底,我刚接触中医的时候,不知道方向,只能在论坛随便看看帖子。一开始是很急功利的很想快点学会给孩子医感冒,大家都知道我家那俩小子以前是医院常客,把我磨得够呛的,呵呵。我们内经养生居网站上,“感冒不求人”专栏里面的好些文章,就是我入门时候看的资料了。比如<良方十贴><给湖南百姓的一封信>,<感冒流程图>,<JT 叔叔中医基础>这些文章都很好,帮助很大。但这些急功近利的零碎学习,并没有让我有一个整体观念,根本不会辨证。每次孩子感冒时,抄下来的一堆处方,我还是一头雾水,看着不象这个方,也不象那个方;又好象这个方可以,又好象那个方可以。用上去又总是没效果,非常折腾,抓瞎的很~。 

后来,接触到汉唐中医网, 看到倪海夏老师的文章,很快就指明了方向。倪师说学中医, 就要学经方,就要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学治感冒,要看伤寒论 

  学杂病,要看金匮要略 

  要养生,看黄帝内经,

       内经是中医的生理学基础 

       神农本草是中医的药学基础。 

以前我总想,以我的智慧,终究是难登中医殿堂的一个普通家庭主妇而已,只要能够学一点料理感冒的基础方,能够处理安乐的感冒,不要让他们再去可怕的医院,就已经很满足了。 

当时看到那些阴阳啊,五行啊,金木水火土啊这些玄妙的中医理论,暂时对医感冒没有什么帮助的都看不下去。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极大地限制了我的目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仍然是只能零散地看帖子,看一些市面上的养生书,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伤寒和内经。 

然后,开始系统学习 JT 叔叔的中医资料了,我才知道中医是可以这样入门的:经方派里有一个分支,叫做“方证派”:只要把伤寒论的条文读熟,懂得六经辨证,然后看着什么证状出现,符合哪个处方的主证,就开那个处方下去,就行了。不太需要分析这个病的病机是什么,不太需要确定是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可以开方子。方证派学习伤寒论,只要熟读条文就可以处方开得很好。 

著名的经方大师胡希恕就是方证派的代表人物。日本人的中医界也是普遍地用这种方法使用伤寒论的处方。有人笑称这是“半部伤寒出名医”。因此,JT 叔叔说,伤寒论这本书,是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看的。就好象家里备一本菜谱,要吃哪个菜的时候翻一下而已,并不是一个深奥到常人没办法用的书。我们要料理自己的感冒,要是能做到这样入门,就容易很多了。 

于是,我就沿着这条路进行学习了。所以朋友们,要学医感冒,只要看《伤寒论》就可以了。 如果要我推荐家庭主妇能够看得懂的经方教材,那当然是 JT 叔叔的教程了,把他的讲课资料都找来学完就很厉害了。(强烈呼吁大家买正版哈,就算经济条件再不好,学好后能让孩子少生一次肺炎,少一次住院费用也就省下来了。所以不要跟我或馒头要 JT 老师的资料,内经养生居从来不卖盗版。)但是,JT 老师有一个毛病,就是讲课的时候废话聊天超多,你要从头学他的资料,没个一年半载是学不完的……基于现在人心常常浮躁……所以,我下面的整理的六经辨证,其实就是从 JT 老师的讲课里面抽出最有用的主轴内容,再加上三年来我的一些摸索总结而成。看完以后即使不买叔叔的资料,再去看胡老,郝万山,刘渡舟等著名的伤寒教材,入手也有个方向了。 

那么你晓得了吧?这一篇实用入门经验,是写给中医新老“粉”们的,不是写给中医已经入行的“明星”们的。内经养生居经方推广一直致力于做这件事:让跟我一样普通的家庭主妇/男们,都能看懂中医知道中医有多好,看了以后能够简单地用一些基础的经方处理感冒,了解如何入手学习伤寒论。也是我这个帖子的最终目的。至于最后要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否从熟悉掌握了简单的辨证开始,摸到中医的门在哪里,由此慢慢深入了解更完整的中医理论。就看各位朋友的自己的愿力了。可能有的朋友也没有很多时间学习,只想了解一般的家庭常用处方而已,那就看这个贴差不多也够了。希望能减少大家自己摸索的时间吧。 

二、伤寒论入门 

略说六经辨证:《伤寒杂病论》的处方叫“经方”,原来仲景是只写一本书的,后来被拆成了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伤寒论》里,主要使用的辨证方法,叫做“六经辨证”。伤寒论可以医到感冒以及癌证狼疮等杂病,只要能够找得出六经的证型就可以用里面的处方来治疗。 

在书中,仲景把人体分为六个区块,叫做六经,分别对应人体的部分是: 

        太阳(足太阳膀胱经,包括津汗,全身水循环系统), 

  阳明(足阳明胃经,肌肉,胃和大肠系统), 

  少阳(足少阳胆经,淋巴,狭义的三焦网膜系统), 

  太阴(足太阴脾经,消化系统的功能部分), 

  少阴(足少阴肾经,神志,心阴,肾脏的阳气), 

  厥阴(足厥阴肝经,膏肓区块,肉身之心脏) 

三条阳经都是人体比较外面的,而这三条再细分又是太阳在最表,阳明比较在里,少阳则处于太阳和阳明之间,半表半里。

三条阴经相对阳经,就是处于人体的里面,伤到内脏部分了。 人体不是有 12 经,6 条手经,6 条足经吗?感冒进来的时候都是从足经看的,实用为主,六条手经就没在这里介绍。 

这六经,是人体的内部的六个层次系统。是一层一层深入的。按照感冒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找到病毒正在攻打哪一条经,主证符合哪一个配方,就用该方子以方对证进行治疗,这就是六经辨证。简单说来就是,病在哪一条经,就用该经的相应的处方来处理。每条经的特点不同,当病毒攻入到该经的时候,各条经所过之处会表现很典型的该经的症状。因为把人体分得这样细,所以按照六经辨证,当证状与书中条文吻合的时候,是100%有效的。 除非是厥阴病,前面五条经的汤药都往往喝下去马上会有觉得:好起来了耶!这就是经方, 使用得好,排病迅速,快到让你吃惊,效力惊人!

