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1560 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M13卷

 张巍帐篷剧 2019-12-24

第十三卷第九章【1086a19—1086a29】,从可感事物的探索到可感事物之外的内容。

关于数目问题,这些讨论和分析也就足够了。虽然已经信服的人从更多的讨论中还可以更为信服,但对于不相信的人,说得再多他也不会信服了。

But regarding numbers the questions we have raised and the conclusions we have reached are sufficient (for while he who is already convinced might be further convinced by a longer discussion, one not yet convinced would not come any nearer to conviction);

ἀλλὰ περὶ μὲν τῶν ἀριθμῶν ἱκανὰ τὰ διηπορημένα καὶ διωρισμένα (μᾶλλον γὰρ ἐκ πλειόνων ἂν ἔτι πεισθείη τις πεπεισμένος, πρὸς δὲ τὸ πεισθῆναι μὴ πεπεισμένος οὐθὲν μᾶλλον

吴译:关于数,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得的结论已足够(那些已信服了的人,可在后更为之详解而益坚其所信,至于尚不信服的人也就再不会有所信服)。

关于数的问题,这一卷讨论了许多,其实不仅这一卷,还有下一卷都是讨论与数有关的问题,再加上前面分散出现在各卷中的内容,关于数的讨论实际上是本书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书的目标是讨论事物的原因,是通过对当时存在的各种探源思想的汇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当时的探源思想,其实可以分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从自然而来的,属于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的分析,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然Φύσις,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物学或物理学,另一派则从数学而来的探源,作为起源物学探索比数学探索略为早了一点,但两者是并驾齐驱的。从现在的资料来看,物理学的自然探索似乎比数学探索要强一些。因为物学探索是重在现象,现象是人人可见,人人可说的,而数学却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当某人在精神发展还没有达到可能接受这种文化产品的时候,他是无法深入到数学的分析之中去的,所以从入门上说数学的门槛要比物学高一点。不过入门时的艰难并不表明入室后的艰难,如果现代物理学不是以数学方式研究,那么似乎可以说一事无成,我们还只能停留在三百年前的水平上。人类几千年取得的成果,在踏上高门槛的起点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入室的门槛是高了点,但进步的速度却极大地提高了。

当从自然与从数学而发展的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开始总结这一过程时,这就形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总结性的理论成果。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身兼两派的,他讨论了“这一个”实体,这就明显表明是自然一派的。但他并不忽视数学一派,他站在自然的物学立场上,但对数学的研究也有相当深度的关注,亚里士多德对当时的数学成果并没有全部精通,特别是他对理念数从本书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不懂的,但柏拉图在形成理念数时的那些方法亚里士多德是完全把握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对数学问题作了可以使人充分满足的介绍,对于这些介绍相信的人自可相信了,不相信的人再说也是不相信的。但回过来说,对于自然一派的探源是否已经全部完成了呢,其实在自然这一派中也有许多说不清楚的问题。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微粒究竟是什么,其实微粒只是一种质料,但与前人的四大元素的质料不同,这种微粒性的质料是质料的基本构成,可以说是质料的质料,质料的最终根源在古希腊人看来就是正多面体,甚至就是具有30度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德谟克利特的微粒论(现代人谥之为原子论)其实也是质料本原的理论。在自然事物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探索到这一个那一个,他没有再深入探索这一个的构成成份,亚里士多德的质料观思想到这一个实体为止,这样,关于自然本原的探索也就到此为止了,亚里士多德只讨论了这一个事物的质料因与动力因。此后的探索其实是顺着理念派的思路去研究非质料性的本原,也就是形式因与目的因了。这种探索的一个特点在于:如果这里有一群小动物,它们是一个一个的,属于“这一个”与“那一个”,亚里士多德并不研究这一个的本原是什么或者那一个的本体是什么,他对实体的研究就到这些个体为止。然后他指出这些个体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相互对立的,这个不是那个,这个与那个是对立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进一步的研究就是指出这些对立中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并不是它们的质料性的本原,他发现这些小动物有共同的特征(其实这一点泰勒斯也看到,赫拉克利特也看到,德谟克利特也看到,只是他们没有在此深入而已),亚里士多德将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小动物归纳为“貓”,从实体中归纳出一个概念(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是希腊人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创造,但这个创造的意义,这个概念“貓”与这里作为对立的个体的小貓之间的关系却是由亚里士多德所阐明的,亚里士多德赋予事物以意义的意义,名称本身就是事物的意义,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明了这个名称意义的意义),这个概念是直接从实体中归纳的,所以这个概念既是对这里小动物个体的命名,这是貓,那是貓,也是对这一类小动物的类的命名,而这个命名体现了这些对立小动物的类,在这个类的概念里,黄的、黑的、白的、花的,这些对立都消失了,它们就是称作“貓”的一个类。亚里士多德超越于自然学派的地方就在这里,从对可感事物的讨论而进入可知不可感的领域,而这个方式的起点正是理念数论的柏拉图所创立的。正是这样关键性的超越才使亚里士多德跻身于最伟大的哲学家行列之中。

那么微粒或者用现代话说原子是不是世界的基本元素,从物理学上说是的,原子曾经是最小的元素,虽然后来又有了基本粒子,但总的说就是微粒,但从哲学上说就不是了,原子微粒只是形而下的,而哲学讨论的是形而上的。我们说世界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并不是质料,而是质料的属性。我们从物理学上说构成世界的是基本微粒,但从哲学上说世界的本质就是这些微粒的物质性属性。

关于最初本原、最初原因和元素,只讨论可感实体的那些人所提出的那些意见,有一些在物理学中已经说过了,有一些现在还排不上议程。至于那些关于可感实体之外其他实体所提出的意见,需要在已说的这些之后加以考察。

regarding the first principles and the first causes and elements, the views expressed by those who discuss only sensible substance have been partly stated in our works on nature, and partly do not belong to the present inquiry; but the views of those who assert that there are other substances besides the sensible must be considered next after those we have been mentioning.

