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花间挹香 2019-12-25

卢纶,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首。卢纶的诗,多数为诗歌唱和增答之作,由于他的从军生涯,让他所写的边塞诗成就颇高,至今为后人传颂。只可惜,这样一位声名远播的唐朝诗人,多次名落孙山,人生与仕途的不顺,让卢伦的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承接盛唐气象,引领边塞昂扬诗风,奠定了中唐边塞诗的苍凉沉郁基调,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位唐朝诗人边塞诗风的形成,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道中落,颠沛流离

卢纶出生于开元27年,范阳卢氏虽为唐代五大姓之一,然而根据现可考的历史文献可知,卢纶并非名门望族出身,他的祖父任职于济州司马,他的父亲仅是一位临黄尉,这样的官职,属于唐朝下层官僚集团,因此,卢纶曾在自述身世的诗中自称“禀命孤且贱”,所以说明他的家族早已经衰落。更何况在他出生的前三年,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正在逐渐落下帷幕,这个盛世并没有带给幼年的卢伦任何的美好回忆,因为他只记得天宝年间“四方遂有兵”的混乱局势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安史之乱发生的这一年,卢纶仅有8岁,战争早已给他的幼年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天宝末年,卢纶参加科考,却因安史之乱而没能中举,随后他只能前往鄱阳避难,在这里结识了“十历大才子”中的吉中孚,两人结为好友。只是自从战乱之后,卢伦只能与他相颠沛流离,蹉跎岁月多年,依然功名未就,他自感悲痛,在逃难途中,写下了多首行旅诗,用来表达羁旅漂泊之感。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五言律诗《夜泊金陵》、七言绝句《渡浙江》等诗,在这些诗作中,无论有感于自己人生的不幸遭遇,又抒发了对于国事的忧虑之情,作品贴近当时社会风气,引人注目。这些诗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品内容简洁明了,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并没有引用过多浮躁典故,与往昔的唐诗风格大有不同。这一时期的卢伦作品,多以个人漂泊、家业毁灭、社会动荡有关。远离家乡的悲苦之情,他亲眼所见的战乱景色,都为他的“行旅诗”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同时他豪迈雄放的诗风,正在逐步显露出来。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漂泊多年,功名未就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得平定,在南方漂泊多年的卢纶,也终于能够北归回乡。他的这种悲喜交集的心情,在这一句“独悲无旧业,其喜出时艰”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历初年,卢纶奔赴长安参加科举,只可惜他屡屡落第,未曾中举,这样的结果令卢纶相当苦闷。大历五年,依旧名落孙山的卢纶,住在了长安城的郊外,继续等待着踏入仕途的机会。时隔两年,卢纶经元载引荐,终于得到了阙乡尉一直。

只是这个官职对于卢纶而言,并没有让他感到欢喜,反而让他充满惆怅。元载引荐他,并不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而是为了给自己笼络文人集团。好在不久之后,卢纶又受到了宰相王缙的赏识,此人乃王维之弟,《旧唐书》中记载,他之所以礼待卢纶,并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只是单纯出于对卢纶才华的欣赏。大历十二年,卢纶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这一年,曾经提拔过他的两位宰相得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虽说他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可是他被朝廷罢官闲置,这让他空有功名而无实权。其实大历时期的卢纶,诗作水平并不高。自从他于永泰元年到达长安以后,往昔“行旅诗”的风格不再,对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长安城里生活着的卢纶,没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个时候的他,整日以文会友,每日宴会赋诗,于达官贵人门下写下了不少应酬之作。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卢纶的诗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得到赏识以后,写的是一些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应酬之中;获罪牵连之时,则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悲愤之情。所以,卢纶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所写的诗缺乏感情和境界,只是为了迎合当下的一种形式之诗。