那所谓六经的区分,还有某个处方到底是属于那条经的配方,同为经方派,不同的师承亦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主妇是实用主义,JT 整理得很好,我们就拿来好用就可以。那学这个之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许会有人来吵说你这样分不对,应该怎样怎样,我们学习的态度是什么?“中气以为和”,就是我们抱一个很中立的态度,你这样说我们也学一下,临床验证看看,他那样说我们也可以验证看看,抱这样的态度学习就进步很快。 

学经方之前,友情提醒,经方效力大,对证使用是见效快,不对证使用则会伤人,甚至不亚于西药的伤害。一定要非常谨慎。随便拿个方子就用的态度,是很容易伤人的。即使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量的把握都非常重要,稍微不慎就发生“过犹不及”的情况。所以一定要系统学习以后,有了整体观念,才能谨慎开药。先在自己身上试药,对辨证清晰精准以后才用在孩子身上。没有用过的方,最好是有老师指导下使用,用熟了很清楚怎么辩证了,才自己可以开。所以要牢牢记住一个原则:不能很清楚地辨证出病在哪条经,该用哪个处方的时 候,绝对不出手。而且即使是在自己身上试药,也要有这样的小心才可以。否则很容易把身体给试坏了的哦。 

那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有某些所谓的医生,只听见“发烧”或者“咳嗽”就开药方,那些医生态度非常不严谨,值得您考虑一下是否值得相信。而你如果咨询学习经方的先生或朋友, 都不肯老实填写完整的问诊单,只丢个“肺炎”或者“拉肚子”这样的词过去,会让他花很多时间来跟你问更详细的问题,才能分析出病在何经,是何方证。这时候是很浪费先生心力的,也是对先生极为不尊重!(这也是论坛发贴询问经常没有人理睬,总是要填写问诊单的原因,这不是先生们冷漠不愿意帮忙,而是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才能开药。) 

第一步:如何辨证病在哪条经? 

我们学伤寒论的辨证,首先要学会分清楚,感冒发作的时候病在哪条经。 

六经与人体对应区域以及主证提纲:(找刘莹老师买个经络图或者网上搜一下,看看每条经大致经过的部位哦) 

1. 太阳:是在人体最表层的津汗系统。不仅包含人后背脊椎骨两旁上来的一整条“足太阳膀胱经”,还包含整个人体表面,也就是皮肤毛孔。万病由风始,感冒时候总是首先风邪或寒邪入侵,身体的皮肤毛孔最先遇到,要把邪气挡在外面,身体马上把毛孔收缩起来。当病在太阳的时候,病是最浅的,因为病邪刚袭过来,只是攻击到身体表面的位置而已,所以也叫“表证”。 

在太阳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怕风”或者“怕冷”,所以讲“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 意思就是,感冒的时候你首先要问是不是怕冷或者怕风(怕风或者怕冷是程度轻重而已, 都是受寒引起的),若有怕冷或怕风,就是人体与病邪还在太阳经交战。 

病在太阳,脉是浮的。(可能是浮紧或者浮缓。)手一搭到皮肤表面就能够摸到就叫“浮”,比平常的基础脉更在外面也叫“浮”。脉是个大难题,比较难掌握。伤寒论里面的脉法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感知力差的人,比如说我,很难把得出来细微的区别。其实要掌握把脉,需要做的只一个字“练”。怎么练:坚持每天早晚摸摸自己的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每天摸摸孩子的脉,饭前饭后也摸一摸,看看有什么不同。平时摸惯了就知道基础脉是怎样的,到感冒时候脉一变,是浮出来还是沉下去,就会晓得了。当然我也还没练出来,我找个借口是说我这种病到厥阴,手指头冰冷了十几年的家伙,手感是差到极之极了。你们不要跟我比,你们都应该会能够练的出来才对。

另外皮肤受寒,汗孔的开合会不正常。要么是受寒很严重,汗孔闭合很紧,就是“无汗”; 要么是为了排病,身体内部生热,把汗孔蒸开了,就是“有汗”。无汗和有汗的区别很重要,因为后面会涉及到麻黄的使用要很小心。若在汗孔已开的情况下使用麻黄,很容易发汗太过伤阳气,甚至出现“大汗亡阳”的危证!

另外谈一点关于咳嗽:虽然肺属于手太阴肺经,但肺主皮毛,感冒病毒攻进来的时候,一定从皮肤进。所以还在太阳的受邪的时候,肺经其实已经中招了,所以很多咳嗽会兼在太阳病出现。那感冒时候的咳嗽,就找出病毒的战场是在具体的太阳经还是少阳经还是少阴经,用对应这条经的药方为主方,把病毒解决了,可以同时辨证咳嗽是寒还是热还是有痰饮还是干燥等,加减一些止咳去痰药。那咳嗽就同时治好了。所以但凡感冒时并发咳嗽,亦是先找病在哪条经,然后选择相应六经的处方加减使用。这是 感冒世界的咳嗽处理方法。没有感冒症状的咳嗽那一类,则归类到内伤杂病系统用别的辨证方法,就不是六经辨证了,这里就不谈先。 

病在太阳一般还会出现头项强痛,膀胱经沿后背走到后脑勺,所以这些部位都可能很不舒服。不过很小的孩子根本不会表达。太阳病再细分有伤寒,中风,温病,风温。这些等后面到具体方证时候再提。 