περὶ δὲ τῶν πρώτων ἀρχῶν καὶ τῶν πρώτων αἰτίων καὶ στοιχείων ὅσα μὲν λέγουσιν οἱ περὶ μόνης τῆς αἰσθητῆς οὐσίας διορίζοντες, τὰ μὲν ἐν τοῖς περὶ φύσεως εἴρηται, τὰ δ' οὐκ ἔστι τῆς μεθόδου τῆς νῦν· ὅσα δὲ οἱ φάσκοντες εἶναι παρὰ τὰς αἰσθητὰς ἑτέρας οὐσίας, ἐχόμενόν ἐστι θεωρῆσαι τῶν εἰρημένων.

吴译:关于第一原理与第一原因与元素,那些专谈可感觉本体的各家之说,一部分已在我们的物学著述中说过,一部分也不属于我们现在的研究范围;但于那些认为在可感觉物体以外,还有其它本体的诸家之说,这必需在讨论过上述各家以后,接着予以考虑。

探讨可感事物的原因、元素的那些问题,亚里士多德另外有一本关于Φύσις的著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物学》或《物理学》。如果翻阅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可以发现,其实在《物理学》中所讲述的内容与这本《形而上学》中的内容是差不多的,在本书中讨论过的许多问题在《物理学》中同样进行过讨论。特别是四因说、范畴论这些是先出现在《物理学》中的内容,如果将这两本书的一些章节交换一下,也是读得通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哲学的差异并不像康德的三批判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间的差异那么的巨大。其实在《形而上学》中确实引述了很多物理学中的章节,读起来也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我们现在的一本普通物理学中窜进了大众哲学的内容,一看就是两回事而受到嘲弄,其实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后物理学还是一致的,无论形式与内容都如此,《形而上学》也称后物理学Metaphysics,前后都是物理学而已。只是物理学中强调的是可感事物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中不仅有可感事物也有可感事物之外的内容。所以亚里士多德说περὶ δὲ τῶν πρώτων ἀρχῶν καὶ τῶν πρώτων αἰτίων καὶ στοιχείων ὅσα μὲν λέγουσιν οἱ περὶ μόνης τῆς αἰσθητῆς οὐσίας διορίζοντες, τὰ μὲν ἐν τοῖς περὶ φύσεως εἴρηται那些关于可感事物的问题在物理学中已经说过了,这里讨论了可感事物之外的一些内容,例如可感而永恒的天体,不可感的理念,数理对象这一类的内容。

吴译本在此注明,相关的见《物学》卷一的第四至第六章,还有《说天》卷三的第三至第四章,《成坏论》卷一第一章。

由于有一些人说这些实体就是理念和数目,而它们的元素也就是存在物的元素和本原,所以应该研究他们说的是什么以及是怎样说的。

Since, then, some say that the Ideas and the numbers are such substances, and that the elements of these are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real things, we must inquire regarding these what they say and in what sense they say it.

ἐπεὶ οὖν λέγουσί τινες τοιαύτας εἶναι τὰς ἰδέας καὶ τοὺς ἀριθμούς, καὶ τὰ τούτων στοιχεῖα τῶν ὄντων εἶναι στοιχεῖα καὶ ἀρχάς, σκεπτέον περὶ τούτων τί λέγουσι καὶ πῶς λέγουσιν.

吴译:因为有些人说意式与数就是这类〈超感觉〉本体,而这些要素就是实在事物的要素与原理,关于这些我们必须研究他们说了些什么,所说的内容器实义又如何。

亚里士多德在此指明,所谓可感事物之外的东西就是这种理念和数目,也就是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有的内容。

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的研究应当说是高于自然研究的,说这是高于的原因在于他们企图超越可感事物本身而作的探索。他们不满足于对可感事物的现实的现象进行的研究,他们的目标是打到事物的根据,而在这种寻找根据的过程中柏拉图又要高于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忙于打通一条不同于以可感事物为对象的道路而提出了数理方向,而柏拉图则结合了数理方向而开创了一条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思路。柏拉图以理念为事物的根据,但这个理念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柏拉图早期的理念是神的彼岸的绝对,中期是作为形式而回归到了此岸,后期则是作为科属关系中的上位概念。这些都是属于柏拉图的,所以从哲学的角度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超出柏拉图的范围。亚里士多德的作用是从柏拉图的中后期思想中形成了一套逻辑学的方法,这一套东西是超越柏拉图的,但从哲学思想上说并没有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