被迫从军,诗风渐成

建中元年,卢纶任昭应令,建中三年,他被贬为抚州长史,卢纶的从军生涯由此开始。此后他亲眼目睹了藩镇叛乱的现实,他不再是那个困在长安城,困在文人狭小天地里的卢纶,他从原来的世界走了出来,开始接触到壮气豪迈的军队生活。这段人生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起了他从军报国的壮志,卢纶的诗风、诗作内容由此发生变化。卢纶的诗,终于从以前的“形式诗”开始向“军旅诗”转变。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从军途中的卢纶,所写之诗都以军队生活,还有军人豪情为主。以前“行旅诗”中雄健高昂的风格又一次回归,他的组诗《和张仆射塞下曲》,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作。这一组七绝诗,描写了“张仆射”的将军雄姿,他超强的武艺,带领军队胜利时的豪情,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有立志报国的精神,都在卢纶的诗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这样的诗作对于唐朝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当时的唐朝,早已经不是昔日的盛唐,整个王朝国力衰微,正在遭受外族侵辱。卢纶诗中所体现的奋发向上的将士精神,既鼓舞了边疆将士的事情,又给当时的诗坛带去了生气,这种突出的成就,是其他的诗人都不具备的。他晚期的诗,是卢纶一生创作中的一个高潮,诗歌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他的诗又引领唐诗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这才是他为何能够在“大历十大才子”中夺得“冠冕”之位的重要原因。

壮志豪情,皆在诗中

前文中提到,卢纶的成就之高,就在于他的边塞诗赋予了他光芒。根据具体文献资料统计,卢纶所作的边塞诗歌,数量约有20多首,这些诗对于当时的中唐诗坛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所以这一小节,将单独以卢纶的边塞诗展开讨论。中唐时期,如人所处的政治、社会、军事背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场安史之乱,引发了唐朝空前的政治危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更是趁着此次机会入侵大唐,所以众多文人的边塞诗作品中,广泛弥漫着一股衰弱和悲凉之之气。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这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风格天差地别,以前的唐王朝军事势力雄厚,那些弃武从文的诗人,诗文中所表达的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他们对于战争永远是一种乐观态度。比如王昌龄笔下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再比如高适笔下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这种豪迈大气的风格,也只有盛唐诗人才写得出来。鼎盛的国力,强大的军事,让他们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然而随着国事的衰败,人们开始对战争有了一种悲观厌弃之情,胜利对于当时的大唐而言,对于当时的从军者而言,是渺无希望的。

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中,从文人世界走出来的卢纶,他的边塞诗风格,又一次令整个大唐文坛感到惊讶。这充满雄健刚强力量的诗,在所有大历诗人的诗作中脱颖而出,犹如“盛唐之句”的诗,又一次引领了中唐边塞诗的风气。他所写的边塞诗,主要从以下4个主题入手,让人们看到了边关将士的英勇,边塞战场的艰苦,也透露出了自己作为男儿应当舍身报国的决心。

大历十才子之卢纶:历经宦海浮沉的他,在边塞诗领域焕发异彩

军旅题材的诗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于边塞环境的描写,壮美悲凉的边塞风光,才能够震撼人心。他笔下的边塞之景,是大漠雪山的苍凉,是白草黄云的萧瑟,更是血雨腥风的凶险。他诗中的边塞意象算不上新奇,但是这些寻常之景,却在他的笔下展示出了足以震颤人心的力量。这些壮美悲凉之景,并不是为了诉说战争之苦,而是卢纶想要通过景色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豪迈之情。

在卢纶的边塞诗中,既能够读到边疆战士的英勇,也能够读出边塞降临的不易。《赠李果毅》一诗中,就展现了李果毅走马射雕的本领之高,这并非是对个人的称赞,无论是想通过对这一位将士的描写,突出整个戍边将士的坚不可摧。尽管边塞诗中不乏豪情,但是卢纶也并没有回避战争所带来的残酷,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战死沙场,有人侥幸保命,有人晚景惨淡,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也是最值得世人回味和深思之处。

藤树先生说:

卢纶留下的佳作,其数量并不算多。但是他的作品,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时代,那个时候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战争不断导致民生凋敝,或许人们都无法忘记盛唐的繁荣,但是人们也必须直面灾难。与其用文学世界去营造一个虚假的形式主义的社会,还不如通过文学回归现实。他本就生活在一个混乱与贫穷的年代,他的这些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边塞诗”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让他的才华得以永留传,也让他的名字被后世永远的记住。

参考资料:

《卢纶研究》

《论卢纶诗及其对中唐诗坛的影响》

《卢纶的生平与创作》

《卢纶的行旅诗与边塞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