主妇实用步骤:所以当面临孩子(或自己)感冒发烧的时候,最先检查的情况是:怕风吗(吹到风会不会头难受,不会说话的孩子跟他扇扇子看会不会摇头不要的样子),怕冷吗(是不是跟你要求多穿件衣服,你想给他脱外套他不乐意,或者是要帮他拿开被子他不愿意),如果有其中一样,是有太阳表证;然后让孩子喝点热水多穿一点,再摸颈下的那块背的皮肤(就是高骨下来那一块),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潮湿的为有汗,折腾半天热水也喝了也裹被子了还是干燥的为无汗。(如果能够每天摸一下孩子的脉,记得住他的基础脉是怎样的,感冒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脉是不是比平时浮一点,紧一点)。病在太阳的桂枝汤和麻黄汤证,口一般不会渴,舌苔一般是薄白的。

2. 阳明:病在太阳阶段,人体没挡住,就继续打进人体的肌肉这一层了。人体产热的结构在肌肉里。所以它的特征就是发烧时不会怕冷,反而怕热(跟太阳病区分开了)。那从脏腑的角度来说,阳明病的病机是“胃家实”,就是说胃或者大肠那里有实热。所以代表的身体特征是“壮热,大渴,很烦躁,大汗”(胃很热)或者“便秘”(大肠很热,便秘很多天。属热性便秘,一定会伴随小便短少色深黄如茶色,而且腹部会难受,烦躁不安,甚至讲胡话)。阳明的脉象特征是“洪大”,就是一整片浮上来,跳得又快又有力。壮热的意思是非常高的热度,一般都有 40 度以上了。病人感觉身上发热,不会有怕风或者怕冷的感觉。病在阳明会口渴,舌苔是干黄的或者黑的(热得太厉害了就由黄变黑了),舌面较干。阳明发烧时脸可能黑焦黑焦的,看起来脸脏脏的样子,好象没洗过脸一样脏脏的。如果会头痛,会发生两眉中间那块额头。

六经头痛的位置:太阳的头痛在后脑勺或太阳穴一带,阳明头痛在额心,少阳头痛是偏头痛,头两侧的痛包括耳朵中耳炎的痛,感冒初起时都可以算到少阳。厥阴头痛在头顶正中,百会穴处。太阴和少阴头痛在哪里,“太阴头痛如盖帽,少阴头痛如摇船”,比较是晕眩的感觉。感冒的时候伴随有头痛,就可以问痛的位置在哪里,帮助判断病在哪条经。 

主妇实用步骤:发烧的时候,怎么检查病有没有进阳明?很高的热,一直在冒汗,口很渴,而且要喝的是凉水,人很烦躁,这一组症状有没有同时出现?有,那么是阳明胃家实热的白虎汤证(就是胃里很热)。其中口渴要喝凉水是胃热的一个典型的辨证点。见到口渴要喝很多凉水,就可以考虑加石膏进去凉润了。另外,如果高烧到六七天都不大便了,小便很黄很短少,舌苔也很黄(或者黑)很干,讲“梦话”(就是谚语), 这三个症状同时出现,就大肠很热都烧干了,有燥屎(硬绷绷干干的大便),就要用承气汤类攻大便了。阳明病的发展会有一个过程的,一般前几天先发生白虎汤证(高热, 大汗,大烦渴,脉浮大),即使这头几天也是大便不下,不要管大便,白虎汤及时下去就会热退了大便也通了。要是发烧拖了七八天,一直没大便,后来身体津液烧到很干了, 小便黄赤,次数很少很少,然后开始说胡话了,如果去拍 X 光这时候会看到大肠那里有黑黑一条的大便,这时候才需要用到承气汤。所以阳明病,会用白虎汤就行了,每次辨证准确,及时用,一辈子不会到需要用到承气汤。 

阳明发烧还有一个“潮热”的特征,就是到了黄昏的时候体温特别高,好象潮水涌上来 一样,一热出汗了。过一阵子退潮了,又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体温。

3. 少阳:人体三焦淋巴系统,属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的主证提纲是:口苦,咽干,目眩。但是小孩子很多不会表达啊,所以要找别的主证。少阳病是寒热错杂的。有四个主证:心烦喜呕(就是恶心想吐,不一定非吐出来不可,有恶心的表情都算),往来寒热(一直在发烧,但发烧的时候体温一会高一会低。也有可能是一阵发热一阵发冷), 默默不欲食(没胃口),胸胁苦满(看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图哦,少阳经过是身体的侧面,胁下痛,两侧的耳朵什么的痛,都是少阳)。理论上是这四个主证见任何一个都可以用少阳的方小柴胡了。但是,别的经病也常常会没胃口啊,我觉得没胃口这条证只能做辅助。 

少阳的脉特征是弦,就是比较偏浮而又感觉到勒得紧紧的一条。少阳病如果伴随口苦,那么一般都是早上口比较苦,到中午下午就不怎么觉得了。(跟阳明病口苦区分开来,明的口苦一般在黄昏) 

主妇实用步骤:找病是不是在少阳,是比较容易的。当你见到生病,咳咳咳后有点干呕的动作,或者有体温上午低下午高,按周期发作的时候,就要想,是不是病进到少阳了。我一般就是见到有干呕,或者咳嗽结束时出现一个恶心想吐的表情,再加上看到舌尖鲜红无苔,而中跟是薄白的舌苔这个典型的少阳寒热错杂舌象,就可以用少阳的方子小柴胡了。我家安乐感冒,他说妈妈我打个哈欠就耳朵疼,我看看舌,就知道用小柴胡了。而且小孩子病很多在少阳,用多了就很熟悉。(更详细的辨证见《小柴胡汤 的使用功略》,《中耳炎----别怕,妈妈有小柴胡》)。

插播“往来寒热”的区分: 

  太阳:太阳病快好的时候,也可能有“往来寒热”,一天发几次烧的情况。这时候是病邪只有一点未排干净,所以身体一鼓作气多发几次烧干掉它。 

  阳明:潮热,黄昏的时候烧到特别高。一天为周期。 

        少阳:有可能有两种往来寒热: 

  a.有可能是一天为周期的,早上低烧,下午和晚上温度飙高,到凌晨时候温度好高,然后又慢慢退一点,到早上低烧。那这个要跟阳明潮热区别开来:阳明会口渴要喝较多的凉水。少 阳只是唇很干燥,嘴干想喝,给他水他会只喝一两口就放下。 

  b.如果是一天发好几次烧的少阳病,怎么跟太阳病快结束时的往来寒热区分开来?简单啊, 你还找别的恶心呕吐的少阳特征啊之类的综合起来一起看不就好了。 

  厥阴:有“厥热胜负”,也是一阵冷一阵热的意思。厥阴的冷热交替,是连续好几天高烧, 然后又连续好几天好怕冷。这个好分。 

上面这段废话是提醒一下初学者,即使说少阳病,只要见到四大主证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我们不能只见到有“往来寒热”就用小柴胡,要跟其它症状结合一起判断到底在太阳,还是少阳,还是阳明的“往来寒热”。这就是辨证方法:比如你看到网上三七先生或者庄先生的感冒方,你会看到列一大堆的症状,基本上这个方只能对应上一两条,另外那个方又有一两条。怎么辨证根本自己脑子里乱得很。那你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根据我们上面写的六经的主证框架,找对应主证,结合排除法,判断病在哪条经。然后是看先生的说明,这个方是太阳的,还是少阳的,还是少阴的,还是厥阴的, 是寒证还是热证用的。这样筛选出来,大方向才不会错。伤寒论医感冒是分很细的,要是不这样辨证,处方就根本不会有效,反而会伤人。千万不要孩子一生病就怕,那心就乱掉了无法辨证。

以上三条阳经在人体都属于比较外面的位置,病在阳经好处理。较容易就能够把病毒排出体外。身体体质比较好的人,发感冒容易发在阳经。小孩子原本应该是阳气很足的,一般感冒时身体很容易发生过激反应,会发烧,也大多是在三阳经的发烧。发高烧是体质还可以的表现,应该庆幸。(这种孩子的感冒,特别是在太阳和少阳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自己孩子体质还好,就只要掌握葛根汤,小柴胡汤,其实差不多也够用了。)感冒时候,病邪入侵到每条经都可能有发烧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整体把握六经的主证框架,知道病在哪条经,是哪个处方的证型,才能够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你抄到论坛那些处方,才知道怎么用。不要只抄几个处方,模糊地觉得好象有这个证那个证,就用上去了,这样就很容易误治。以前有人知道用白虎汤可以退烧,还把一个垂死的人救了回来,后来见个人就用,结果医死很多人。那现在的西医也差不多,只要看到高烧就用清开灵啊,不会辨证的中医,则一见发烧就白虎汤,一咳嗽就麻杏石甘,什么的,所以才出现那么多正在吊水,吊着人脸色就青了,就死去了的事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广每个主妇一定要学点经方,学了经方才会知道那些偏方是什么啊,偏方就是医得好是检到便宜,医不好只能干着急的东西啊。学了经方我们才知道西医是怎么回事啊,晓得要怎么避开这个可怕的怪兽啊。 

VK:

家长必备之《竖琴学经方手记》下篇(三阴)

4. 太阴:是关系到消化系统的功能性部分。太阴病主证提纲是“腹满”(肚子涨满),吐食不下(会呕吐),自利(会拉肚子),腹自痛。所以最典型的症状是会出现消化系统当机,就是会拉肚子。 

  脉是沉的,软软无力的,比较大条。 

当见到拉肚子,又伴随有发烧,咳嗽等证状时,都要把拉肚子作为一个主证来辨证,考 虑下是不是太阴受病了。比如长期的大便不成型(一冲就散)并且大便不会黑粘,是没 什么味道的,有的则一天拉不止一次大便,亦是太阴虚寒的表现。所以病在阴经,很多 都是慢性病,平时就能看得到证状了,就可以用理中汤/丸把大便调好了,不要等到急 发病一天拉很多次稀水要拉到快脱水了才来处理。 

5. 少阴:足少阴肾经。当病到少阴的时候,已经伤到心和肾脏了。少阴的脉是沉细的,症状是“但欲寐”。 “但欲寐”,就是非常想睡觉总躺着,但是又睡不着/或者是看到床就很想扑上去。 

少阴病一个特征就是会与扁桃体共进退,所以每次感冒都会扁桃体发作的人,要考虑是少阴病。少阴的扁桃体发炎,因为是肾被寒到,肾经的另一头也就是扁桃体这块肉没有阳气了变成一块死肉,所以可能会肿大,有化脓的白点出现,但整体颜色不是特别红, 就不觉得特别热的感觉,舌头也不怎么红。阳经的扁桃体炎是身体抗病产生的热量上冲造成,肿大的地方会比较红,呈热象,比如脸啊,舌啊都比较红。 

那你给他喝扁桃体食疗方麻,喝了就扁桃体不会发炎了是三阳体质,喝过了还发炎的通常是三阴体质,很可能是少阴病啊,那就给他找找其它少阴特征综合判断。慢性扁桃体肿大,那就是少阴经能量一直不够嘛。

5. 少阴:足少阴肾经。当病到少阴的时候,已经伤到心和肾脏了。少阴的脉是沉细的,症状是“但欲寐”。 “但欲寐”,就是非常想睡觉总躺着,但是又睡不着/或者是看到床就很想扑上去。 

少阴病一个特征就是会与扁桃体共进退,所以每次感冒都会扁桃体发作的人,要考虑是 少阴病。少阴的扁桃体发炎,因为是肾被寒到,肾经的另一头也就是扁桃体这块肉没有 阳气了变成一块死肉,所以可能会肿大,有化脓的白点出现,但整体颜色不是特别红, 就不觉得特别热的感觉,舌头也不怎么红。阳经的扁桃体炎是身体抗病产生的热量上冲 造成,肿大的地方会比较红,呈热象,比如脸啊,舌啊都比较红。 

那你给他喝扁桃体食疗方麻,喝了就扁桃体不会发炎了是三阳体质,喝过了还发炎的通 常是三阴体质,很可能是少阴病啊,那就给他找找其它少阴特征综合判断。慢性扁桃体肿大,那就是少阴经能量一直不够嘛。 

少阴病,伤到心肾了,人会笨笨的,反应迟钝。所以我想目光应该还蛮呆滞的。象安乐 发三阳病的烧时,通常眼睛都还是亮的。没记得以前发阴证时候怎样了。伤到少阴以后,病攻入心肾脏这两个位置,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想面对世界”。具体表现很可能是爱赖床。以前我就很爱赖床,知道该要上班了,醒着躺床上就是不愿意起来,不想上班,不想面对那些烦琐紧张的工作。因为“肾藏志”,这种没有志气的表现会出来。小孩子表现更明显,以前我家安乐身体不好的时候就每天睡觉时间很多。最近这两年身体好转了,夏天是 6 点就醒来,冬天是 7 点半醒来,反正天亮了,睁开眼睛就笑眯眯地起来了。绝对不会睁开眼睛一会,又接着睡,叫醒打着哈欠还要睡。所以若家有爱赖床的小孩,要检查一下有没有其它少阴病特征,综合起来看看哦。我自己的赖床习惯是读书时候就有的了,那时候还有手脚冰冷,精神不足上课爱瞌睡等情况,现在回想啊,我少阴体质时间还蛮长的了,也是很少发烧,还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呢。 那肾脏还会管到小便啊。少阴病的急性发作时,有可能会出现肾停止工作了,就喝很多水可是一点尿意都没有,没有小便。慢性的少阴体质则表现为小便次数多,颜色很淡很 淡的黄,或者根本就是白白透明的。(正常小便颜色淡黄)如果平时小便就有这样不正 常,补补少阴经很有必要。 

有的少阴病不发烧,有时也会发烧,当发烧并且伴随身体痛,怕冷,无汗等症状的时候 (非常象麻黄汤的症状),此时要注意把脉,以便跟太阳经麻黄汤证的这个非常类似的 身体感分开来。少阴的脉是沉细的,就是当你把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脉,压下去才好不容 易找到,还是细细一条,那就跟太阳病的脉区分开来了。千万不要见发烧,怕冷,无汗 就麻黄汤用上去了,少阴病是严禁发汗的。后面我再提下发汗九禁。 

见到慢性哮喘,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都要考虑是不是少阴体质。这种阴经体质的孩子,平时就要吃药调理体质了,否则急发病的时候情况就很危急。象我们店有 个小孩子,从一开始的慢性鼻炎,用医院的“正规”治疗,最后变成“过敏性哮喘”, 她妈妈是抱着没办法的心态,只想给孩子提高免疫力一下,用了小建中汤,最后身体好 转,什么哮喘药也停了,她高兴得不行。 

6. 厥阴:这已经到身体最里面的一层了。是人体的最终一个战场。病到这一步,会出现寒热错杂的复杂情况,上热下寒等阴阳隔拒的情况。 

厥阴肝经受寒,因为肝经会经过阴部,经气一绝就会“囊缩”,就是睾丸会缩起来,严重的会吸到身体里面去。

插播“两种疝气“,有一种是睾丸缩起来的,其实就是慢性厥阴病,就用吴茱萸汤暖厥阴,可以医好,不需要手术。如果是睾丸掉下去或者是肚子突起来一块的疝气, 用大建中汤。(什么?不敢给孩子喝?你这个糊涂妈妈产前吃太多冷饮把自己子宫搞寒 了,害到孩子疝气,现在知道只要喝一碗中药汤就能治,还要让孩子去挨刀子?你不能 google 或者 baidu 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两个方子医疝气的医案,看清楚,有信心才下药吗?或者找老师给调理啊!动刀子没必要啊!)

再把我的秘诀告诉您一招啊,那就是善用 google,baidu 这两个老师,当你想用某个方的时候,您就在上面搜索这个方的名字,比如你想用麻杏石甘治“咳嗽”,你就搜“麻杏石甘 咳嗽”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搜,就会得到医案,或者相关文献等等。比如“小青龙 哮喘”……晓得了么?还有人说内经养生居卖的小建中汤,桂枝汤等,卖得火热,可是从来不把成分标明,哎呀,您用 google 老师一搜就出来了,一翻《伤寒论》就出来了不需要我们写出来啊!其实每次馒头都跟顾客说,小建中的配方自己一搜就有,自己到药店去配药没关系,可是她们很喜欢馒头,还有我们家的药品质好,都要馒头帮配, 馒头都没办法啦。:) 

厥阴的主证框架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这是什么东西?我不懂!没病过这么末期的厥阴证!(病过的话我可能已经 SQQ 了,嘿 嘿) 

厥阴的上热下寒,是心肾不能交通造成的。会有厥热胜负的情况出现,就是手脚冰冷, 冷泻 6 天,然后变成全身发高烧。口干发燥发 5 天,再下一个周期冷 6 天热 5 天……冷热交战。 

慢性的厥阴病体质,手指头会冰冷。脚也会冷一直到膝盖。上身容易燥热,但头顶百会穴的部位会比别的地方更怕冷,有时候坐着都觉得头顶凉飕飕的。(因为这是厥阴经到的地方) 

还可能平时就不好睡了,每天入睡好好的,可是到了半夜 1 点到 3 点的时候总是醒来,小孩子的话可能会烦躁大哭一阵。象安乐在喝小建中以前就有一整年都是这样,每天晚 上到这个点就醒过来大哭,要背着哄好久啊,我腿就是这样走软的。08 年被他们闹了一 年,这几年我一直到这个时间段醒过来很难再入睡。后来我自己用当归四逆汤调理,一用当归睡眠就好转:) 

插播“夜哭”: 

宝宝晚上睡不好,检查看看有没有感冒?还是受惊吓?还是内脏病的长期晚上睡不好? 还是晚上吃太多“胃不和则卧不安”?目前我能想到的就这四个理由。 

1.先看有没有感冒或者是感冒后遗症,感冒会影响到睡眠,若是烧已退但是晚上还睡不好,(或者会闹,或者只是不停地蹬被子,翻来翻去)多半是感冒还没医好,病邪还在里 面。感冒造成睡眠不安,就照六经辨证把感冒医好,睡眠自然好了。

2.受惊吓,检查白天有没有突然听到巨大声响吓一跳的情况。受惊了以后的哭,一般睡一阵子就突然抽动一下,明显看到吓到的样子,然后哇地大哭。睡一小时或半小时就哭一次,反复地折腾。受惊给喝点重镇的青鹿墨(TB 有人在卖,香港产的效果好),或者用金戒指什么的煮点水给喝,也是重镇心神的意思。喝了就好。我家安安以前老受惊,有次路过电动车不小心碰到,警铃响起声音好大,吓到了,用过青鹿墨效果很好,一喝就能安睡。 

3.偶而一天吃太多了然后晚上不好睡,那就食积了,化食积的方子网上很多了,用点 温和的调下。

4.慢性病的长期晚上睡不好最讨厌,真够折腾的。那检查一下醒过来的时间段,半夜11点到凌晨 1 点,胆经的时间,每天总在那个时间点醒过来,你再看看是舌头颜色鲜红的胆热证,用小柴胡清一下。如果舌头颜色不特别鲜红,考虑是不是胆寒的温胆汤证?每天总在凌晨 1 点到 3 点醒来,考虑是不是有厥阴的当归四逆汤证,就是手指头比较冰冷啊,面色发青啊等。(我觉得以前安乐晚上夜哭,手脚冰冷,我觉得也到厥阴体质了,不过我们用小建中汤加减把睡眠给调好了,所以你说小建中对三阴体质好不好?挺好的啊! 

凌晨 3-5 点醒来,一般是因为咳嗽吧,是肺经的流注时间,考虑是否肺的问题了。还有, 早上属于少阳,小柴胡证也可能在凌晨这阵子出问题的。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有不足之 处大家多担待:) 

以上三条阴经,是在身体里面了。就是病毒已经攻进了身体内部,进入内部经络与内脏了。多表现为慢性病。很多都是感冒时候用抗生素,寒凉中药,把病邪拉进阴经的。因为身体阳经很虚了,病才打进阴经的,所以也容易反复发作新感。新感跟旧病杂在一起,这种体质发急症的,有时候是很危险的。要调理恢复到健康状态也是困难的,需要持久坚持。 

略提“传经”:病毒攻进身体里面后,不会固定只在一条经打,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在 太阳,有时候他会打打就攻到少阴去了,或者烧太久了身体津液干了就转到阳明,或者一开 始就打进少阳,少阴。这些都有可能。而吃了药以后,比如三阴经中病,吃了药之后病可能 被推到阳经,那就表现出太阳表证了。怎么传的,为什么传那个很复杂,我们家庭主妇不要 学那么深,不要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病机。只要每天观察表现出来的症状,找准当下具体是那个汤证就用可以了。

小朋友因为吃太多寒凉的东西,比如冷饮,牛奶,寒凉的生水果等,所以太阴脾经受伤,所 以好发腹泻,或者一天大便多次,稀烂不成型。还有一个反作用就是吃太多寒凉,肠胃都寒 到没动力了,那就大便老拉不出来了。这种孩子你注意看,可能鼻头的颜色会很青哦。我就 遇到一个邻居的小孩,他鼻头青青的,我一直怕她们觉得我推销中药,不敢问,忍了 1 年多, 忍不住我问了,原来这孩子大便拉不出来,每次吃梨什么的寒凉就拉,不吃就不拉。这就是 肠胃太虚寒了造成的便秘。我想吃理中汤应该可以,小建中加生白术也可以,最后给他奶奶 推荐了杏仁版八珍糕,他妈妈到现在也没来找我,看,最后还不是觉得我是在推销了:)所 以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朋友,很少跟她们聊中医。呵呵~

另外打太多抗生素伤害心肾,退烧药亦特别伤人心肾功能,所以一感冒就发少阴病(反复咽喉肿大,慢性哮喘等)这样的阴证小朋友是很多的。这都是西药误治和不正确的养生观念造 成的。病到了三阴经的时候,除了容易反复急性发作以外,身体情况比照《健康六大原则》, 其实已经长期有不正常了。比如长期大便不成型,严重些的是腹泻,过敏性鼻炎,哮喘,扁 桃体肿大或反复发炎,这些都考虑看是不是三阴体质。 

因为我自己对脉的把握也还不是很好,所以大部分时候是根据问诊来判断。很多脉也不会。 初学者觉得难也可以先忽略脉证这一条。但:最要紧的是当你出现“发热,身体痛,喉咙 痛,怕冷,无汗”这一组证状的时候,一定要把脉,看脉是浮的紧的,那代表病在太阳; 还是沉的细细无力的,那代表病在少阴。如果你病在少阴而误用太阳经的发汗药,那会把 人彻底打虚的。因为少阴病非常严禁发汗,这随便一发,可能就是需要好几年的调理才能 缓回来的了。所以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要掌握少阴脉的特征。实在无法掌握,只好先 考虑用少阴经的药来试试看。没有效果再考虑换太阳经的处方。 

另外小孩的病,是很容易转证的。可能前一天在太阳经,第二天就转少阳了。也可能上午还 在太阳,下午就少阳了。阳证因为用错误的方法处理,比如抗生素,退烧药,马上转成阴证 的也有。所以开方的时候,都要以当下的情况来辨证。实际如何辨证举例: 

好象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怎么联系实际呢,下面举例说明一下: 

有个妈妈说,孩子发烧,但没有别的证状了,怎么办?其实不是没别的症状,而是不清楚什么叫“症状”而已。 

我问她: 

怕风或者怕冷吗?(如果是,那病可能有在太阳) 

口渴吗?有没有大便几天不下的情况,小便黄吗?(是不是在阳明) 

有恶心呕吐吗?或者是烧一烧又不烧了的情况?(是不是少阳) 

拉肚子吗?(是不是在太阴?) 

是先喉咙痛起来才发烧,每次都这样吗?(要考虑平时是不是少阴很弱?) 

那她回答说:

有怕风,(病在太阳),

有恶心呕吐,发热是早上退下去一点,下午又升起来(呕吐,往来寒热,病在少阳)……

(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详细我在下面还会举例)。

那看到这些回答的时候,就心里面拿每条经的典型症状去一一对应了,先找有没有太阳的症状,再看有没有阳明的症状,再看有没有少阳的??每条经的主证搜一遍过去。象上面这个妈妈的回答,可以看到病在太阳和少阳,太少合病,用少阳的方子小柴胡汤+太阳的方子桂枝汤,就是柴胡桂枝汤了。再次强调一次,这就是整体观念。不要只看一个发热无汗,就急急地用麻黄汤发汗,或者看到发热有汗,就用桂枝汤,要每条经都考虑一遍,没有该经的症状就排除,有多条经的症状则是合病或并病,要把发病的几条经的方子组合起来使用。 

第二步,三阳体质与三阴体质的表现与调理要点 

大致判定自己孩子的体质,是属于三阳体质还是三阴体质

学到就马上用一下。每次新感,病邪入侵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每次都只伤到最表面的太阳经,他的入侵比较可能是“弱者先伤”,就是平时六经的哪条经最弱,病就最先伤到这条经。 

比如平时大便就不好,每天都拉不成型的大大,一天有时候还多于一次,虽然在我们家长眼 里还不算腹泻,其实已经是太阴很虚的表现了,那感冒入侵的时候就很容易并发腹泻的情况, 拉那种黄色,水很多,喷出来的大便。特别是秋季,什么秋季腹泻啊,就是夏天吃太多寒凉 造成的。我老看到孩子吃雪糕,去看病还买个雪糕哄他,哎那东西就留给卖的人自己吃吧, 不要给孩子吃啊!(以前我也很爱吃雪糕,是深受其害啊,所以每次看到孩子吃雪糕我都急 死了,总是忍不住要对那些父母说。也不晓得她们听进去不)。那平时就理中丸吃起来,水 果生冷牛奶要严禁啊,把太阴补好了才不容易发腹泻。 

如果平时就手脚冰冷,体力不足,睡眠时间比一般人要更长,好发扁桃体肿大,那代表少阴 经已经很虚弱了,受寒的时候就很容易病毒直接打到少阴经,发少阴病了。所以有的孩子感 冒,每次都是发扁桃体肿大,其实少阴经一直虚寒,病一直在那里,每次新感就都直接被打 到少阴经了。 

当你知道孩子的体质是比较容易得某一经的病,或者某一个汤的证(特别是好发三阴病的), 平时调理就把这条经调补好,老发什么证就备好那些药。象我家孩子最近这两年感冒就很好 发小柴胡汤证,搞到最后我小柴胡汤用到比较熟了。还写了小柴胡的使用功略,小柴胡治中 耳朵炎等,怎么写的,就是孩子生病时候不断观察,归纳,总结。到最后我只要看到他嘴唇 很红,舌尖鲜红就知道用小柴胡了,而且用的时候心里特别安稳,即使孩子哇哇乱叫嚷这里 痛那里痛,我都知道到了第二天一定能好的,就不会象以前那样烦恼到底药用对了没,整晚 反复地考虑他的症状到底该是哪个处方。:) 

心里有数自然就不那么怕孩子生病了。“弱者先伤”,每次发病症状都类似,一开始你可以求 助先生,那会用六经来分析孩子的体质,和分析先生的辨证和方药后,多看几次,日后每次 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出手了。到最后你会对孩子的身体非常有把握,而且常用的 方子会用到很熟。三七养生里的先生都很累,各位也都很爱护先生,要怎么爱护?拿出行动 来,好好学习才是对他们真的爱护啊! 

主妇实用步骤:现在我们就先按论坛里老讲的,先粗略分成三阳体质,三阴体质吧。

三阳体质:小孩子原本应该是阳气很足的,如果没有经过抗生素,常年太多寒凉中药, 寒凉食物等,大部分应该都是三阳体质。寒邪入侵,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防线首先出来 抵挡,感冒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烧,得到太阳病或者少阳病。特别是少阳病,体质尚在三阳的 孩子很好发少阳证。所以,葛根汤啊,小柴胡汤啊,孩子还是在三阳体质的话,就在家备好 吧,很好用。也不会造成用偏方,或者让孩子自己抗,到最后还可能出现复杂的变证,偏方 食疗在孩子发烧的时候用,家长的心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希望吃了就好起来,没有效果就很 沮丧。就不象经方,看准了症状,吃着药心就安下来了。 

所以若孩子每次感冒都发烧,没有出现很明显的阴证,可以很庆幸孩子还属于三阳体质,身 体素质还没有遭到很厉害的破坏,平时表现出来也是比较活泼,顽皮,精力比较旺盛。(要 跟精虚木张的那种精神亢进假象区分来)。 

还有,原本身体很差,经常生病,已经得到先生的数次帮助调理,发病次数大大减少,而且能够在发烧的时候还双目有神的三阳病发烧状态,可以认为是已经调理回到三阳体质。 

发现孩子是三阳体质的妈妈,你要庆幸及时遇到中医了。因为你孩子的体质,还没有被西药打成三阴体质,这时候马上停用西药,每次感冒只要用几贴中药治疗就能痊愈,见效是相当快的。三阳体质的孩子,平时只需要饮食调理得当,喝点小建中把胃口,睡眠,虚汗等一系列问题调养好,让他多跑多跳晒太阳,养得健康皮实,就可以啦。(详见我的另一个帖子《调理孩子身体的一点经验》),再系统学点经方,感冒时候用经方处理,不再破坏,做妈妈的心就可以很安稳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持续健康活泼地成长。调理相对简单。千万不要再送医院,因为很可能某一次的肺炎被联合抗生素强力消炎多日,就会被毒成三阴体质了。 

三阴体质: 

但现代的小朋友因为吃太多寒凉的东西,又被打太多抗生素伤害肾脏,所以一感冒就发三阴 病,症状复杂,也很危急。即使没发急证,平时也是病泱泱的样子,问题不绝,一个月只能上几天课。好可怜哦~~ 

太阴特征:太阴病是腹泻为主证的,这一点辨证比较容易。平时你孩子大便总是不成 型或者偏软烂,颜色比较浅,就要考虑太阴有点虚寒,要用理中丸保养肠胃了。 

少阴特征: 

每次感冒总是先扁桃体发炎,然后引起发烧;每个月或两个月周期性扁桃体发炎的,一般为少阴虚寒。 

扁桃体慢性肿大的,少阴虚寒引起。 

经常感冒,但感冒时从来不发烧的,一般为少阴虚寒。 过敏性鼻炎,哮喘,少阴虚寒。 

还有一些辅助的望诊,比如出现黑眼圈,眼袋,也是少阴肾功能不好的表现。比如整天安静, 说话声音轻微,喜欢暗一点的环境,走路不爱跑,体力差,睡觉时间很长爱赖床,比如平时 手脚爱冰冷,穿再多也不暖等,到了夏天别人都好热,他也不觉得热,这些都是阳气不足, 阴气太过的表现。也属于少阴虚寒的辅助判症状。 

厥阴特征:一句话,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看完这篇,然后再去看庄严先生写的“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吧,能学到更多关于 三阴体质的救助,护理办法) 

当你发觉你的孩子是三阴体质的时候,调理的初期,每次感冒就要先往三阴的药方和辨证点 上去想。而且一定要学一点把脉,平时多摸摸孩子的脉,体会他的基础脉是什么,病的时候 再摸就能够有一个对比,才知道病是在哪里。(需要慢慢调理回到三阳体质以后,才能会象 比较健康点的孩子那样,少生点病,每次生病都发三阳病。)而且要很小心养护,顾护孩子 的阳气。要饮食起居非常注意,不要吃生冷寒凉牛奶等伤肾气的东西等。 

中医处理。要珍惜每一次能够用中药帮助排陈寒老病的机会。千万不要碰任何西药,包括退 烧药,和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中药。这样的感冒情况会反复出现,证状会一次比一次轻, 经过多次反复这样排邪以后,孩子身体里面久积的寒气排完了,就会真正恢复健康。然后 就可以回到三阳体质的调理步骤,吃吃小建中,八珍糕原粉,养养脾胃即可。 

在回到三阳体质以前,要特别注意饮食,生冷寒凉不要碰啊,而且一碰西药和外面时方医生开的寒凉中药,就很可能前功尽弃,打回原点。特别是从不发烧的三阴体质孩子,经过中药调理回到三阳体质,一定会要经历数次高烧,元气排出久寒,才能真正恢复健康。 

所以对这种孩子的调理,初入门的妈妈不可自己擅自动作了。一定要找真正的经方家(比如庄先生)的帮助才可以。其实经方家调理这些孩子也觉得相当头痛。头痛不在孩子病情的本身,而是在于家长们对于孩子发烧的恐惧,总怕“烧坏脑”或者出现“高热惊厥”或者“烧成肺炎”。这都是因为对中医知识的贫乏,对西医的盲目信任造成的。高烧到脑坏掉,其实是误治的结果啊!(那种烧到 42 度以上的才可能烧坏脑,38.5 度就害怕得要命赶紧退烧,只是因为出于无知和对西医权威的盲从);经常用西药的退烧药伤津液,伤心肾,造成阳虚一直容易自汗,稍稍活动就大汗湿衣。平时就一直处于丧失津液,津液已伤的状态,每次发烧才更容易造成抽筋;很多抽筋其实没有发生在体温最高的时候,反而是 38 度多的低烧情况下就抽筋了,就是证明抽筋跟体温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退烧药大出汗,造成伤津液,筋脉失养才造成的。正确运用中医的六经辨证,在用对处方的情况下,再高的热也能退下来。肺炎,不过是西医的名词而已,中医所见无非是太阳病的 xx 汤证症状,或是阳明或是少阳的 xx 汤证的症状,肺炎发烧又有什么可怕的?象以前的 sars,经方中医看到的无非是大青龙汤的症状组合,一剂大青龙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就被西医治死的死,幸运没死的却治出了许多后遗症。真悲惨!) 

这些孩子之所以病到少阴,家长们这种出于无知,盲从,从而产生的恐惧可谓功不可没。如果不是每次孩子一感冒发烧就心急燎火地挂急诊,连续一周接一周的挂点滴,孩子本来该是阳气十足活蹦乱跳的,怎么会被打成现在这样精神倦怠,言语低微,每月把医院当家的样子呢?所以调理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家长要熟读一本书《孩子感冒发烧怎么办》,这是庄严先生把三七网站上的一些精华文章整理而成,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发烧,克服对发烧的恐惧心理。

世上没有万能的药,如果家长不把自己的心病,盲目依赖西医这个病根先去 掉,谁也不能帮到您的孩子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